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好想回家

2017-12-26魏运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

魏运芳

〔摘要〕一位在校住宿的高一新生小谢,开学后出现了适应不良的情况,不断想回家,引发分离焦虑情绪、入睡困难、学习效率低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主要运用空椅子技术、来访者中心疗法,在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辅导氛围里,与她探讨分离焦虑、宣泄不良情绪、调整认知,更全面和积极地认识自我。经过四次咨询,小谢的不良情绪基本消除、自我体验协调、学习效率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适应不良;空椅子技术;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5-0058-03

一、案例描述

小谢(化名),女,15岁,是一名刚入学一个多月的高一新生。皮肤较黑,身体与同龄人相比偏胖。在家里是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一个已经工作的姐姐,跟父母关系亲密。学习成绩中等,就读于普通班级,性格内向较敏感。近期情绪低落,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想起父母,想要回家。

主诉:

我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但是自己是住宿的,不能经常回家。每当天黑,我就开始想回家,想见到爸爸妈妈。晚上我躺在宿舍的床上也很想回家,想着想着就哭,一直没办法睡着,第二天就特别困,上课也没有精神,一点也听不进去老师讲什么,作业也做不完,而且很多题目不会做。我每天至少要打两次电话回家,每次打电话都会哭,我爸妈也很担忧,我不想让他们担忧我的,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要打电话回家。我周末从家里回学校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舒服,特别不想回学校。

班主任反映:

小谢平时在班里比较内向,不够活跃,不爱与同学说笑。看起来学习很努力,但是上课经常走神,第一次月考成绩处于班级中等以下的水平。小谢是内宿生,最近经常请假回家,不在学校里住宿。学校有规定内宿生一学期最多请假次数为六次,班主任提醒她请假次数不能过多,她反应比较激烈,想要申请退宿。由于家里离学校太远,父母无法每天接送,不同意退宿。

二、案例分析

小谢表现出情绪起伏较大的情感特征,不断地想回家与想父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同时,又表现出学习时无法积极思维、听课听不进、作业做不下去等能力抑制障碍。这是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症状。

生理原因:小谢正处于青春期,认知和情感飞速发展,情绪起伏较大;体形偏胖。

心理原因:性格内向,比较敏感,在意周围同学的眼光,不敢与同学交流自己想家的事情;人际交往技巧有待提升。

社会原因:开学一个多月,基本上每天都打多次电话回家,分离焦虑程度比较严重;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女儿,父母比较宠爱;在班级里暂时没有要好的朋友,得到的人际支持较少。

三、辅导方案

(一)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和具体目标:缓解小谢的不良情绪,进而改善小谢的睡眠状况,使她可以集中注意力上课。

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完善小谢的个性,增强小谢的适应能力,悦纳自我,实现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提升。

(二)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倾听共情,宣泄情绪

第1次咨询:倾听、共情、摄入性谈话

在咨询室里创造一种关怀、温暖、真诚的气氛,给予小谢理解、接纳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鼓励她说出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小谢共同制定咨询目标。

通过倾听、共情等方式引导小谢把心里的烦恼、担忧等负性情绪宣泄出来。小谢刚进咨询室是愁眉苦脸的,讲到中间数次哽咽流泪,尤其是提到与父母打电话时更是忍不住哭出来了。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把纸巾盒放在小谢的身边,给予小谢积极的眼神关注,并进行适时的内容反馈,同时利用自我开放技术,跟小谢分享自己高中刚开始住宿也是特别想回家的。聊到最后,小谢走出咨询室的时候,脸上已经比较轻松和平静。

部分咨询对话:

小谢:老师,我每天都特别想家,我想回家住。(眼眶红了)

师:你想回家住,跟父母商量了吗,父母同意吗?

小谢:我说了,但是他们不同意,我家里比较远,他们不能每天来接送我。可是我现在在宿舍想到他们就睡不着,我每天上课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就是觉得大脑昏昏沉沉的。

师:这确实是一个很困扰你的问题,晚上睡不着让你白天又没有精神上课。你自己有想过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吗?

小谢:我回家住就可以睡得着,可是又不可以回家。

师:嗯,你是来学校第一天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生:不是的,一开始来学校,我是第一次住宿,还是觉得特别兴奋的。是過了两个星期左右,我才开始晚上会想回家……后来就白天也想要回家,最近几天感觉 忍受不了了……(边说边哽咽)

师:这种想回家的感受是最近才比较强烈的,对吧?

小谢:是的。

师:你在宿舍有跟其他同学交流过你的这个情况吗?

小谢:……没有,我不想告诉她们……我都是自己偷偷躺在床上哭的。

师:嗯,你不想告诉她们。

……

小谢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显得非常疲惫,她自述已经好几天晚上是睡不着的。鉴于小谢的实际情况,征得她的同意之后,通过班主任与小谢父母取得联系,暂时让小谢回家住一周,先平静心情,调整睡眠状况。一周之后小谢回学校住宿,并主动预约了第二次咨询。

2.第2阶段:处理问题,解决困扰

第二次咨询:空椅子技术

小谢回家住了一个星期,睡眠情况得到改善,面色看起来好一点。小谢现在还会在上课、睡觉的过程中惦记父母,甚至有时候害怕父母出现意外,发生不测,又为自己有这样的念头自责不已。我利用空椅子技术,让小谢与“想家的自己”展开对话,帮助小谢分析体验自己的情感,澄清自己心中的想法,处理其存在的不合理认知。endprint

师:你对面有一张空椅子,你想象椅子上就是坐着想家的自己,你会对想家的自己说什么呢?

小谢:嗯……我不知道……

师:没事,你慢慢来,先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对,慢慢感受自己的呼吸,放松身体。可以先说说自己对爸妈的思念,自己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谢:(犹豫了一会)你一直很想爸爸妈妈,很想回家,心情一直不好,现在跟老师聊完之后好了一点。

师:还有呢?

小谢:你不要老是打电话给爸爸妈妈了,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忧虑。其实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不会出现意外的,他们会照顾好自己的,不需要你担心的。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考出好的成绩,他们就会很开心。

师:你坐到对面这张椅子,你觉得听了这些话,这个想家的自己有什么想说的?

小谢:呃……我还是很想回家,想爸爸妈妈,那要怎么办?

小谢:(坐回原来的椅子)想他们的时候可以看看合照就好了,或者你可以像现在这样找心理教师聊聊。

师:你告诉想家的自己以后多久打一次电话比较合适?

小谢:你一周打电话1到2次就好了,家里有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会打电话给你的。而且周末就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了。

小谢:(坐到对面椅子,点了点头)好的,我尝试一下。

师:说出这些话,你现在感觉如何?

小谢:嗯,感觉好多了。老师,其实道理我都是懂得,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己告诉自己,好像感觉很不同。我觉得自己可以尝试着去克服想家这个问题。

师:非常好……

3.第三阶段:完善个性,促进成长

第3~4次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

(1)启发小谢正确认识自身适应不良。指出进入新环境,小谢想家想父母的情况本是正常的。适应不良主要是自身原因所致,如对新境遇没有心理准备,亦不能正确评价,挫折耐受性较低,从而主观上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备受困扰。造成这种情况又和自己人格发展的弱点有关,鼓励其正确面对现实、加强自我锻炼,完善人格。

(2)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主动与人交往。鼓励小谢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特别是与宿舍同学的交流,在人際交往中去感受友谊,得到良好的人际支持。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归属感。小谢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提到,她想要报名参加班级的拔河比赛,但是又不太敢去。借此机会,鼓励小谢多去参加班级活动,融入新的集体中,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增强自己对班级的归属感。

(4)指导小谢调整完善学习方法,制定具体的灵活的学习计划,督促其完成计划。约见家长,希望他们适当减轻对小谢的学习压力,给予心理支持。

在辅导过程中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基本条件,与小谢处于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使小谢处于主动的地位,学会独立决策,让小谢得到自我成长。

四、案例反思与总结

(一)咨询效果评估

经历长达一个月的四次咨询之后,小谢跟父母的分离焦虑明显减轻,不再每天打电话回家了,在没有特别事情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做到与父母一周通1~2次电话即可。她已经慢慢融入新班级,并与宿舍同学开始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反映小谢再也没有因为想家而请假回家了,并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比第一次月考有进步,班主任特意在班级里表扬了她。

一年后的教师节,我还收到了小谢的祝福短信,特意感谢我当初在高一时候对于她的关心和帮助,她现在已经很喜欢学校的生活,并选择了读理科。

两年多后,小谢顺利考到一所本科院校,并在开学前夕与我联系,表示她虽然有点担心到大学还会碰到想家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是对大学的期待,而且觉得自己有了高一时候的经验,应该可以处理好这样的情况。我欣喜地表达了对她成长的喜悦与上大学的祝福。

看到小谢的成长蜕变过程,作为心理教师,我真是倍感欣慰,因为学生的成长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二)咨询反思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适应新环境、适应新学校,是学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主题。

每年开学初都会碰到几个与小谢类似的案例,通过对小谢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为以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第一,调动资源,多方协助。对于学校生活适应不良的学生,不仅需要从心理层面给予疏导,也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全方位给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第二,多层次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每年开学初,在新生群体中开展适应团体辅导,提高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针对出现适应不良症状比较明显的学生,再开展互助的小团体辅导。而对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个体辅导。

参考文献

[1]刘建国,郭永玉.成为一个人: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要义[J].医学与哲学;1997(11):607-609.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汕头,510241)

编辑/左文萍 终校/温尔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
谁动了他的运动鞋
我为何无法融入班集体
脑海里放歌的高三男生
想家的女孩
完形疗法解梦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