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

2017-12-28齐景开

人民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马克思主义

齐景开

【摘要】媒介融合是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传播应借助媒介融合提升传播效果。面对当前媒介融合下的传播态势,有必要科学构建媒介融合机制,加强传统媒介的传播力度,并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媒介融合 传统媒介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媒介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法和路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媒介融合,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阵地。传统媒体的可信度大、公信力高,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媒介融合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双方取长补短、互惠互利,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方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的优势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大多采用电视、报纸、期刊等,相对于新媒体来说,这些传统媒介的传播速度较慢。例如通过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从编排到出版最少也要一天以上,这与微信、微博等即时性传播的新媒体相比,有着很大差距。但传统媒体具备较高的权威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传播同样离不开这些媒体。而媒介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有效加快传统媒介的传播速度。

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其流程是自上而下的,缺少扁平化的交流机制。例如,通过电视传播马克思主义,属于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平台。而新媒体有着很强的互动性,不但能够一对一、一对多传播,还能实现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这种横向交流方式赋予了新媒体强大的交流功能,包括评论、分享、转发、点赞等。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从而形成信息传播的倍增效应。

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在海量化的信息中存在着较多的虚假信息,所以公信力较低。在媒介融合下,新媒体传播融入了传统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公信力。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马克思主义,可以在保障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用报纸、电视的方式进行发布,打造让受众信任的传播模式。新媒体传播的公信力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传播者在面对困难时必须坚持相关工作,以加强受众信任度为目标,利用媒介融合让新媒体平台拥有较强的公信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存在信息海量化、舆论引导较难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传播媒介也具备一定的时代性。从早期的广播、报刊、电影传播到后来的电视、网络媒体传播,各种媒介的使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融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现实意义,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媒介融合实现了传播媒介的优势互补,在公平、多元、开放的环境下,凭借真诚沟通、情感融合、信息交换打造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形成借助单一传播媒介无法达到的传播合力。借助媒介融合传播马克思主义,可以构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理念及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范式的转变。

虽然媒介融合可以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但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互联网的信息海量化,存在较多的虚假信息,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时,难免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造成不良影响。二是舆论引导较难。传统媒介的引导性较强,例如党报、电视台等,可以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但是网络媒体呈现开放性,舆论引导的难度大,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时,一些负面评论的引导比较困难,有可能会导致舆论的不利走向,这是媒介融合需要面对的问题。三是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机制,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各自为战,导致媒介融合难以深入,难以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媒介融合模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推动媒介融合的常态化、有效化,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贡献。

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优势

随着各种新型网络媒介不断出现,仅仅凭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及广播、电视、电影等数字媒体传播,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当前,新媒体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微博、微信等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打造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的合作平台势在必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需要更多新媒体的支持,即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介相互合作营造共享空间,引入多种途径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率。例如,结合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功能,采用电子报、手机电视等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科学细分受众群体完成传统媒介与手机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递给广大手机用户,实现传播马克思主义信息的针对性、准确性、快速性及高效性,同时也能降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效益。合作平台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模式,既可以为传统媒介带来更多的受众,也可以丰富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有效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领域。

传统媒介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固有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要加强传统媒介的宣传力度,形成取长补短的形式,不仅能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而且也能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以确保理论宣传的正确性。以报纸期刊宣传为主导,并辅以广播电视等形式,培养学者型的传播队伍,宣传者不仅要拥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媒体传播知识。政府机关及相关教育机构可以借助办班培训等方法,加大传播队伍理论素养培育的投入。此外,传播队伍还可以进行传统媒介实践学习,以提升队伍的实战经验,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传统媒介的知识技巧并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媒介资源能够科学合理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事业。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需要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根据媒介融合理念,无论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体,都要有统一的传播目标。虽然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层级不相同,但不管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体,都应加大对自身的发展要求,以传播可靠、乐观、有益信息为核心,积极宣传正能量,及时向广大群众传播简单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部门应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指导方针,增强和完善各类媒体的监督管理模式,加大监督力度,防止负面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被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相关监管部门还要定期对媒体进行信息检查,规范媒体传播秩序,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一个健康、干净的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公众监督媒体机制的建立,发挥群众力量监督媒体行为,以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各项监督措施落到实处、细处。

马克思主义传播要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但是在网络时代,单一形式的传播已不具备优势,一般会采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实现更加生动、鲜明、个性化的传播形态,系统科学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并借助微博、微信、综合门户网站的媒体平台进行发布。通过融合多媒体形式来改造传统的教育过程,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氛围变得活跃,增强传播者解答问题的力度,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用性。新媒体传播是当前与未来的媒体发展大势,同时也是媒介融合中最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传播离不开新媒体的支持,在媒介融合下,新媒體的优势将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作者为吉林警察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赵兰香、郭跃军:《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探析》,《人民论坛》,2017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马克思主义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