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17-12-27汪淳

商情 2017年4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汪淳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获得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地方文化象征、民族文化象征、国家文化象征。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延续后继乏人。我国也缺乏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体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根据现状制定有效的保护办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随着全球化发展,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一定程度地破坏了本土文化生态系统,这种破坏造成了文化断裂,甚至会失去文化话语权。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处于一种薄弱的发展阶段,经不起外来文化的强势侵蚀。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运用科学的保护方法,恢复其生命力,使其更好更长久的延续。2017年6月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这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方向,也将不遗余力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瓦解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原生态的农村也随之消亡,使得以农村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消亡。国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是建筑、饮食等方面与城镇趋同化,也是文化、艺术与城镇趋同化。这种趋同化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破灭,使新农村缺乏特色,一些优秀的民俗也随着趋同化进程消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甚至年纪更大。由于他们年纪大,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在传承人的培养方面也有心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是口传心授的形式,没有以文字图像记载下来,因此,只要没有了传承人,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难以恢复原生态。其次,很多独门技艺传承单一,基本是内传的方式代代相传。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市场,难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导致无人学。

(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科学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传承人难以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意义。一是傳承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难以站在历史、文化、社会等高度来审视;二是传承人缺乏文字图片影音记录,只是口授心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缺失,失去原来的面貌。三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信息管理,没有完整的文化档案。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经济效益,核心思想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经济实现文化价值,从而更加广泛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只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变相敛财。但他们并未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对文化市场缺乏监管,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开发,甚至变相开发,极大地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貌。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国办转发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要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们要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不遗余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社会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以政府为主导,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要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给予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政府要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展工作,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其次,政府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计划,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政府及文化单位执行,社会监督,明确责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的评审管理制度。

(二)以传承人为核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是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使其更好更长久的传承和延续。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生命力的核心,必须依靠传承人的口述、传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首先要从抢救传承人开始,一是要保护好现有的传承人,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二是加强传承人的培养,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加速传承人的培养。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生态园区

文化生态园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性、集中性的体现,以鲜明的特色、完整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形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貌,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理念和模式。2007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在17个省、区、市批准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羌族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因此,各地区要加强建设非物质文化生态园区,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区域文化发展,认识区域文化价值与意义。

(四)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是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的,缺乏文字记录、影音记录,一旦传承人消亡,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消亡。因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十分重要。这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的重要措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系统的建立要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走向信息化档案管理,并且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非物质文化有完善的文献资料。

(五)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很多地方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重要的财政收入。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过度地开发。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要合理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要遵循其规律,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通过完善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认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