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坪山:众志成城打赢土地整备硬仗

2017-12-27刘渊源弓李李丽

南风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坪山山区河道

刘渊源+弓李+李丽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空间基础,土地整备则是保障城市发展空间的关键一环。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可建设空地越来越少,土地整备的成效直接关乎城市持续发展。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对于亟需完善基础设施、深度开发建设的东部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土地整备首当其冲,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政府工作的焦点和难点。

坪山区作为深圳东北门户、深圳东进的桥头堡,以机制保障、创新引领,不断攻坚克难、破解土地整备瓶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整备新思路、新机制、新路径,打赢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发展的第一场硬仗。

创新引领 破解土地整备瓶颈

作为深圳的后发展区域,坪山区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的历史欠账。深圳东进战略为坪山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交通建设、治水提质、文教体卫等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纷纷提上日程。然而,面对国有土地与原农村占用土地犬牙交错、土地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坪山区土地整备工作千头万绪,举步维艱。

坪山土地整备的焦点和难点在哪?如何更高效地推进原农村地区土地整备工作?如何保障建设项目的土地空间?坪山区坚持创新引领,以改革破解土地整备瓶颈。

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坪山区在首创“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高效供地机制,并形成了较完整的一套做法。即在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框架内,根据“提前整备、统一核算”的原则,参照房屋征收工作的模式和补偿标准,政府、社区、权利人签订三方协议,由政府对需提前供地范围内的权利人先行予以补偿,社区保留权利人在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内的补偿安置权益(后期可退补偿换安置),政府提前支出的相关补偿款在社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大账内按一定原则进行核销。通过该模式,确保了南坪三期、坪盐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华谊兄弟文化影视城、南京金龙等产业项目的供地。

面对高新南片区13.36平方公里范围内有3.5平方公里土地为原农村掌握的现状,坪山区建立了高位统筹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高新南片区二次开发工作总指挥部,并根据土地权属特征和区域现状,结合社区及居民意愿,形成了“一区一策、同步推进”的开发思路,分别划定了房屋征收区、城市更新区、利益统筹区、校城共建区等四大区域,采用不同的模式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工作。其中,根据校城共建区私宅建设密度大、合法用地少、周边配套需求大等特点,坪山引入“校城共建”理念,创新提出复合型综合改造的模式。总的原则是: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模式,政府通过总体规划引导,制定多元化发展方向,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功能规划,同时加大片区的公共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和环境改造投入来完善该区域的市政、交通配套;社区依托深圳技术大学配套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确保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引入市场主体对建筑立面及居住、商业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将自身发展和周边配套需求融合起来,形成生活、众创服务区。

房屋征收是土地整备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难中之难,而补偿标准则是其中的“焦点”。为破解这一焦点问题,坪山区在不断探索创新土地整备模式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房屋征收政策优化,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率先在深圳市出台“补偿政策调整方案”,从政策上为房屋征收工作保驾护航。

机制保障 决胜治水大会战

今年深圳污水直排河道黑臭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整改,面对这个多年没有啃下的“硬骨头”,深圳加快了治水大会战。坪山区迅速把治水提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以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的“硬要求、硬举措、硬作风、硬干部”精神为统领,按照陈如桂市长关于“补齐水环境质量短板,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美丽深圳”的指示为要求,成立了区治水提质工作总指挥部,由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区长陶永欣亲自挂帅,紧紧围绕坪山河水质达标、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治理等硬任务,于今年7月启动河道征拆大会战。坪山区始终保持对标跟紧的看齐意识和紧迫感,建立了区委统筹指挥、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社区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并自加压力、倒排工期,明确提出了9月30日前完成297栋房屋年度征收任务的硬要求。最终在全区之力的推动下,如期完成相关征拆任务,破解制约治水工程实施的“卡脖子”难题。

本次河道征拆涉及的建筑物体量大,大多为零散分布的合法建筑,业主数量庞大,构成复杂。其中,本地居民144栋、面积4.5万平方米,分别占比49%、32%;海外华侨、港澳居民43栋、面积1.8万平方米,分别占比14%、13%。很多业主对于征收补偿抱有较高期望,甚至存有“博赔”想法,导致征拆工作面临较大阻力和困难。

上下合力联动机制是河道征拆决胜关键。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坚持关键节点亲自部署推进、疑难问题现场研究解决,仅两个月就先后6次主持召开河道征拆大会战动员部署会、征拆工作现场会、执法问题研讨会等专题会议。全区挑选精干力量组成6个工作组,分别充实到各街道“点对点、结对子”,并充分发挥各社区党委、居民小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动社区党员干部带头配合征拆,并共同做好群众工作,以情促迁,有效带动了群众理解并主动配合河道征拆工作。比如,马峦街道汤坑水片区10户居民补偿期望偏高,区、街道、社区合力攻坚,组织工作专班,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登门入户讲解政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终赢得了居民的理解,提前完成征收任务;坑梓街道秀新社区广泛动员辖区内征拆业主配合政府工作,并组织6个居民小组组长,统一到街道土地整备中心现场办公,为征拆业主集中办理确权手续,提高了征拆效率。

“硬作风”是河道征拆的保障。河道征拆既是抓业务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合力攻坚,需要党委政府与社区基层同心协力、紧密协作。坪山区坚决落实“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坚持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落细,整合资源、重心下沉,条块结合、一线作战,从领导班子到基层职工全面参与任务包干,并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协助参与征收谈判,咬定目标、一抓到底,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高压执法是河道征拆决胜法宝。坪山区依法依规对河道沿线涉嫌违法建设、违规经营、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铁腕执法,共计开展行政检查963次,发放各类法律文书204份,查封违法点47处,拆除违建3栋、临建112处,形成了“博赔无效”的震慑效应,牢牢把握住了征拆谈判主动权。特别是,区委主要领导一线调研、现场指挥,坚决拔掉了坑梓街道贵族自行车厂、杨木坑水库农家乐等存在十几年的涉水违规“硬钉子”,啃下了河道征拆“硬骨头”。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在河道征拆最后冲刺阶段,其他街道纷纷伸出援手,支援任务最重的龙田街道,成为“大会战”中高效联动众志成城的经典样本。

高台赛马 锻造担当有为队伍

为何坪山能够在土地整备工作中不断出彩?为何多年啃不下的“硬骨头”、拔不掉的“硬钉子”能够被拔掉?为何坪山的土地整备工作能够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创新是关键,机制是保障,而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正是基于这个根本问题,坪山区树立以工作实绩选人用人的“生产力导向”,研究出台了《关于在推进全区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的实施办法(试行)》及配套细则,注重在征地拆迁、治水提质等高难度、高强度工作平台上发现干部、锤炼干部、考核干部、重用干部,将干部日常表现、工作成效与考核任用挂钩,变“相马”为“赛马”,为广大干部提供展示才干、公平竞争的平台,真正做到把一批硬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让有为者有位。这些举措有效调动了全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热情和干劲,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正是坪山区委区政府“高台赛马”用人原则,一大批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河道征拆大会战两个多月来,全区6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100余名科级干部、200多名工作骨干,舍小家顾大家,连续取消节假日休息,不间断推动河道征拆谈判,面对涉水违法违规行为敢于出手,面對“钉子户”“刁难户”敢于碰硬,面对征拆可能出现的纠纷敢于担责,做到了不为人情所扰、不为利益所惑、不为困难所阻、不为暴力抗法所屈,展现了昂扬的斗志、坚韧的品格和强硬的作风。

同时,土地整备部门始终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工作机制体制创新,以新思维、新模式化解工作“顽疾”,不断深化“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模式,探索提出“提前整备、统一核算”“更新整备联动”等工作思路,有效推进了坪山土地整备工作,打造了一支既能吃苦耐劳、又能冲锋陷阵的土地整备队伍,获得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猜你喜欢

坪山山区河道
深圳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改造设计
坪山阳台——深圳坪山河南布净水站上部建筑设计
《山区修梯田》
河道里的垃圾
坪山柚复兴指日可待
山区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福建:华安举办坪山柚优良单株果实鉴评会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