APP下载

心理学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2铁自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效仿权法交通事故

◎铁自通

心理学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铁自通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加,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从交通工程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交通事故中的驾驶行为,分析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参照熵权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各种驾驶行为心理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最危险的驾驶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研究背景

在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超速、酒家、伤亡损失大,已经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征。针对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实现交通事故的可控制性,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研究心理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作者希望能够为我们有效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我们的交通管理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交通事故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强、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针对已经出现的交通事故,如果可以借助统计学知识,通过总结和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必然会给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现状分析。根据相关的资料,目前国内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重点针对以下内容:抢救伤员、挽救经济损失;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对事故车辆进行鉴定;认定事故责任人、当事人,进行身份查实;根据鉴定结果,做出赔偿、处理的措施;

调查资料显示,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凭经验办案现象比较突出;事故处理过多追求快速,只求眼前利益;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得不够深入;对于导致事故的原因分析不够,特别是驾驶员方面的分析。

小结。交通事故的统计,对于我们研究交通安全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是交通管理部门必须进行的一项研究工作。在对交通事故的结果处理方面,一方面应该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为根本。同时,还应该做好事故分析、统计方面工作、采取一些有效的事后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驾驶行为和心理分析

不良的心理导致不良的驾驶习惯,长期的不良驾驶习惯,是交通事故的直接隐患。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由于驾驶员的心理问题而酿成的交通事故占比高达80%。

表1 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的心理活动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行为往往伴随一定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根据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不同驾驶行为,分析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借助熵权法的理论进行驾驶员心理分析,从而可以根据不良驾驶行为的熵权,通过求和,计算出各种不良驾驶心理的熵权值。各种心理活动的分级情况参考如下:

根据熵权法的原理,通过各种不良驾驶行为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风险性方面,排在前几位的不良驾驶心理分别为急躁、赌气、侥幸、效仿心理。在危害性方面,排在前几位的不良驾驶心理分别为急躁、侥幸心理。在可控性方面,排在前几位的不良驾驶心理分别为急躁、效仿和侥幸。无论是危害性,风险性和可控性方面,对于交通安全影响较大的不良驾驶心理很接近,主要为:急躁、侥幸和效仿心理。

提出建议

针对急躁心理的建议一。急躁心理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简单,缺乏幽默感;对不满意的事常会通过吵架、发脾气等方式解决;心理防御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发泄。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对驾驶员进行交通教育和管理时,可以参考采用以下方法:情境转移法;理智控制法;评价推迟法;目标升华法。

针对侥幸心里的建议二。侥幸心理人人会有,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客观事物的感知过程中,就会产生主观理解的不同。认为以前的行为不会导致事故,这次也安全。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必然会屡次冒险。防止驾驶员侥幸心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强化正确的自我认知教育;时刻提醒自己,做事之前考虑事情;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任何有隐患的因素,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针对效仿心理的建议三。在道路环境中,驾驶员的效仿心理同样普遍。主要原因:缺乏自我的分析和思考;钻人性化交通执法的漏洞;法不责众的心理。防止驾驶员效仿心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对于效仿行为产生的危害,不仅追究当事人责任,同时应该考虑所有参与者的责任;减少人情办案的现象。

深圳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江西分院)

猜你喜欢

效仿权法交通事故
基于熵权法的BDS钟差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随着桥梁重新开放,而全球效仿者层出不穷,加拿大卡车司机运动将何去何从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我想效仿一棵树
预防交通事故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BP神经网络结合熵权法优化甘草皂苷提取工艺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