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将进酒》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2017-12-29赵素静��

考试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将进酒文化内涵

赵素静��

摘 要: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与其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而文化缺省往往会给译者带来许多困难。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再次进行重构,以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本文以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关键词:文化缺省;《将进酒》;文化内涵;翻译补偿

一、 引言

文化缺省是文本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一方面,讀者可能会遇到文化空白而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译者的过度翻译或误译,因此文化缺省现象对译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李白《将进酒》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从而协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了解异域文化。

二、 文化缺省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品中作者与其意向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在写作时,作者通过留下一些语义空白,一方面可以节约笔墨,达到简洁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给读者提供一个想象意境的空间,从而让读者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中去。而读者则通过激发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填充缺省留下的空白,获得语意连贯,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但其目标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来填充空白,也就不可能获得连贯的理解。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手段,也是作为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桥梁,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也是一种文化内涵。而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翻译中有责任处理好文本中的文化因素,从而在译语中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它们。

三、 《将进酒》英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李白的诗歌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兼而有之。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出作品,李白的诗歌语言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其中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意义上的缺失。以李白的诗歌《将进酒》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本人将《将进酒》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策略总体分为归化法和异化法。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考虑,为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尽可能地保留异国文化情调,“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让目的语读者体验别样的文化盛宴。

1. 归化翻译法

(1)意译

a.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Cant you see

This morning silken black hair of parents in bright mirror

By night fall it turned to snowwhite?

此例出现两个文化负载词“高堂”和“青丝”,这句话的意思是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晚上就变成了雪白一片?“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厅堂,也是对父母的敬称,在本诗中指的是父母。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把“高堂”译为“mirrors of mighty halls”,许渊冲先生译为“mirrors bright in chambers”,两者都没把父母的意思译出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基本上与诗人处于同一语言环境和同一文化背景下,在阅读过程中,一旦读者潜意识中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记忆被激活,读者脑海中的知识就会自动将缺省填补完成。然而对于英语读者而言,这些信息是完全缺失的,当他们读到高大的房间里放了一面明镜,他们必会认为这个场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青丝”喻指黑发,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及古典艺术观,而英语国家中很少使用“青丝”这类的喻体,鉴于此,本文译者采用的是意译的方法,直接把两词转换成西方人可以理解的表达方式,即“高堂”—parents,“青丝”—silken black hair,保证了读者阅读时的流畅性。

b. 钟鼓馔玉不足贵

译文:The luxurious life with banquet music and delicate delicacies

I dont care.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这句话是说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宇文所安的译本是“The bells and the drums,the tastiest morsels, its not these that I love.”,译者认为只把“钟鼓”译为“The bells and the drums”太过简单,无法明确地体现出吃喝玩乐的奢靡生活,因此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先翻译出这种豪华生活,再具体描述宴会上的奏乐和精美的食物。

(2)替代

c. 天生我材必有用

译文:All thing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此例中,译者没有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抓住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直接找到目的语中的相似表达“All thing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来替代。原语的文化魅力会受到一定破坏,但却扫清了由于文化缺省造成的障碍,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2. 异化翻译法

(1)直译

d. 黄河之水天上来

译文:The Yellow River flows from the sky.

中国古诗文中“天”用得很频繁,而且意思有很多。原诗中的“天”是天空的意思,宇文所安将“天”直译作“heaven”,容易引起关于宗教的联想,而实际上李白并无此意,译者则译为“sky”,不仅更接近李白本意,而且在意象上渲染出了水天一色的辽阔感受。endprint

e. 莫使金樽空对月

译文:Dont let golden wine vessel empty in moonlight.

“金樽”指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宇文所安译为“a goblet of gold”,许渊冲先生译为“wine-cup”,其实两种翻译都不甚准确,因为古代的盛酒器具形状有点像今天的痰盂,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外形和大小与普通的酒杯和西方用的高脚杯有很大的差别。中国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盛酒器也显得尤为重要。译者把“金樽”译为“golden wine vessel”,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2)直译加注

f. 陈王昔时宴平乐

译文:Once the Prince of Chen—Caozhi in Three Kingdoms Period

Feasted hisliterary friends in Pingle Palace.

李白诗中的“陈王”是指曹操三子曹植,许多译者直接把“陈王”译为“the Prince of Chen”,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有成百上千的王侯贵族,如不是对中国历史人物极为了解的读者,根本不知道“陈王”是谁,更不要说了解“陈王”当年宴设平乐的事迹,如此便成为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的障碍,就势必会影响读者接受原诗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更多描述“陈王”的身份,把“陈王”译为“the Prince of Chen—Caozhi in Three Kingdoms Period”,帮助目的语读者对诗歌进行全面了解。

四、 结语

译者在翻译中,应充分注意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文化缺省阻碍了文化交流,为翻译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补偿原文中的文化缺省成为翻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依赖于对源语文化特征的正确理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拘泥于原作的描述,挖掘文本深层的文化内涵,根据语境选择最合适的翻译补偿策略,更好地发挥翻译的文化功能,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Stephen Owen. 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The High Tang: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1.

[2]王大来.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03.

[3]王大来.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的补偿策略与方法[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45-50.

[4]刘小影.文化翻译观下的李白诗歌英译[D].河北大學,2013.

[5]毕绮明.唐诗《将进酒》英译本的异化与归化的对比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8:33-34.

[6]贾丽伟,颜静兰.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透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344-3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将进酒文化内涵
将进酒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蓬莱文章建安骨
——赵彦国书法篆刻赏评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