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筑》的介绍,及建筑师发表在《中国建筑》文章之观察

2017-12-27黄元炤

世界建筑导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

(文/图)黄元炤

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中国(近、当代)建筑历史研究与观察家,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中国建筑》的介绍,及建筑师发表在《中国建筑》文章之观察

(文/图)黄元炤

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中国(近、当代)建筑历史研究与观察家,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1.《中国建筑》16开,封面有插图片和文字

2.“中国建筑”四字是由毛笔书写的艺术字体

3.目次采用横向由上至下排列,由左往右阅读

4.刊有详细的征求著作的简章,对投稿文章有具体要求

5.广告索引,包括有砖瓦厂、钢厂、油漆行、营造厂、水电公司、陶器公司、五金工厂等广告信息

6.版权页说明着杂志的定价,详列卷号、期号及出版日期、出版方、出版方地址

1.《中国建筑》的介绍

建筑师发起,民办性质

除了《建筑月刊》,同时期另一本建筑专业杂志《中国建筑》也出刊,由中国建筑师学会创办,属于民办性质。与《建筑月刊》由一群营造业负责人(营造家、工程师、监工员)操盘不同,《中国建筑》则由一群建筑师发起,两本杂志的编辑团队、成员不同,内容也各异。

国外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建筑师权益之维护

20世纪初,国门渐开,许多人为了接收与学习外面世界先进的资讯与知识,纷纷自费或受资助出国留学,这其中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分布在欧美各国,接受当地高校建筑学教育培养。有的在学期间在当地事务所、工程公司实习,等到毕业后,也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如庄俊待了4年(1910—1914年),吕彦直待了7年(1914—1921年),范文照待了3年(1919—1922年),张光圻待了7年(1916—1923年),巫振英待了6年(1915—1921年)。所以,他们既有学校教育背景,也有建筑实践经验。他们经由在国外的实践与交流,更多了解了当时国外建筑的相关资讯,如材料、技术、工法、管理、估价、法规、细则等,当然也包括关于建筑师权益的维护,了解到建筑师学会的相关事宜。

成立之初暂缓、时机成熟、学会成立、改名、设立分会

20世纪20年代初,最早一批出国留学的中国建筑师(庄俊、吕彦直、巫振英、范文照、张光圻等)相继回国,他们在国外学习了现代建筑师的执业理念,有感于当时中国建筑界缺少为中国建筑师发声的团体,为打破由原本洋人建筑师垄断设计业务的局面,便参考国外建筑师学会的组织与用途,急欲成立属于本国自己建筑师的团体,但因当时建筑师人数偏少,成立之事暂时停缓。到了20年代中后,中国建筑师回国人数增加,加上国内时局稳定(北伐结束,1927年国府定都南京),建筑产业渐趋兴盛,以庄俊为首的建筑师见“成立之事”时机已成熟,便于1927年冬正式成立上海建筑师学会。学会的成立整合了原本零散的建筑师个体,团结业内同仁以形成社会影响力,并提高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将中国的建筑事业挤身于国际。1928年,考虑到中国建筑师非仅限于上海地区,遂将上海建筑师学会改名为中国建筑师学会(1928年于国民政府工商部注册),吸收其他城市的建筑师(刘福泰、卢树森、刘既漂、刘敦桢、贝寿同、杨廷宝、关颂声、林徽因、梁思成、朱彬、虞炳烈、陈炎仲、阎子亨等)参加,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以扩大学会的影响力。

中国建筑师学会是中国近代建筑界最早的机构团体,属于民间性质,宗旨在于团结与维护建筑师的合法权利,并期望在学术研究、行业发展与宣传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庄俊、范文照、吕彦直、李锦沛、董大酉、陆谦受皆曾先后担任会长与副会长一职。

学会章程,业务规则,学会公守诫约

中国建筑师学会制定了《中国建筑师学会章程》、《建筑师业务规则》及《中国建筑师学会公守诫约》等文件。在《中国建筑师学会公守诫约》中,对建筑师的活动、道德与规范作了相关规定,将建筑师定位为“乙方”(设计方),是“甲方”(业主)的委托与顾问者,是“丙方”(营造厂)的监督与指导者,并明令建筑师不得与同行争夺业务,不能不合理地接受不符合建筑师地位的设计业务,不向任何方面收取额外费用等诫约,以改善原本无规则、无章法的行业狀态,灌输与提高建筑师的职业道德观。在《建筑师业务规则》中,对建筑师的业务范畴、工作方式、收费标准等内容有统一的规定,以此树立建筑师在社会的整体形象,加大大众的认同度。

正会员、仲会员、名誉会员的认定与审核标准

中国建筑师学会对欲加入的会员也有相关的认定与审核标准,会员需先是“中华民国”的国民,分有正会员、仲会员、名誉会员(1933年增设)。正会员需是国内外建筑专门学校毕业,且有3年以上实习经验并持有证明书者(属执业建筑师范畴);需是国内外建筑专门学校毕业,且有3年以上专任建筑学教授经验者(属建筑教师范畴);需有国民政府颁发的“工业技师建筑科”登记证书者(属非科班出身的自学与自营范畴,为没有建筑学的学历文凭但又有着至少10年工作经验者而设);办理建筑事项有改良或发明之成绩,或有特别著作,或具有相当资格“经理事部”审查合格者(属建筑历史学家、理论家及建筑经营管理者范畴,对建筑事业有特别贡献者)。仲会员需是国内外建筑专门学校毕业,尚未有3年以上实习经验之资格者;在国内大学与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具有5年以上建筑经验者;在建筑界服务具有充分经验,“经理事部”审查及格者。

正会员享有会员权利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仲会员则不享有,但可出席学会所举办的各项会议,并可被委任各委员会之成员。入会之会员需缴纳入会费及日常会费。

正会员留美居多,其次留欧

据1930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所列,当时正会员已发展至33人,仲会员16人。到了1932年,正会员发展至39人,仲会员没增加,1933年增设名誉会员2人——(朱启钤、叶恭绰)。在正会员的39人中,有37人有着国外学历,以留美居多,共29人(庄俊、吕彦直、范文照、张光圻等),其次是留英2人(黄锡霖、陆谦受),留法2人(刘既漂、李宗侃),留德2人(贝寿同、奚福泉),留比1人(苏夏轩),留日1人(刘敦桢),而有2人是国内学历(杨锡镠、莫衡)。以上多数是执业建筑师,部分是建筑教师及有特别贡献者(刘福泰、刘既漂、刘敦桢、贝寿同、谭垣、林徽因、梁思成)。

仲会员国内学校培养或自学出身

仲会员则大部分是国内学校培养或自学出身,、有的在工务局工程科任职(周曾柞),有的在总理陵园(南京)工作(杨光熙),有的在事务所或建筑公司工作(浦海、卓文扬、张克斌、顾道生、丁宝训、杨锦麟、陈子文、赵璧等),有的在地产公司工作(许瑞芳),有的在高校任教(濮齐材、刘宝廉)。

组织委员会

中国建筑师学会依照会务发展,组织多个委员会,1932年度的委员会成员有:①会所筹备委员会:陆谦受、赵深、陈植;②筹备会所工作委员会:童寯、杨锡镠、董大酉;③出版委员会:杨锡镠、童寯、董大酉;④计划芝加哥中国馆委员会:徐敬直、童寯、吴景奇;⑤编制章程表式委员会:范文照、杨锡镠、朱彬;⑥建筑名词委员会:庄俊、杨锡镠、董大酉。

召开年会、介绍新会员、委员会成员报告会务、讨论相关事件与议决、选举下期职员

中国建筑师学会每年召开1次年会。在1933年1月12日召开的年会中,到会有陆谦受、吴景奇、杨锡镠、薛次莘、巫振英、奚福泉、杨廷宝、罗邦杰、孙立己、董大酉、林澍民、范文照、庄俊、李锦沛、赵深、陈植、童寯等会员,主席为赵深。会上先介绍新会员(顾道生、黄元吉、杨润玉、李惠伯、王华彬、浦海、张克斌、丁宝训等),并颁其证书,后由委员会成员报告会务事项:①会所筹备委员陈植报告;②会记陆谦受报告财政状况;③筹划会所工作委员童寯报告;④出版委员会杨锡镠报告;⑤设计芝加哥博览会中国馆委员会徐敬直报告;⑥编制章程表式委员会范文照报告;⑦建筑名词委员会庄俊报告。同时并讨论相关事件,如:陈植提议修改本会会费案,议决是将原入会费定为25元、常年费10元、经常费每月3元;董大酉提议暂时取消本会仲会员案,议决为暂时不提。接着,选举下期职员,如:会长董大酉,副会长庄俊,书记杨锡镠,会记陆谦受,理事范文照、李锦沛、赵深、巫振英、罗邦杰。会完合影。

1934年年会

中国建筑师学会在1934年3月26日召开年会,到会会员有童寯、陆谦受、奚福泉、赵深、李锦沛、巫振英、张克斌、吴景奇、哈雄文、罗邦杰、陈植、庄俊、杨锡镠、浦海等会员。新会员是伍子昂。主席为董大酉。会上报告事项有:①会长董大酉报告一年来会务状况;②书记报告一年来本会对外往来文件提要;③理事长庄俊报告一年来本会发展情形;④会计陆谦受报告一年来会计状况;⑤各委员会报告一年来各委员会工作状况。之后,由委员提出讨论事项,包括有赵深提议取消仲会员案,议决为暂不取消;有赵深提议中国建筑师学会所在之通讯处(大陆商场)开支浩大,对会务进展无任何用处,拟行取消,议决为会所准取消,另觅新地点;有童寯提议本年以前所有一切委员会宣布解散,另行组织,议决通过;理事会提议凡会员无故不到会,且持续3次以上,在年会上通过取消其会员资格,议决通过。最后,改选新职员,下届会长庄俊,副会长李锦沛,会计奚福泉,书记童寯,理事董大酉、赵深、巫振英、陈植、杨锡镠。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师学会于1932年11月创办《中国建筑》杂志,办刊目的是宣传与记录中国近代建筑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建筑业发展与交流等事宜,刊载最先进之现代建筑理念,并进而推动展现建筑学教育之成果与事业之发展。原《时事新报》主编许窥豹曾编辑《中国建筑》创刊号,但由于许窥豹发生问题,未能继续负责编辑事宜(《中国建筑》于第1卷第1期首页刊载人员变动启事),后由中国建筑师学会派专员继续负责杂志之出刊,由出版委员会:杨锡镠、童寯、董大酉负责此项工作,而杨锡镠从《中国建筑》第2卷(1934年)起开始专职任《中国建筑》杂志的发行人,有一阵子暂停建筑师业务。

内容

《中国建筑》为16开本,绿皮。封面有图片和文字,其上方有一排斗栱的符号装饰,中间是每期更换的建筑局部、细部或单品等图片。封面上的“中国建筑”四个大字毛笔书写,字体每期不同,附有“THE CHINESE ARCHITECT”英文名,标示“中国建筑师学会出版”九个小字及卷号、期号。若当期为重要项目之专刊,封面会加以注明,如南京中央体育场专刊、上海市政府特刊。封底多为厂家的广告页,或其相关工程项目施工图,或施工中与完工照片,如陆根记营造厂(第1卷第1期),西摩路新式四层钢骨公寓为陆根记营造厂最近承造工程之一(第1卷第3期),极司非而路新建中国银行行员宿舍工程第二期摄影是陆根记营造厂最近承造工程之一(第1卷第4期)。此封面模式曾经过数次改版,上述所说的第一套模式用于第1卷第1期到第6期,到了第2卷,封面改版,灰白皮,去掉了图片,只余文字,整体上用黑白、蓝白与绿白对比来强调更简单、更直接的表述形式。“中国建筑”四个大字位置与形式不变,白底黑字,“THE CHINESE ARCHITECT”英文名移至封面上方,取代斗栱符号,黑底白字,卷号、期号移至封面下方,也是黑底白字。而斗栱由一排变为单组,置于封面右下角,饰以朱红色,下方附上出版日期。而在封面左下方则附上“内政部登记证警字第XXXX号、中华邮政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等小字。之后,封面又改版,去掉对比,只以文字表述,而“THE CHINESE ARCHITECT”书写得更艺术性。

《中国建筑》内容以文本与广告构成,广告页穿插在每期前后数页,包括有砖瓦厂、钢厂、油漆行、营造厂、水电公司、陶器公司、五金工厂等广告信息,之后才是文本内容。

《中国建筑》广告页之后是目次,采用横向从上至下排列,由左往右阅读,目录首页上方第一排为“中国建筑”四字,接着是卷号、期号及出版日期,目次从第1卷第2期开始分著述与插图,标题文字在左,作者名(设计方、译者名)与页码在右,中间以点线联系。目次翻页之后是“卷头语”,由编者所撰写,接着进入到文本(著述与插图)的实质内容。

《中国建筑》文本的著述部分,内容包括有重要项目之设计经过与建筑概述、个别项目之介绍、项目计划大要及图样、项目落成记、专文连载、史论文章、译文、高校建筑系介绍及学生习题、事务所附设夜校学生习题、房屋设备、诉讼案件、房屋请照事宜、建筑文件、建筑章程、建筑规则、答问栏、制图画法、结构设计、会务报告等。其中《中国建筑》中的“建筑文件”、“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上海市建筑房屋请照会记实”、“房屋声学”、“建筑正轨”、“建筑几何”、“钢骨水泥房屋设计”、“中国历代宗教建筑艺术的鸟瞰”、“钢骨水泥房屋设计”、“建筑用石概论”、“建筑投影画法”、“实用简要都市计划学”等稿件属于连载性质,倾向于专栏的意义,成为组成《中国建筑》文本中重要的部分。

《中国建筑》文本的插图部分,通常是跟随着著述内容所附属或补充的相关图帧,有重要项目实地摄影及设计图案(谭故院长陵墓、首都中央体育馆、上海金城银行、上海中国银行虹口分行、上海清心女子中学校、上海恒利银行、常州武进医院、上海市政府、百乐门大饭店、北平仁立公司、青岛交通银行、大上海大戏院、金城大戏院、中央医院、上海市历届殉职警察纪念碑、聚兴诚银行南京分行、南京卫生设施实验处、上海运动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池、上海运动场、上海广东银行、上海新式住宅新华一村等),有个别项目实地摄影及设计图案(郑相衡先生住宅、伟达饭店、总理铜像、萧特烈士之墓、愚谷邨里弄建筑、外交宾馆等),有个别文章摄影及图案(大德路何介春先生住宅内部建筑、八仙桥青年会内部建筑、内部装饰设计、建筑文件、白马寺、中国宗教建筑插图等),有展览会实地摄影及设计图案(支加哥博览会),有建筑师摄影作品(滁州琅琊山古刹),有高校建筑系学生习题图案(东北大学建筑系、中央大学建筑系、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有事务所附设夜校学生习题图案(华盖建筑事务所)。

自于1935年第3卷第2期后《中国建筑》文本作了大更动,原本的各类文章与专栏数量大幅降低,整本杂志改为以刊登与介绍建筑师(会员)的设计图案与建成作品为主,犹如是一本建筑师的专辑,包括有董大酉、华盖建筑(赵深、陈植、童寯)、凯泰建筑(黄元吉、杨锡镠)、庄俊、范文照、李锦沛、中国银行建筑科(陆谦受、吴景奇)、李英年、奚福泉、华信建筑(杨润玉、杨元麟、杨锦麟)等。

《中国建筑》文本之后是订阅杂志、广告价目表及版权页的说明。

7.新通公司

8.东方年红电光公司、美商约克洋行

9.中国石公司

10.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11.瑞昌铜铁五金工厂

12.长城机制砖瓦股份有限公司

订阅杂志中说明订阅方式、更改地址与查询杂志。其中订阅方式标示读者如欲订阅需标明卷号与期号,及共计多少金额与地址,《中国建筑》杂志发行部将依照读者提供信息寄予。若读者长期订阅杂志,一旦原先读者所给的地址有变更,则可以将变更地址回复给《中国建筑》杂志发行部,以作变更。当读者未收到杂志,也可向《中国建筑》杂志发行部查询,可事后补寄。

广告价目表与版权页同在一半页。广告价目表说明各页面所需之广告价目,封底外面全页为每期100元,封面里页为每期80元,卷首全页为每期80元,封底里面全页为每期60元,普通全页为每期45元,普通半页为每期25元,普通1/4页为每期15元。广告的制版费另加,用白纸、黑墨印刷,若须彩色,价目另议。广告连登多期,价目将从廉。

版权页标有《中国建筑》杂志的定价,零售每册大洋5角,若要预定的话,半年6册大洋3元,全年12册大洋5元,而邮费分国内外价目,国外每册加1角6分,国内预定者则不加邮费。从第2卷第1期开始,因制版印刷张数增多及篇幅加厚,装订耗时,所以定价调高为零售每册大洋7角,若要预定的话,半年6册大洋4元,全年12册大洋7元,邮费不变。

版权页同时详列《中国建筑》的卷号、期号及出版日期,出版方中国建筑师学会,出版方地址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4楼427号。《中国建筑》所合作的印刷者有过1次更换,从创刊号到第1卷第3期为国光印书局(上海新大沽路南成都路口,电话33743),第1卷第4期之后都为改“美华书馆”(上海爱而近路3号,电话42726)。美华书馆是中国近代设备最新颖、利用最先进的活字排版、机械化印刷的印刷厂,设中英文排字部、铸版部、印刷部、装订部、仓库等,备有多座大型滚筒印刷机,以及其他各类印刷机,

《中国建筑》在第1卷第4期的封面里页刊有详细的征求著作的简章,对投稿文章有具体要求,如应征之著作,一律用中文书写,文体不拘,但须著名新式标点符号,翻译文章中的深奥专有名词需将原文写出,原文置于括号中,附在译名之下;应征之文章,原创与翻译皆可,若是译文,需加列出原文之书名、出版日期及原著者名;应征之文章,分有长、短篇两种,长篇字数在5000字以上,短篇字数在1000字以上、5000字以下;应征之文章一经选用,除了在杂志上发表外,也会赠酬金,若不愿受酬者,将赠杂志半年或全年;而酬金计算以篇数计,短篇者每篇由5元起至50元,长篇者每篇由10元起至200元,当文章发表后,酬金将以专函通知酬金数目,而文章之版权将为杂志社所有,作者不能再在其他任何出版品上登载;未选中之文章,杂志社概不保存与退还,若需退还者,需预先声明,并自行支付退还之邮资;应征之文章,杂志社将掌有选用及赠酬之权利,同时杂志社也可依内容与版式需求增删修改;应征者需将文章用楷书书写清楚,不得污损模糊,并需盖作者本人之图章,以便领酬时核对,在信封上需将姓名及地址详细写明,邮寄至杂志社编辑部,不得寄交他人转投。

出版委员、专职杂志发行人

杨锡镠1929年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3年与童寯、董大酉一同出任《中国建筑》杂志的出版委员,1934年专职任《中国建筑》杂志的发行人,所以,自第2卷第1期,在版权页上增列发行人杨锡镠,出版方改为编辑及出版《中国建筑》杂志社。到了第2卷第4期,在版权页上又将编辑及出版分列,出版为中国建筑师学会,编辑为《中国建筑》杂志社。从第2卷第1期开始,因原地点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办公不便,杂志社迁到上海宁波路上海银行,出版方地址也变更为(上海)宁波路上海银行大楼405号。而中国建筑师学会也于1934年6月6日迁到上海香港路银行公会108号办公。

《中国建筑》从1932年11月发行创刊号,1933年7月发行第1卷第1期,到1937年4月停刊,共出版30期,基本上按月发行,只在1934年10月第2卷第9、10期及11月第2卷第11、12期发行合刊,之后,由于时局动荡,出版较不顺畅,稿件征集不易,常有延期出版的状况及制版印刷费时等问题,自1936年后,取消按月发行的方式,改不定期出版,将卷号与期号改为只标注期号,如1936年第24期、1936年第25期、1936年第26期、1936年第27期,1937年只发行2期(28期、29期),终因战乱而停刊。

获得中国近代建筑界的关注与好评

《中国建筑》发行后,由于当时关于此类建筑专业的杂志甚少,又因取材多样,内容丰富,文章质量高,图样效果好,印刷精良,从而获得中国近代建筑界的关注与好评,订购者相当踊跃,代售处常销售一空,效果奇佳。

2.部分建筑师发表在《中国建筑》文章之观察

第一代的建筑杂志

《中国建筑》杂志创刊以来内容偏重于建筑项目的介绍与评论、建筑思想的研讨、设计施工的概况、建筑资讯的传达等,举凡一线活跃的建筑师都有在《中国建筑》上发表过文章,如:范文照、董大酉、赵深、石麟炳、刘福泰、钟熀、张镛森、唐璞、戴至昂、王进、徐鑫堂、杨锡镠、何立蒸、卢毓骏、过元熙、陆谦受、吴景奇、杨大金等。所以,可以客观地认定,《中国建筑》是20世纪中国建筑界第一代的建筑杂志。

中国建筑师学会创办初期的核心团队中,皆留美,有的是同学与同事关系,有的也有着业务合作上的关系,这都是他们共同创办中国建筑师学会的重要原因。

同学与同事关系,参赛相互结识

庄俊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工程系(1910—1914),在学期间,曾积极参与留美中国学生会的活动,回国执业后,再率清华学生(100人)赴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建筑(1923—1924),回国后,在上海自办事务所,几年后,庄俊已是设计银行建筑的翘楚,在业界享有高度的名气。张光圻与巫振英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张1916—1920年,巫1915—1920年),回国后,两人又同在上海六合贸易工程公司任建筑师(张1923—1927年,巫1923—1929年),所以,他俩既是同学,也是同事。吕彦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建筑系(1914—1918年),回国后执业,因在中山陵与孙中山先生纪念堂、纪念碑的设计竞赛中获首奖,而名气大涨。范文照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19—1921年),回国执业后,在上海允元公司(Lam Glines & Company)建筑部任工程师(1922—1927年),他也参加了中山陵的设计竞赛获第二名,在孙中山先生纪念堂的设计竞赛中获第三名。因参加竞赛的原因,吕彦直与范文照便结识。

中国建筑师学会缘起

范文照在《中国建筑》创刊号中发文阐述了中国建筑师学会的组成与缘起,讲述了几位核心团员如何组织学会(“中国建筑师学会缘起”,《中国建筑》,创刊号,1932-11)。而在中国建筑师学会创办的前夕,范文照在上海自办事务所(1927)。

前后期同学关系、同事关系、项目关系

而曾在范文照事务所工作的赵深,是范文照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学弟,他也参加了中山陵的设计竞赛,获名誉奖第二名(是唯一一位来自境外的应征者,当时赵深还在国外,1927年回国)。他的优异设计能力受到范文照赏识。在进入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前的赵深,在欧游回国后,曾被李锦沛介绍给阿瑟•阿当姆森(Arthur Q Adamson),任美国基督教青年会驻上海办事处建筑处建筑师,李锦沛、赵深在业务上有了第一次的搭帮。之后,李锦沛自办事务所,而赵深进入范文照事务所工作,两家事务所因彼此的联系和责任关系便共同负责先前未完成的项目(原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因此,赵深与范文照、李锦沛3人关系密切,李锦沛之后也参与创建中国建筑师学会。

致发刊词,创办杂志的初衷明义

刚入范文照事务所工作的赵深,经范文照与庄俊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几年后,1931年赵深离开范文照事务所1931年,自办赵深建筑师事务所。1932年,赵深在年会上被选举为会长,并任会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年底,中国建筑师学会创办《中国建筑》杂志,赵深在创刊号上致发刊词,阐述创办之初衷明义。文中写到“......自总理陵园,上海市政府新屋等征求图样以后,社会一般人士,始矍然知世尚建筑学与建筑师之地位,而稍稍加以注意矣。然在物质文明落后之中国,是特建筑界一线之曙光耳。发扬光大,贵在同人之共同努力,不容诿卸也。惟念灌输建筑学识,探研建筑学问,非从广译东西建筑书报不为功因合同人之力,而有中国建筑杂志之辑......”以上内容说明着建筑学与建筑师因竞赛与征求图样后,争取到社会上的认知度,是一道曙光的乍现,但这并不够,需要建筑界人士再共同努力,发扬光大,不容推诿,灌输、探研建筑与学问,“广译”中外建筑书报,这是创办《中国建筑》杂志的初衷。而文中又写到“......凡中国历史上有名之建筑物......必须竭力搜访以资探讨,此其一;国内外专门家关于建筑之作品,苟愿公布,极所欢迎,取资观摩,绝无门户,此其二;西洋近代关于建筑之学术,日有进步,择优择述,借功他内,此其三;国内外大学建筑科肄业诸君,学有深造,必多心得,选其最优者,酌为披露,以资鼓励,此其四......”以上内容说明着创办的目的,摒弃门户之见,囊括搜集中外建筑师与建筑学生之作品、建筑之学术,以资观摩、学习与鼓励,期望杂志内容能集中外建筑之特长,并以发扬本国固有建筑文化为最大之使命,同时也需建立建筑学上的专有名词,力求通达与直白的表述。

13.上海地产大全、冯成记西式木器厂、复昌五金制造厂

14.振苏砖瓦公司

15.“百乐门之崛兴”

16.百乐门舞厅

17.“弹簧跳舞地板之构造”

19.建筑合同

杨锡镠于1929年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同年在上海自办事务所,旗下员工有白凤仪(绘图监工员)、石麟炳(1933—1935,助理建筑师)、萧鼎华(1934—1936)、俞锡康、孙秉源等。员工部分来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第一、二届毕业的学生,白凤仪与萧鼎华皆于1932年毕业,石麟炳是1933年毕业,他们都是梁思成、林徽因、陈植、童寯、蔡方荫回国办学任教所培养的第一批学生。同时期,杨锡镠承接上海百乐门舞厅的设计。在此项目中,杨锡镠使用了汽车钢板支托舞池地板,让人跳舞时,会有振动的感觉,被称之为“弹簧地板”。建成后,此项目在《中国建筑》第2卷第1号发表,杂志上刊登“百乐门之崛兴”一文,及杨锡镠撰“弹簧跳舞地板之构造”一文。

“百乐门之崛兴”

“百乐门之崛兴”一文主要先阐述项目之成形及过程。“在城市中,因娱乐事业发展之必须,与繁荣之联系,加上原公共宴舞厅因大华饭厅而没落,急需大规模的宴舞厅,便择地委任杨锡镠承接,设计3月,施工9月,开幕时,嘉宾如云,声誉春申,执宴舞界之牛耳者,将舍此而莫属。”接着,经杨锡镠口述设计之经过概况。他在承接后,绘制草图不下10余套,经严密审查及修改后,方才定案,其设计重点有:①场地——该建筑基地之选择,施工执照之核准,治安与交通之种种问题的解决,如何取得在转角处设置大门之经过(当时警务处反对在转角上设大门);②内部布置——出入口之选择,因地价经济原因需在一层添设店面出租,增加收入,设置宽大的厨房,以满足百人以上使用,增设2层以上旅馆,另辟旅馆部大门;③内容范围——考虑使用的效率将舞厅分为数部段,添建楼座及宴会室(容纳数10人),据舞客之多寡而权宜开放楼座与宴会室,楼下容200余座,楼厅容250座,宴会2间各容75座,设大型休憩室,供宾众憩息候客之用,转角上灯塔置一圆形休憩室,设男女衣帽室及糖果部定座处,设各个功能设备间(酒排室、音乐台、演员化妆室、厨房间、冷藏室、备餐室、供饮室等),由专门人才负责舞厅之桌椅布置、音乐台之分配、侍役之出入,水电煤气之供给等;④构造——按建筑章程,全为防火材料建造,钢骨混凝土结构,楼厅一层作“走马楼式”,楼厅下有支柱、骨架为钢铁,慎昌洋行设计,由该行钢铁建筑部工程师冯宝龄(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学士,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曾参与广州中山纪念堂结构设计工作)全权负责计划,全部楼厅不用一柱支撑;⑤机械设备——因经济关系,将冷暖气合并使用,用同一机械及气管,屋顶进气,地板下出气,以暗灯之装饰,总电线及水管之位置、电话接线间皆按便利与效率之原则布置;⑥材料选择——除玻璃、金属、钢铁等无国产,其余如石料砖料水泥、五金及内部装修材料与配备皆采用国产,材料使用前需先绘制详图,计算所需数量,提早向厂家订购、各项材料需依期到施工现场,不能延迟,工程才能顺利进行。

“弹簧跳舞地板之构造”

“弹簧跳舞地板之构造”是杨锡镠亲自撰写的文章,专门阐述了百乐门舞厅的弹簧跳舞地板的构造原理。文中以跳舞者的经验说明跳舞地板不能过硬,否则跳久容易疲乏,需有点弹性,地板因而设计得随着舞者的步伐而轻微地颤动。而如何让地板可以颤动,杨锡镠说明了他选用哪类弹簧来作地板的材料。他本欲用钢质弹簧地板,但因材料不易取得,且需特别定制,不易掌控其耐久性。于是,他设计了一种悬挑式的木质弹簧地板,利用挠度的力学原理,将杠杆与圆轴搭配,有效地转移地板上的载重,将载重集中在杠杆的两端。此弹簧地板既经济简单又实用。

“建筑文件”、编制章程表式委员会委员、现代标准化的格式

杨锡镠也在《中国建筑》杂志上以连载式发表以“建筑文件”为题的数篇文章。杨锡镠曾是1932年度中国建筑师学会的编制章程表式委员会委员,另两位委员是范文照与朱彬。委员会是为专门拟定相关建筑说明书与合同而设,将原本各自为政的说明书与合同予以在格式上的统一,建立一种现代标准化的“建筑文件”。之后,杨锡镠便在杂志刊载历年来所用的说明书与合同,以供建筑师参考使用。

建筑合同

在《中国建筑》第1卷1期的“建筑文件”中,杨锡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刊载他在上海百乐门舞厅中所用的建筑合同(附建筑章程工程说明书及图样各一份),共7页,由甲方承裕地产公司与丙方陆根记营造厂协议订立,合同中规定了细项,以资双方信守,如工程范围、图样章程、更改图样、造价期银(分期付款表)、完工期限、工程延迟、灾害、保险、权利、工程玩忽、工程保证、保证人、解决执争、遵守合同,最后由保证人与立合同人甲乙丙三方签名存证。

建筑章程、施工细则、建造章程

在《中国建筑》第1卷2期的“建筑文件”中,杨锡镠撰文阐述说明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纲,一是材料说明与工程进行方式(依不同工程而列)。总纲后称之为“建筑章程”,材料说明与工程进行方式称之为“施工细则”。同时刊载他在原上海第一特区法院中所用说明书之“建造章程”,共8页,包括有总纲、图样与说明书章程、工作范围、工程师之职权、承揽人之责任、承揽人与工程师之关系、承揽人与业主之关系等章节,以供建筑师同仁参考。

工程更改证明书、工程更改证书

在《中国建筑》第1卷3期的“建筑文件”中,杨锡镠撰文阐述在工程进行中,常因业主对原图样进行更改,而致使承包人成本超支,需“加账”数目,而成为甲丙双方争端之所在,然建筑师作为乙方,不得不出面调解,秉公处理,但又易引起甲丙双方不满意,而导致争议诉讼不断。所以,为了避免更改而导致争议,需立“工程更改证明书”,更改之要项与相对“加账”数目应征得甲丙双方的同意,并签字证明,以补合同之不足,也减少无谓纠纷。杨锡镠也刊载他个人习用的工程更改通知书与工程更改证书,各一份。工程更改通知书载明了承造工程更改信息,并命该项工人照所附“更改图样”作更改,由建筑师亲启;工程更改证书载明了拟行更改部分、原订说明书及图样、现拟更改为、价值之加减等四项说明,由工程师、立证书人、业主与承揽人签字留存证明,一式3份,由业主、承揽人及工程师各执一份存照。

工程说明书、建筑名词委员会

在《中国建筑》第1卷4期的“建筑文件”中,杨锡镠撰文阐述在所有“建筑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说明书”,建筑师除了设计、图样、人工运用及材料选择外,有些不能用设计或图样表明的,须用说明书详加解释。同时中国建筑师学会于1932年成立“建筑名词委员会”,由杨锡镠与庄俊、董大酉共同组成,专事审查及纠正建筑上之专门名词,这些名词也罗列在说明书当中。杨锡镠刊载他在原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中所用的“工程说明书”,共15页,以章节分有底脚桩头、钢骨凝土、墙垣水料、木料装修、粉刷装饰、铜铁五金、门窗五金、油漆玻璃、沟渠杂项及补遗,后附说明书之修改条文,以应现况变更之所需。

在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求学的石麟炳,1933年毕业后入杨锡镠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任助理建筑师(1933—1935),也随同杨锡镠参与《中国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成为杨的得力助手,后任主编,执笔不少文章,是杂志的主笔。从他发表的文章内容来看,既有史论,也有解析,是当时的中国近代建筑评论家。

文章类别

石麟炳发表的文章分四类:①单篇文章,内容有史论概述(“中国建筑”,《中国建筑》,1卷1期,1933,7)与作品解析(“对于上海金城银行建筑之我见”,《中国建筑》,1卷4期,1933,10;“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铺面”,《中国建筑》,2卷1期,1934,1);②连载文章,内容有介绍建筑之学识与经验(“建筑正轨”,《中国建筑》,2卷1-10期,1934,1-10);③翻译文章,内容是阐述建筑几何之性质(“建筑几何”(译),《中国建筑》,2卷7期,1934,7,2卷8期,1934,8, 2卷11/12期,1934.11/12);④合著文章,内容是阐述建筑规则之统计与对比(“各大城市建筑规则之比较”(与王进合著),《中国建筑》,2卷9/10期合刊,1934,9/10)。

18.工程更改通知书、工程更改证书

20.建造章程

21.工程说明书

22.“对于上海金城银行建筑之我见”

23.上海金城银行

“中国建筑”

在单篇文章部分,石麟炳在“中国建筑”这篇文章中,分有6个段落:原始、建筑之进展、唐代建筑之盛况、SCALE DRAWING之起源、明清之建筑、现代建筑。每个段落皆简短、扼要,阐述了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建筑发展脉络。内容大致如下:首先,从上古人的穴居谈到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而见建筑之雏形,直到黄帝的宫室之制,是为中国建筑之滥觞;接着,说到尧的成阳之宫、舜的郭门之宫、夏末乌巢作甎、商纣造鹿台、秦皇修建长城与阿房宫、汉高祖之长乐宫与未央宫、汉武帝之甘泉宫与建章宫,中国建筑到了两汉时期已发达可观;再来,印度传来的希腊佛教,造就唐朝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而大明宫、华清宫与兴庆宫,配置整齐,规模宏大,西安大雁塔更是珍品。到了北宋,郭宗恕善画的“建筑图样”(界画),是SCALE DRAWING之滥觞”,而李明仲所著的《营造法式》,是研究木构建筑的典籍与依据。到了元明清,元的居庸关之圆洞,明清的北京宫殿,样式雷家族的设计,欧化之影响,开启了古代走向近代的契机。

文章重点落在最后一个段落——现代建筑,分两小部分:建筑人才之产生、所希望国人研究建筑学者。石麟炳用了相当篇幅介绍留学归国的建筑志士在高校中创办建筑科的壮举,及因时局事变对建筑科的影响,借以说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延续,接着,石麟炳批判了对外来样式(德、英、美)的抄袭之风及未顾及本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反映了当时中外建筑文化碰撞后的反思,同时提到了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于朱启钤,在梁思成与刘敦桢加入后,日有起色,是复兴中国建筑的寄托所在,望建筑界诸君勿漠然视之。因此,从文章中可观察出,石麟炳是支持中国固有之形式的旗手。

石麟炳也撰文对近代建筑作品进行解析,共2篇,“对于上海金城银行建筑之我见”与“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铺面”。

“对于上海金城银行建筑之我见”

在“对于上海金城银行建筑之我见”一文中,石麟炳先阐述了银行建筑在社会上特殊之地位“既足利人,复以利己,以收厚利,达众望所归之目的”,接着说明建筑师庄俊设计金城银行,如何达到大众的适用性,并依序解析其设计要点:①光线之解决,将主要功能空间布置于临马路一侧,以享充分之光源;②排木打桩之工法,用排木的方式打桩,使基础安如磐石,房屋重心集中在中部,震动而不裂,水浸无患;③经济上特殊之解决,选用上品的材料及内部设备,建造需耗费多的西方古典建筑,但却控制预算造价(90万元),既经济又力求美满;④库门之美感与便利,将保险库库门设计成圆形,如隐者之洞,使人入眼为安。最后,石麟炳说明金城银行虽未设计地下室,故较不经济,但可隔绝水患(上海是软土地基,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建筑的文艺复兴样式更是西方古典建筑之标榜,文后附两张金城银行室内图片。

“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铺面”

北平(今北京)王府井大街仁立地毯公司的增建铺面由梁思成设计。这原楼房是西方古典的三段式作品,业主希望在外面增加与建筑物同高的3层楼,并将内部重新装修,且需为中国样式。石麟炳在评论此项目时,着重在以下几点:①他说明建筑师解决了双出入口的轻重之分,手法巧妙;②石麟炳提点读者注意,一层顶端斗栱与水泥过梁同模凝结而成,斗栱为柱梁之间的过渡,有结构作用,非仿古的装饰性,而斗栱间的人字栱有装饰意味;③石麟炳发现在层与层之间,都是有趣的装饰点缀(彩画、八角柱、砖砌浮雕勾栏、平坐、玻璃瓦、古红灯等);④石麟炳也发现梁思成没有舍弃内部原有的磨砖护墙(台度),那是北平特有的手艺;⑤宋式的斗栱与彩画同样出现在内部装修上,与外立面格调统一。最后,石麟炳评价了梁思成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专精与思考,梁思成到多处考察各时代建筑,了解到古建筑构架与各部之功能后,得出一种中国式建筑,实为别开生面的一种试验。

石麟炳在之后的“建筑循环论”(1934年第2卷第3期)一文中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是国粹,应发扬光大,并提出“循环论”,认为建筑是“天演公例、物归循环”,所以中国固有之形式并不是复古,对当时世界上所兴起的现代建筑风潮,他予以排斥,因不久即会看厌。

“建筑正轨”

在连载文章部分,石麟炳从第2卷第1期开始发表以“建筑正轨”为题的文章,共10篇,其内容参考了哈卜生(John F. Harbeson)所著的《学习建筑设计》一书。石麟炳在第2卷第1期的引言中先阐述了“什么是建筑”、“为什么要研究建筑”的原因,及研究中国固有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及急迫性。接着,他说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事业已渐趋发达,建筑学校已创建,建筑人才与日具增。首先建筑人更需具备建筑事业之学识与经验,他便立此专栏,以供初学者参阅。之后,石麟炳以章的方式逐一表述,分别有文具仪器之设备及其应用、线条之注意、草图、鉴定与列表、题目之探讨、着色、建筑之性质、平面图设计法及其性质、建筑之权衡等。

“建筑几何”

在翻译文章部分,石麟炳从第2卷第7期开始翻译以“建筑几何”为题的文章,共3篇,内容着重在绘图时对几何的画法与构造。

“各大城市建筑规则之比较”

在合著文章部分,石麟炳在第9/10期合刊与王进合著“各大城市建筑规则之比较”一文,他们向各大城市(上海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天津市、上海工部局)的工务局征稿,以列表的方式比较各大城市之间的建筑规则,包括有房屋高度、建筑面积、材料重量、楼板载重、楼梯及走廊之载重,以供建筑界同仁参考。其中广州市来稿较迟,未能及时列入,以附注的方式列之。

结构工程、设计规范

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王进曾在《中国建筑》发表大量文章,内容着重在结构工程及设计规范方面。单篇文章有“楼版格栅之设计”(《中国建筑》,2卷1期,1934,1),“建筑底角”(《中国建筑》,2卷7期,1934,7),“接连梁弯系数”(《中国建筑》,2卷9/10期合刊,1934,9/10),“最大正负弯幕之决定”、“弯幕与挠角之关系”(《中国建筑》,2卷11/12期合刊,1934,11/12。连载文章有“钢骨水泥房屋设计”(《中国建筑》,2卷1-7期,1934,1-7)。翻译文章有“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中国建筑》,2卷1-2期、6-8期,1934,1-2、6-8)。

“楼版格栅之设计”

在“楼版格栅之设计”一文中,王进解释当时(20世纪30年代)虽钢骨水泥结构之用途日见扩大,多用于高层建筑,但在低层建筑仍以砖木结构为主,因较为经济。而砖木建筑之载重,由楼板到格栅,再到砖墙,终止于墙基上,所以格栅之大小,关系到建筑坚固与否。王进把格栅分两种,格栅之无夹砂者与格栅之有夹砂者(格栅之间实为煤屑三和土),并详列其静载重、材料之应力、计算用之公式及图表之应用。

“钢骨水泥房屋设计”

“钢骨水泥房屋设计”是连载文章,王进以章的方式逐一说明,分别有水泥平板、钢骨水泥大料,内容以文字搭配计算公式及列表。其中关于“活载重”,在上海地区有规定,在租界以英工部局的规定为准则,在南市以市工务局为准,王进将两局的规定内容(各种房屋内楼板,每平方公尺上所受之活载重)皆列下,以便为计算之依据。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制订,是为了保障市民居住安适所规定,“总章”依条列之,内容有样图、请照单及执照费、篱笆棚架、地基、屋址之地面、包工人用之临时厂房、墙垣、砖柱、格栅、烟囱、火炉之烟囱、屋面材料、房屋之高度、货栈容量之限度、防火墙内之防火门及空洞、安全之准备、火警时之逃避方法、火警龙头、房屋四围之空地、流通空气、公路上之伸出物、水沟、厨房天井等之铺做、厕所小便处及洗涤室、改造及添建。接着,依章列之内容有墙、避火材料、灰浆及混凝土之结合、决定载重之定则、厕所,还包括了关于戏院等之特别章程、钢骨三和土、钢铁工程及中式房屋建筑规则。杨肇煇(第1卷第1期至第1卷第6期)与王进(第2卷1、2、6、7、8期)先后译成中文,以连载的方式发表,之后,王进将译文集结,于1934年11月出版《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一书,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著,王进译,由《中国建筑》杂志社出版,校订者石麟炳,发行者杨锡镠,印刷所美华印书馆,每册定价1元。

24.上海金城银行

25.“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铺面”

26.“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铺面”

27.“建筑循环论”

28.“建筑循环论”

29.“建筑正轨”

30.“建筑正轨”

31.“建筑几何”

32.着重在绘图时,对几何的画法与构造

“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钢骨设计”

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科的徐鑫堂也曾在《中国建筑》第2卷第2期针对个案发表关于钢骨水泥设计方面的文章,名为“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钢骨设计”。由于,第1卷第6期以介绍上海市中心区域(行政区计划简略说明、建筑深水码头、改变现有铁道线)及上海市政府新屋(建筑经过、概略、电气设备)为组稿主题,所以,推断徐鑫堂的“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钢骨设计”一文是接续着上期主题而于当期列之,并带出下篇王进以“钢骨水泥房屋设计”为名的连载文章。

徐鑫堂设计了上海市政府新屋的钢骨水泥结构,他在“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钢骨设计”文中说到上海市政府新屋是中华古典风格的建筑,构架、楼板与屋顶皆为钢骨水泥所造,计算同其他普通钢骨工程有几点不同如下:①经济——此项目不宜节省材料,应选用相当之钢条,以使结构安全且永久坚固;②钢骨水泥构架——由于市政府新屋大礼堂跨度大且上两层还有多种功能空间使用,故在支架上须多加考虑,水泥大料不合适,钢质构架较普遍,虽易于装置且可靠,但徐鑫堂仍用钢骨水泥构架,原因是钢骨水泥构架易与水泥楼板及大料接连,较钢质构架稳定,热胀冷缩系数较小(楼板裂缝较稀);③钢骨水泥屋顶构架——徐鑫堂将屋顶架与构架置于同一柱上,故柱身尺寸大,并能将屋顶与楼板重量集中在各柱上,载重分布较平均,并在与屋顶架直交向,用小人字形构架,作为横撑,使屋顶固定,防风。

“房屋声学”

唐璞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1934年),在学期间(1933年冬),他便在《中国建筑》以连载方式(第1卷5期至第2卷8期)发表翻译文章“房屋声学”,共10篇。“房屋声学”参考了原著《建筑声学》(Acoustics of Buildings)一书而译,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物理教授沃特森(F.R.Watson)所著。沃特森曾于1918—1924年欲改良伊利诺伊大学大礼堂之声音,费6年之研究,后将此研究成果出书,取名为《建筑声学》。所以,“房屋声学”是偏向建筑物理方面的译文,内容以章的方式说明,包括有声在建筑物上的作用,声波在室内之运作,会堂中之循环回声及其控制,会堂之声学设计等。

“普通医院设计”

《中国建筑》在第2卷第4期刊载了“中央医院设计经过”,由唐璞撰写一篇“普通医院设计”文章,作为引言。在“普通医院设计”一文中,唐璞阐述了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必要性,是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实施地,其功能较其他项目复杂,设计者需具备医院设备该有的知识。接着,唐璞列举了几项医院设计的要点:①床位之规定;②地址只选择;3③各部分(行政部、公用部、病人部、手术部、X光线部、药材部、职员宿舍、炊食部、锅炉部、洗衣部等)的处置。其为一院之条件及需要。

唐璞在中央大学的老师刘福泰,接受了中山陵建设委员会的任务,曾委派并指导唐璞试做中山陵扩建设计方案(1933年)。刘福泰于1928年经巫振英、李锦沛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同时期也任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与教授。

“建筑师应当批评吗”

1933年,刘福泰在《中国建筑》第1卷第1期发表名为“建筑师应当批评吗”一文。此文的立基点着眼于在中国传统的治学中,缺少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一直到近代,也是如此,而在中国近代建筑界中,有人主张不需批评,他们以为这样就“不是大方”了,刘福泰对此“三缄其口”、“与人为善”、“择善而从”、“从善如流”的观点加以反驳,他认为建筑师应当批评抑或建筑应当批评。他并指出往往在一代人里面,批评人才比创造人才要稀少,原因是批评家需具备广博的知识、哲学的脑筋、豁达的胸怀与无畏的精神,这样的人才,自然不多见。接着,他认为建筑界的批评者,并不只限于几位建筑学的专家,只要是批评家态度真诚,言词合理,能洞察各种各样的纤小细微的事物与错误,加以指正与提点,那么,不论批评者出于何人,大家都应当诚恳地接受,才对。文中又提到,若纯粹以奖励作为批评的唯一的资料,对建筑界也不能产生十分的贡献;“虽则谀词甘言,为一般人所欢迎,究竟与事何补?”因此,养成一种批评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严厉的“批评”,才是建筑界所需,大家积极进取求进步。

38.“房屋声学”

39.“普通医院设计”

40.“建筑师应当批评吗”

附录:《中国建筑》部分每期标题

1933年第1卷第1期目次:

1. “编辑者言”

2. “故吕彦直建筑师传”

3. “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经过”

4.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概述”

5. “南京蒋委员长官邸”

6. “华业大厦”

7. “外交大楼”

8. “中国银行堆栈”

9. “西班牙式公寓计划大要”

10.“两路国难殉职员工纪念堂图样”

11.“虹口公寓”

12.“南京饭店”

13.“南京中国银行新建行屋图案”

14.“中国古代都市建筑工程的鸟瞰”

15.“建筑师应当批评么”

16.“中国建筑”

17.“东北大学建筑系成绩(名人纪念堂)”18.“建筑文件”

19.“中国建筑师学会22年年会”

20.“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21.“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1933年第1卷第2期目次:

著述

“卷头语”

2. “谭故院长陵墓设计情形”基泰工程司

3. “中国内部建筑几个特征”

4. “什么是内部建筑”

5. “谈谈住的问题”钟熀

6. “伟达饭店说明”李蟠

7. “总理铜像说明”

8. “住宅建筑引言”

9. “沪西愚谷邨”

10.“说制施工图”杨肇煇

11.“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小史”

12.“中央大学公共办公室习题”

13.“建筑文件”杨锡镠

14.“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杨肇煇译

插图

1. “谭故院长陵墓图七帧”基泰工程司设计

2. “内部装祯设计一帧”美艺公司设计

3. “大德路何介春先生住宅内部建筑四帧”黄元吉建筑师设计

4. “八仙桥青年会内部建筑五帧”李锦沛建筑师设计

5. “内部装饰设计二帧”钟熀设计

6. “伟达饭店摄影六帧”李蟠建筑师设计

7. “郑相衡先生住宅三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8. “总理铜像一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9. “萧特烈士之墓一帧”范文照建筑师设计

10.“愚谷邨图样五帧”华信建筑公司设计

11.“上海市政府新屋图案四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12.“中央大学戴志昂绘公共办公室”

1933年第1卷第3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中央体育馆筹建始末记”陈希平

3. “中央体育馆概况”夏行时

4. “首都中央体育馆建筑述略”

5. “里弄建筑”

6. “女青年会”

7. “建筑文件”杨锡镠

8. “东北大学里弄建筑习题”

9. “民国二十二年八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请照会记实”

10.“专载”

11.“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杨肇煇译

插图

1. “首都中央体育馆实地摄影十六帧”基泰工程司设计

2. “首都中央体育场设计图画二十八帧”基泰工程司设计

3. “里弄建筑图案十五帧”黄元吉建筑师设计4. “广东浸信会教堂一帧”李锦沛建筑师设计

5. “建筑文件二帧”

6. “东北大学建筑系李兴唐绘里弄建筑设计”

7. “东北大学建筑系萧鼎华绘里弄建筑设计”

33.“各大城市建筑规则之比较”

34.“楼版櫊栅之设计”

35.“钢骨水泥房屋设计”

36.“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37.“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1933年第1卷第4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银行建筑之内外观”杨肇煇

3. “上海金城银行设计概况”

4. “对于上海金城银行建筑之我见”麟炳

5. “上海中国银行虹口分行大厦建筑情形”

6. “吾人对于建筑事业应有之认识”张志刚

7. “建筑文件”杨锡镠

8. “中央大学邮政局习题”

9. “民国二十二年九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请照会记实”

10.“专载”

11.“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杨肇煇译

插图

1. “上海金城银行摄影二十七帧”庄俊建筑师设计

2. “上海虹口中国银行摄影十三帧”陆谦受建筑师设计

3. “上海虹口中国银行平面图设计八帧”陆谦受建筑师设计

4. “建筑文件锌版十五帧”

5. “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唐璞绘邮政局平面及立面图”

6. “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费康绘邮政局立面图”

7. “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朱栋绘邮政局立面图”

1933年第1卷第5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重修上海北站记要”

3. “上海北站修复后环境设备布置一览”

4. “上海清心女子中学校”

5. “上海恒利银行新厦落成记”

6. “常州武进医院”

7. “房屋声学”唐璞译

8. “洛阳白马寺记略”戴志昂

9. “东北大学市立音乐堂习题”戴志昂

10.“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请照会记实”11.“建筑诉讼案件”

12.“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杨肇煇译

插图

1. “上海北站新屋摄影及图案五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2. “上海清心女子中学摄影及图案十三帧”李锦沛建筑师设计

3. “上海恒利银行套色图一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4. “谭故院长陵墓牌坊套色图一帧”基泰工程司设计

5. “滁州琅琊山古刹套色图一帧”关颂声建筑师摄

6. “莫干山益圃套色图一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7. “上海恒利银行摄影及图案十三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8. “常州武进医院摄影及图案七帧”李锦沛建筑师设计

9. “白马寺摄影及图案七帧”戴志昂摄

10.“东北大学建筑系孟宪英绘市立音乐堂”

11.“东北大学建筑系张连步绘市立音乐堂”

1933年第1卷第6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上海市政府新屋建筑经过”

3. “上海市中心区域”

4. “上海市行政区计划简略说明”

5. “建筑深水码头”

6. “改变现有之铁道线”

7. “上海市政府新屋之概略”

8. “上海市政府电气设备”

9. “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请照会记实”

10.“答问栏”

11.“房屋声学”

12.“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杨肇煇译

插图

1. “上海市政府实地摄影二十余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2. “上海市政府设计图案三十余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3. “上海恒利银行套色图一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1934年第2卷第1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百乐门之崛兴”杨锡镠

3. “弹簧跳舞地板之构造”杨锡镠

4. “支加哥博览会小引”编者

5. “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铺面”麟炳

6.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工务局请照表”

7. “建筑正轨”石麟炳

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之雕与画”朱枕木

9. “房屋声学”唐璞译

10.“楼板櫊栅之设计”王进

11.“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钢骨设计”徐鑫堂

12.“钢骨水泥房屋设计”王进

13.“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王进

插图

1. “百乐门大饭店实地摄影三十余帧”杨锡镠建筑师设计

2. “百乐门大饭店设计图案三十余帧”杨锡镠建筑师设计

3. “支加哥博览会实地摄影四帧”过元熙建筑师搜集

4. “北平仁立公司摄影及图案六帧”梁思成建筑师设计

5. “中央大学建筑系绘乡村学校图案四帧”

6. “东北大学建筑系绘救火会图案一帧”

7. “东北大学建筑系绘雕饰一帧”

8. “东北大学建筑系炭绘二帧”

1934年第2卷第2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支加哥百年进步万国博览会”

3. “博览会陈列各馆营造设计之考虑”过元熙

4. “东北大学建筑系十九路军抗日纪念牌坊习题”

5. “中央大学建筑系小车站习题”

6. “华盖建筑事务所附设夜校纪念牌习题”

7. “建筑正轨”石麟炳

8. “新时代的新建筑”卢毓骏

9. “中国历代宗教建筑艺术的鸟瞰”孙宗文

10.“房屋声学”唐璞译

11.“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王进

12.“中国建筑师学会三月二十六日年会会议记录”

插图

1. “支加哥博览会实地摄影二十七帧”

2. “支加哥博览会设计图案九帧”

3. “东北大学建筑系绘十九路军抗日纪念牌坊图案二帧”

4. “中央大学建筑系绘小车站图案四帧”

5. “华盖建筑事务所附设夜校绘纪念碑图案二帧”

1934年第2卷第3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建筑循环论”麟炳

3. “青岛交通银行建筑始末记”

4. “大上海大戏院建筑设计经过”

5. “建筑正轨”石麟炳

6. “中国历代宗教建筑艺术的鸟瞰”孙宗文

7. “建筑的新曙光”戈毕意氏演讲 卢毓骏赠稿

8. “房屋声学”唐璞译

9. “隔热用之铝箔”夏行时

10.“钢骨水泥房屋设计”王进

11.“建筑用石概论”朱枕木

插图

1. “青岛交通银行摄影六帧”庄俊建筑师设计

2. “大上海大戏院摄影五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3. “金城大戏院面样一帧”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4. “上海银行西区分行摄影及设计数帧”杨锡镠建筑师设计

5. “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图案设计二帧”

1934年第2卷第4期目次:

著述

1. “卷头语”编者

2. “普通医院设计”唐璞

3. “中央医院设计经过”基泰工程司设计

4. “上海市历届殉职警察纪念碑”范文照建筑师设计

5. “聚兴诚银行南京分行建筑概观”李锦沛 李扬安建筑师设计

6. “中央大学建筑系学生图案习题”

7. “华盖建筑事务所附设夜校图案习题”

8. “建筑正轨”石麟炳

9. “建筑的新曙光”戈毕意氏演讲 卢毓骏赠稿

10.“中国历代宗教建筑艺术的鸟瞰”孙宗文

11.“房屋声学”唐璞译

12.“钢骨水泥房屋设计”王进

插图

1. “中央医院实地摄影五帧”基泰工程司设计

2. “中央医院设计图案八帧”基泰工程司设计

3. “上海市历届殉职警察纪念碑实地摄影二帧”范文照建筑师设计

4. “上海市历届殉职警察纪念碑设计图案七帧”范文照建筑师设计

5. “聚兴诚银行南京分行实地摄影二帧”李锦沛 李扬安建筑师设计

6. “聚兴诚银行南京分行设计图案五帧”李锦沛 李扬安建筑师设计

7. “中央大学建筑系绘税务稽征所图案三帧”

8. “华盖建筑事务所附设夜校绘湖心亭图案二帧”

9. “百乐门大饭店之陈设六帧”

1934年第2卷第6期:

目次

著述

“卷头语”编者

“南京卫生设施实验处设计概要”

“建筑正轨”石麟炳

“中国历代宗教建筑艺术的鸟瞰”孙宗文

“房屋声学”唐璞译

“钢骨水泥房屋设计”王进

“建筑用石概论”朱枕木

“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务报告”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插图

1. “南京卫生设施实验处图案二十余帧”范文照建筑师设计

2. “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成绩二帧”

3. “中国宗教建筑插图数帧”

1934年第2卷第8期目次:

著述

1. “卫楚伟论建筑师之教育”童寯

“上海市体育场设计概况”董大酉

“上海市体育场工程设计”俞楚白

“建筑正轨”石麟炳

“现代建筑概述”何立蒸

“房屋声学”唐璞译

“垛墙受各种推力之简明计算”魏秉俊

“建筑几何”石麟炳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插图

1. “上海运动场图案五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2. “上海体育馆图案五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3. “上海游泳池图案四帧”董大酉建筑师设计

4. “上海运动场钢骨水泥详图三帧”俞楚白工程师设计

5. “中央大学建筑图案五帧”

6. “东北大学建筑图案一帧”

1934年第2卷第9期目次:

著述

1. “上海广东银行落成记”

2. “上海新式住宅新华一村兴建始末”编者

3. “中央大学建筑系学生成绩”

4. “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成绩”

5. “建筑正轨”石麟炳

6. “建筑投影画法”顾亚秋

7. “实用简要都市计划学”卢毓骏

8. “接连梁弯幂系数”王进

9. “各大城市建筑规则之比较”王进 石麟炳合集

插图

1. “上海广东银行实地摄影二帧”李锦沛建筑师设计

2. “上海广东银行设计图案八帧”李锦沛建筑师设计

3. “上海新式住宅新华一村实地摄影五帧”

4. “上海新式住宅新华一村设计图案二十三帧”

5. “中央大学建筑系绘博物馆图案六帧”

6. “东北大学建筑系绘中学校图案五帧”

1934年第2卷第10、11期目次:

著述

“卷头语”编者

“建筑正轨”石麟炳

“建筑投影画法”顾亚秋

“实用简要都市计划学”卢毓骏

“洛阳城市沿革”杨哲明

“最大正负弯幂之决定”王进

“弯幂与娆角之关系”王进

“建筑几何”石麟炳

“国产木材之实用计算法表说明”赵国华插图

1. “外交宾馆全部图样”基泰工程司设计

2. “东北大学学生成绩”

1937年第29期目次:

1. “卷首语”编者

2. “导言”华信建筑事务所

3. “上海愚园路住宅”华信建筑事务所

4. “上海政同路住宅(一)”华信建筑事务所

5. “上海政同路住宅(二)”华信建筑事务所

6. “上海江湾体育会路住宅”华信建筑事务所

7. “上海民孚路住宅”华信建筑事务所

8. “镇江小住宅”华信建筑事务所

9. “上海三民路集合住宅”华信建筑事务所

10.“上海静安寺路集合住宅”华信建筑事务所

11.“上海中华劝工银行”华信建筑事务所

12.“上海巨籁达路住宅”巫振英

13.“上海麦特赫司脱路住宅”巫振英

14.“上海大西路住宅”巫振英

15.“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概况”哈雄文

16.“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学生成绩”

17.“房屋各部构造述概”杨大金

18.“Lettering”编者

“China's Architecture”and an Overview of the Essays Published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China's Architecture" magazin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journals of architecture, enter the public view. Because there were few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magazines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is periodical 's materials were various, rich in contents, the articles in high quality,images and drawings in sound effects, plus its excellent printing, "China's Architecture" gained the attention and high praise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field. It is a periodical with extremely high historical values.

在中国近代时期,《中国建筑》作为最重要的建筑专业期刊之一而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由于当时关于此类建筑专业的杂志甚少,又因取材多样,内容丰富,文章质量高,图样效果好,印刷精良,从而获得中国近代建筑界的关注与好评,订购者相当踊跃,代售处常销售一空,效果奇佳,是一本有着极高历史资料价值的期刊。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当建筑师
有种设计叫而专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