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前教育

2017-12-29贾娟��

考试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互联网+互联网

贾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当前教育形势的分析,得出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当前教育的巨大推进作用,但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的教育在互联网发展下存在的种种弊端,那么如何借助互联网在不触动教育目的的前提下,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目的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教育也不例外,随着网络的兴起,教学方式变的多样化,比如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幕课等在互联网的依托之下迅速发展。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目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当前的“互联网世界”的到来,带给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利”还是“弊”呢?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教育”的关系。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教育带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互联网+”使教育走向开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人人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并且使用这些知识,甚至是创造新的知识。在这种开放的背景下,知识得到了共享补充,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在互联网平台可以得到共享,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教育资源。这样,知识的获取效率会得到提高。互联网正在将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网络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原本僵硬的理论知识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课堂,学生一目了然,而且印象很深。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入,使得教学方式改进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对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使得学校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

最后,互联网提供给我们广阔的知识信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便捷、没有门槛、没有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钟爱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下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它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 教育模式全新化,教育目的被动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改变,与传统教育相比,互联网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时间跟空间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接受知识,学生跟老师可以在互联网建立虚拟课堂,通过电脑终端的连接实现教学。在这种“虚拟课堂”中,学生不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制订学习计划。更大的优点是,可以为一些半工半读的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式,一边进行社会工作,工作之余再学习。工作和学习两者都不耽误,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更加增强。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育人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是老师跟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过程,这个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教師向学生解释,并随时指导。但是互联网教育,不需要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他是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活动,网络是一种让人产生距离的工具,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减轻了“人情味”。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学生逐渐变得冷漠,没有了师生情、同学情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原本的目的。因此,互联网教育会减弱教师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从而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

二、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专注度下降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有生动的教学画面,令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这种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实行无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的心智年龄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分辨信息的好坏,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对于开放的互联网,学生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现在很多学生一有问题就在百度搜索,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长此以往,学生慢慢的对网络有了依赖,不假思索,不进行深入的考虑,学习的专注度越来越低,这真的有利于学生本身的智力发展吗?

三、 学习广度得到拓展,学习深度下降

网络知识大都没有连续性,多呈现碎片化形式。由于网络知识的碎片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这里看一点那里看一点,学习的专注度下降,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下降。互联网教学的兴起,给人们所带来的是学习知识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分享,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由于知识的零散性以及学生学习时间的分散性,学生得到的知识大部分是零碎的片段,知识得不到消化,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养不成思考的习惯。知识的碎片化会使知识与知识之间难以融合,学生只是获取了知识,获取的这些知识在没有思考的前提下变不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浅显,无法保证学习的深度。

总而言之,教育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互联网深入到教育中,可以为教育开辟新的方式,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们获得信息、知识的方式变的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的最终根本,甚至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但是互联网是人类发展的进步,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如何去利用互联网完全在于使用者。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服务,应该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崭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2]张治.“互联网+”,驱动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2015(12):1.

[3]曾裕尧.论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师的能力要求[J].考试周刊,2015(65):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互联网+互联网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