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1-02张亚军杨珂娟张雪玲李佳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概论中医药大学

◎张亚军 杨珂娟 张雪玲 李佳俐

中医药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张亚军 杨珂娟 张雪玲 李佳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就必须和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绝不能千篇一律,不接地气。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更具有现实性,其教学也更容易结合学校的校史校情和办学特色来开展。高等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的人才多数要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概论》课更应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利用中医药院校的独特资源开展教学。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中提出,要“建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推广形式新颖、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培育“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品牌课。”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在坚持思政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挖掘特色教学资源,将思政课讲好讲活,让学生喜欢,使学生受益。如果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千篇一律,不接地气,不能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史校情以及学生所学专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就难以做到“三贴近”,也就很难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笔者任教的高校是陕西中医药大学,其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原则,把传承延安精神、弘扬大医精诚风范和学习邵小利·典型事迹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笔者结合所在高校的实际,在《概论》课特色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中医药院校《概论》课实现特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医药院校《概论》课实现特色教学的必要性。不同的高校,在学校文化、办学模式、生源基础、区位优势、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均有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在全国不同高校中,由于各校的办学定位、层次和办学特色的差异性,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在开展《概论》课理论教学时,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本校校情和实际的特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创新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素材,增强教学实效性。

中医药院校《概论》课实现特色教学的可能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医文化存在着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这有利于理论课教学的展开。中医文化完美的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思政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二者内在关联的基点。思政课与中医文化存在大量的交叉融通地带,中医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点对实现思政课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陕西中医药大学地处药王孙思邈故里、名医辈出的三秦大地,深受延安精神的滋养。1952年,以首任校长罗冬祥为代表的延安革命时期的老干部、老专家,白手起家、人拉肩扛,建校舍、编讲义,在建校之初就播撒下了延安精神的火种。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已烙印在每位陕中医人的灵魂深处,并融入到陕中医人的血脉,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建校之初的人拉肩扛、自编讲义、边教学边建设,到2002年,全校教职工自愿借款集资5400万元征地建设南校区,续写了延安精神的新篇章。陕中医在“大医精诚”思想的熏陶下办学兴校、传承创新,培养孕育了一批以国医大师张学文、郭成杰为代表的国医楷模,他们精诚育人、潜心医道、精心授业;培养了以邵小利(革命烈士)、张阳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王勇(CCTV最美乡村医生)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概论》课特色教学的资源优势。

中医药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的具体展现

《概论》课理论教学,融入学校特色教育资源的体现。在《概论》课理论教学中,可以在讲毛泽东思想部分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对中医药认识、利用和发展的思想,将中医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时期的发展及贡献渗透到教学内容及过程中,增强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校的校史与延安精神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可以在讲中国特色文化建设部分,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可以在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分,将传统医德、中医药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与当前的医疗改革、医患关系、看病难等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概论》课实践教学,利用学校特色教育资源的体现。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延安实践考察,感受延安精神,深化对延安精神的理解;组织学生参观陕西省医史博物馆,感受中医药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变迁,增强文化自信;组织学生附属医院实践调研,感受“精诚仁朴”的校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药厂,了解中药的生产制作工艺、流程和制药技术的发展,增强对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自信心。

《概论》课考核中,应设计部分特色教育资源的的开放型试题。传统的《概论》课考核方式,一是多侧重于知识考察,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才突击的投机行为;二是重结果轻过程,试题没有开放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受挫,也不能有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因此,《概论》课考核应加强过程性考核,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将问题回答好,以便于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在终结性考试中,应设计部分与特色教育资源相关的题目,加强学生对知识和理论运用能力的考查。

总之,要提升《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特色教学资源,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安排,有效组织,灵活运用,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注释:

邵小利,系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校原中医系79级2班学生,1982年6月因抢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中共陕西省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国家卫生部发出向邵小利同志学习的通知。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综合改革项目。

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概论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