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军校中引入间歇性训练的研究

2017-12-26杨祥红王正磊张雨晨孙伟赫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1期
关键词:军校耐力体能训练

杨祥红 王正磊 张雨晨 孙伟赫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1)

在军校中引入间歇性训练的研究

杨祥红 王正磊 张雨晨 孙伟赫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1)

间歇性训练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体能训练方法,并已经逐步应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中。间歇性训练在对体能要求较高的军校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大部分军校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训练模式,间歇性训练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本文从介绍间歇性训练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军校目前采用的几种体能训练方式及其局限性,提出在军校学员体能训练中引入间歇性训练的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间歇性训练对于军校学员体能的影响,本文选取成绩相近的部分学员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记录实验前后的体能测试成绩,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从而证明了间歇性训练对于军校学员体能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最后对本次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军校 间歇性训练 对照实验 统计学方法

The intermittent training is a rising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roused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professional athlete training. The intermittent training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military school which demands high physical training standards. But nowadays most military schools still use former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 intermittenttraining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analysing related concepts of theintermittent training and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It introduces some current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in military school and presents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theintermitt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ittent training on physical fitness, this paper selects some students for control experiment. It records their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physical fitness test and then uses statistical process. The result proves the intermittent training obviously useful in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of military school students. At last, the study work is summarized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is expected.

Military school;Intermittent training;Control experiment;Statistical process

1 间歇性训练的概念

间歇性训练是一种目前在运动训练领域被广泛运用的训练方法,深受国内外运动员欢迎,其特点是采用短时间高强度训练,并在间隔期辅以休息或小强度训练[1]。间歇性训练是利用不断变化的训练强度刺激人体的生理学适应过程,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在同等运动量的情况下间歇性训练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生理学改变,进而提高各项身体机能[2]。在间歇性训练过程中,足够强度的肌肉活动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肺机能产生变化以满足运动需求,而在间隔期虽然组织器官得到了暂时休息,由于前期运动刺激和器官适应机制,肺通气量、心输出量和摄氧量等指标仍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3]。与传统体能训练中采用的连续高强度训练方式相比,间歇性训练在生理学刺激方面效果基本持平,而训练时间又相对较短,因此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更高的训练效率。

2 引入间歇性训练的作用

2.1 提高心脏的供氧能力

间歇性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刺激会促进心脏总输氧量的增加,由于短时间内运动员的最大心率保持相对稳定,为缓解心脏的工作负担,机体会增加心脏每搏输氧量,最终提高心脏最大输氧量。

2.2 提高与耐力相关的生理活性

间歇性训练能够增强肌肉中氧化酶的活性,使机体对脂肪的氧化能力增强,同时对糖类的氧化量减少,有效提高肌肉缓冲酸性氢离子的能力[4],进而提高运动员机体的耐力水平。

2.3 提高运动后恢复的速度

间歇性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机体的最大吸氧量,同时促进机体加速对训练后肌肉中乳酸的排除,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运动后肌肉酸痛,为完成训练计划提供保证。

3 间歇性训练对体能的影响研究

3.1 实验方法

对某军校大三男性学员进行体能摸底测试,选取其中测试成绩相近的16名学员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所包含学员数量相同,运用SPSS软件对这两个组在实验前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3个项目中都达到P>0.05,证明两个组在实验前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对照试验。对这些学员进行为期12周的计划性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能训练方法,而实验组采用传统体能训练与间歇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并将间歇性训练按照时间、内容和强度划分成3个阶段如表2所示,两个组的训练频率、单次训练时间均相同。实验结束后重新进行上述3个项目的测试,分别将两个组在实验前、后的测试成绩进行SPSS统计处理,从而比较和评估训练效果。

3.2 实验结果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前、后两次测试的成绩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别如表3,表4所示。

经过独立t检验,对照组在100m计时跑中达到P<0.01,在400m障碍跑和5×10m折返跑中的P>0.05,说明传统体能训练方法对于提高100m计时跑这个简单性项目的成绩能起到显著作用,但是对于提高400m障碍跑和5×10m折返跑这两个综合项性项目的成绩作用不明显;而实验组在100m计时跑、400m障碍跑和5×10m折返跑这3个项目中都达到P<0.01,说明传统体能训练与间歇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提高简单性项目和综合性项目的成绩都能起到显著作用。

表1 实验前对照组、实验组成绩比较分析表

表2 间歇性训练阶段划分表

表3 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比较分析表

表4 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比较分析表

热身与放松方法。

(1)掌握正确的跑动技术。跑动时,步幅要适中,跑动要有弹性。要学会正确的摆臂技术,要明白越是感到累的时候,越要去控制摆臂的节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上肢带动下肢”的目的。脚落地时,一定要全脚掌落地,这样才能延长落地缓冲,利于肌肉在跑动中有一个更充分的恢复时间。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当速度不快时,以鼻吸气、口吐气的方式,可以获得比较自然的换气调节;当速度加快时,鼻子吸气的节奏无法达成肺部气体交换的需求(感觉必须以口帮忙吸气)时,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经太快,此时放慢跑步的速度,显然比调节呼吸深度或频率还来的重要。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无论累还是不累,都一定要做到“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这样才能在疲劳时,保持心肺的正常工作。

(3)重视中长跑的热身和放松。中长跑前热身可以使肌体与心肺同时进入工作状态,这样跑起来不仅会增大步幅,加快跑动节奏,更会让心肺活动与肌体运动达成一致,运动效果自然更加出色。中长跑完之后的放松也很重要,通过各种拉伸和拉韧带等方式,让运动时聚缩在一起的肌肉得到有效放松和拉长,使肌肉得到恢复,从而更加快地提高中长跑的成绩。

4 培养学生耐力跑的自锻能力

耐力跑有利于培养勇敢顽强、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刻苦耐劳,克服苦难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教师传授安排锻炼计划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安排锻炼计划的能力,加强平时的自我督促和勤奋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运动负荷能力。教会学生合理分配调整运动量,教会学生自测运动脉搏,来控制运动的强度和密度,认识什么是大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学会自己测量脉搏。

(2)强化耐力跑练习手段。具体做法:每周进行中长跑的测验。将给每一个学生布置具体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在进步,每个星期的目标任务是不同,让学生一点一点的进步。

以上几点是笔者多年来在初三毕业班进行耐力跑的教学思考与有益尝试,通过加强耐力跑的训练,我们让学生能看到耐力跑训练成功的希望,体验到训练成功的乐趣,享受到训练成功的喜悦,并从耐力跑中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找到自信。近年来,该校的中考长跑项目,优秀率在70%以上,其中满分考生达到30%,合格率95%,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领导的好评。

[1]吴泉龙.如何提高学生耐久跑的兴趣与成绩[J].当代教研论丛,2017(6):111-112.

[2]李汉辉.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跑[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15):252.

[3]程中庆,崔秀馥.让学生轻松积极练好耐力跑[J].中国学校体育,2003(6):1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040

G808.1

A

2095-2813(2017)11(a)-0040-03

猜你喜欢

军校耐力体能训练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