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探微

2017-12-29张雅钦��

考试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教学

张雅钦��

摘 要:品德教学来自生活,生活不能没有品德,在我们周边处处蕴藏着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品德题材,发现与品德教学相吻合的学生生活切入点,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品德教育。

关键词:品德;教学;生活化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就是把教学活动放于生活场景中,从而诱发学生成为品德学习主人,积极参与生活化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品德学习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精彩地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品德,并使道德得到真正的养成。因此,教师应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品德学习兴趣,提升品德教学活动时效。

一、 转变观念,让课堂回归生活

新课程提倡开放、民主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与教学融合,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现代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品德课程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课堂教学归位生活,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把品德教学从课堂向社会延伸,让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有机融合,努力创设适宜学生品德教学活动环境与情境,科学地选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养成阳光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转变教学,让课堂与生活融合

1. 学会观察,走进生活

现实生活是品德教学的源泉,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但教材中的一些场景由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差距,造成学生对教材认识不到位,有时出现偏差。有的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遇见,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学生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的,品德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和感受,再通过感受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明辨是非,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家乡的变化》一课,家乡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但真正留心去观察家乡的学生不算多,教师应在品德教学活动时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并细心引导他们抓住家乡的特点和变化去仔细观察,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及前人的付出,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2. 课堂导入,再现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内容越贴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主动参与的意识就越强,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就越深,为品德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品德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创设现实生活场景,让他们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熟悉的生活、身边的道德、亲身的体验,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效率高。我在教《钱该怎样花》这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情境:曾经有个顽皮的小男孩,他向妈妈要了10元钱买笔记本和尺子,可他一走到店里,看到了他最爱的橙汁,就买了一瓶,又看到可爱的变形金刚,又买了变形金刚,当小男孩带着吃的和玩的准备回家时,才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样都没买到,他只好灰溜溜的回家了。动画播放完我紧接着追问:小男孩的做法對不对呢?那么怎样花钱才算合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学习动力和兴趣油然而生。

3. 情境体验,模拟生活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乐于探究、品德良好、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学习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各方面,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在模拟生活中感悟,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同伴探究。在多彩、快乐的体验活动中渐渐的形成道德。如笔者在教学《购物场所我知道》这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的活动情境,分别让他们扮演超市的营业员、收银员、顾客等,再现学生在购物场所中的各种表现。在学生充分的模拟购物体验后,组织“营业员”和“顾客”进行互评,分析他们在购物中的言行。品德教学应通过模拟再现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学会观察和评判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 践行生活,让课堂走向社会

学生品德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程度还不是最后的目标,能将认知付诸于行为,运用于生活,真正的形成道德行为,才是品德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而生活实践是良好道德行为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品德教学活动生活化的有效延伸。教师要以课外生活实践为平台,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如笔者在《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通过家庭调查、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的过去和老年人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老人年轻时,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做了许多的贡献,现在他们还在尽自己所能为家庭和社会服务,老人的付出给我们美好的生活打下了基础,即使他们老了,带着很多老年人的特点,我们也要尊重和感谢他们!音频《孩子,请听我说》成为孩子情感迸发的高潮处,孩子们被深深感动着,他们内心深处此时已经能真正感受老人们那无私而伟大的爱,情感升华处,必是行动改变时,当堂制作“孝心卡”,课后用切实的行为向老人尽孝。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生活,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