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周庆荣《有温度的人》读后

2017-12-29张晓润

星星·散文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温度人生

张晓润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周庆荣《有温度的人》读后

张晓润

六月是个有温度的季节,在这个有温度的季节里,我摊开一本名为《有温度的人》这样的书,与作者一起思考“温度”的问题。

作家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让中国迎来了财富的大爆发,成为一个物质上“最好的时代”。然而,有目共睹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从物质匮乏中解脱出来的人们,精神上、人伦价值上,却陷入了一个“最坏的时代”。活在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人心涣散、人情冷漠的时代,“温度”成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词。我手上的这本散文诗集《有温度的人》中,出自著名诗人的周庆荣先生之手,他以散文诗的名义注解了“温度”的意义。在书中的许多散章里,作者着力地在思考、揭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体温,呼唤人性不冷、社会不冷,给他人以温暖,更让自己不冷。

当作者开始强调一种暖时,我希望它就是一个可以播撒和壮大的种子,我希望种下暖并兼收暖,让它成为气流,成为身体里最坚定的盐。

冬天,叶子走了,树冷了,但春风将从后方吹来;暖是一种前仆后继,是心经上永开不败的花朵。

强调暖,但暖何其稀缺。当某地的兄弟二人为省310元火化费,在垃圾堆焚烧自己的父亲时,苛求暖就成为了一种讽刺。在简单的利益面前,亲情可以离经叛道,可以丧心病狂,可以把大写的人字拆为异物。兄弟二人的温度去了哪里?那个生下他们、养活他们的父亲,最后以一片残叶的方式结束,是受制于季节的迫害,还是人心的迫害?丢失了温度的人间,他们父子,还需不需要来世的相见?

一个没有温度的人,他们不配拥有宽厚的人世和紧凑的灵魂,不配在这个人世寻求信赖和帮助,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父亲最后的温度继承下去,没有把父亲的额头当做自己生命行进的广场。

强调暖,但暖何其稀缺。日前,有媒体称,有女儿将自家的老人放在楼道里过夜,买来一辆吉普车把母亲挪去车里窝着,还专门在车上贴个告示,宣称谁愿养老人就将车送给谁。不管你信还是不信,这样的事就光天化日地发生在了某个地方。在这个世界上,母亲和孩子,原本是两点间最短的距离,但就是这样的距离,却有了在道义上永远无法轻易迈过的沟壑,成为道德之风最为丑陋的一笔。

一个没有温度的人,她枉在人世里来过。她只有腐烂的皮囊,而永不识尘世的口鼻与耳道。在简单的利益面前,亲情变成了无用的纸牌,人性的丑恶,让本可以成为美好的响器变成了翻卷的利刃。

所以一种暖,一种温度的经由和遇见,便显得至真至纯。它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掩藏在每个人心底的药义与良方;会毫不设防地成为我们竭力透过缝隙想看到的,那更深的蓝。

能够言说温度的人,便都是有情怀的人。读周庆荣先生的书,便觉得,能够散发和发散温度的人是美的。

曾读到过一段话,很有启发。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说,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它的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可见,温度之于人,之于事,意义和能量之重大。

人间全部都在流失温度吗?不!在周庆荣先生的书里,他写下了找回温度的信心和决心。他说:“温度是我近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词,人性的暖能够美好人间环境,可是如果社会的基本信任受到伤害,我们的态度应该怎样?我要求自己保持人类的平均体温,温暖自己首先从不掠夺他人温度开始。”他继续说:“如果生活中存在分与秒的冷,就去相信年和月的暖,只有我们都相信了,这个世界才能有温度。”

那么,在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呢?

如果足够冷漠,一杯烈酒,能否让躯干从僵硬回到柔软,一杯酒的拯救,首先从思想开始,进而渗透到灵魂。在一个人的灵魂里,他的手掌就是一棵开花的树,如果他有足够的温度,身体里就会住满各色的花朵和果实。一个身体里伴有缤纷色彩的人,他们一定不孤独,他们会把累积的色彩卸下,分享给枯瘦的人群,从而传递温度,表达温度。这样的记忆,会构成庞大的暖色,它奔跑起来,就会携带热浪,在热浪面前,寒冷就会退去,伤口上的盐就会被冲洗,那时,发抖的人会身披阳光,忘记人间的疼痛和悲伤,那时他们的血是热的,而骨头也将充满正义的能量。

一个人的懦弱,来自于对骨头的考量,从骨头里能生出骨气和骨质。当一个人的骨头不冷时,心脏就会照着太阳的样子生长。当一个人把太阳当做小油灯放在自己的心房和肩膀,那么,他体内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同时,也会照亮到别人。一个人怀揣光芒的时刻,正如周庆荣先生所说,“我的光芒是一个人的秘密,它不仅让我远离寒冷,而且还提醒我生命在跳动。”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需要从身体里不断地捧出暖。这种暖,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金钱和权利的交易,但却能传递出一种声音和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播出之后,让我受到了强大的暖流的冲击。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洗礼,感动之余,深刻体味到,在我们周围,庞大的暖,正以不可遏制的力量,汹涌着,推进着。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年届90仍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退休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救火英雄王锋等人,他们集体诠释了人间大爱,集体用自己的温度见证了生生不息的暖。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会上,白岩松在颁奖现场感叹地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日子是平和、平静、平常的,因此太多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平凡的,虽然我们喜欢这样平静的日子,但是生活却又不总是平静的,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个时候您会发现,一些看似平凡的人,展现出他不平凡的那一面。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王锋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这是用精神点燃起的人性的光芒,这光芒里,温度注定成为一个大词。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能保持温度的人,是一种新的使命和召唤。它需要我们每个人有勇气给自己手术,卸掉自己身上的冷,同时保持自身的温度,不盘剥别人身上的温度,做热心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有爱心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把内心的暖当做一生中最执着的风景。

黑格尔说过:“没有热情,世界上没有一件伟大的事能完成。”热情,让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成为了可能。

有人曾泛泛地将光度(心态阳光)、热度(生活热情)、信度(保持自信)、笑度(带着微笑去生活)和宽度(宽容他人)等五度,提升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的基本条件和需要,具备了这些闪光点的人,他们就同时拥有了打开幸福人生的钥匙。这是一个人自身的福事,也是和他发生关联的所有人的福事。

周庆荣先生用诗化的语言提出“温度”并解释了温度的意义,他以自己的方式,将人文情怀发扬和光大,在他哲理般的散文诗叙事中,他用诗性的语言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似是忧患,似是解救。他用散文诗的人文力量,在做思想的普及和行动的指南。他看似一个人的写作,实质上是多个人的战斗,他对“温度”一词的考量,是对公信的倡议和拯救。他个人的飞翔载动着更多人的飞翔,这样的飞翔是温暖的、积极的、善良的,有责任和义务的,这样的飞翔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他强调的温度,在往事中,在现实里,在自身处,在山水间。所有温度的走向既是复杂的,又是轻快的,更是有态度的。

做有温度的人,不是口号,是星光落地时人心的安然和自在。

猜你喜欢

温度人生
一张票的温度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停留在心的温度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测个温度再盖被
找回温度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