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教育回顾与反思

2017-12-25弓潇然

学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文献综述智慧校园

弓潇然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智慧教育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有必要科学概括智慧教育的概念;通过对智慧教育现状的梳理,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即要以优势区域为引领,找到系统化的发展模式;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保证有长远目标的按期实现;智慧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水平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技术。

关键词:智慧教育;文献综述;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02

科學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冲击:从农业到工业、从城市到乡村,人类开启了全面发展信息化的大门。在教育领域,无论是教育管理还是教学实践,处处都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智慧教育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为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一、文献的研究内容梳理

(一)智慧教育的概念

1.智慧教育重在创造力培养。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综合各方研究,提出了较为权威的智慧教育内涵。他认为:智慧学习的基本内涵即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 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

2.智慧教育需要各系统成分的协调运作。深圳教育信息化资深专家宋金州认为:智慧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支持下,实现教育方法智慧化,教育手段智慧化。使教育具备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等特征。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学生、家长都处在一个充满了智慧的教育环境中,这就是智慧教育。

3.智慧教育要求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上海理工大学的张丽慧、冯文奎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智慧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关键主体,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整合、共享区域内的科研、教学、管理等教育资源和应用系统,通过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育理论层面,二是信息化技术实践层面,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教育理论主要集中研究的问题在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管理理论的科学化运用,对智慧教育实施进行了可行性探讨,为智慧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信息化技术则是在实践领域对智慧教育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持,使智慧教育从理论探究阶段步入到理论实践与检验阶段。

根据以上三种内涵研究,笔者认为,智慧教育就是借助智慧教学理论,搭建智慧学习环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慧管理手段,使教与学的全过程智能化、高效化,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精神的智慧人才的教育方式。

(二)智慧教育的现状

1.教育信息化。根据文献研究,近三年来,教育智慧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其复杂性对研究进度的阻碍作用不可低估。我国目前的智慧教育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智慧教育具有地方特色而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二是智慧教育的技术手段缺乏创新性;三是智慧教育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对智慧教育重视程度比较明显,相关建设和研究都取得初步进展。与“商业炒作”现象对照,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地区都能通过缜密的理论方案发展地区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初现成果,但总体发展状况并不均衡。落后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需要铭记智慧教育的初衷,敢于适时地冲破信息化的束缚,提出全新的教育发展方案,促进智慧教育的科学发展。

2.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发展的技术手段是研究者所关注的核心之一,通过分析,我国智慧校园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以及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例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网易公开课等课程平台的开放,给学习者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还支持课程传播的多样化途径,常见课程传播形式有微课程、电子书、移动学习课件等等。

关于智慧校园的规模问题,国内各个区域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热度有所不同。目前,由于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比如深圳市根据《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深圳学校教育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较为科学、创新的智慧教育发展方案;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江苏省集中各市教育现状,从教育的环境、资源、管理以及服务四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改革方案,勾勒出智慧校园的行动框架。

二、今后智慧教育的研究方向

首先,我们要对智慧教育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近三年来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速度快,但是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以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成为了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领先区,这些优势区域不仅代表了我国智慧教育的现有发展水平,还引领着中国教育的前进方向。在接下来的探索中,各个优势区域要找到系统化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创新意识,不拘泥于现有理论成果,走出各自智慧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其次,由于智慧教育的国内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保证长远目标的按期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再次,智慧教育的目标包含整个教育系统,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整合各个教育环节的发展情况,在探索中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利用系统化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协调,使智慧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水平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技术。

总之,近三年来,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在取得不小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要大胆创新,制订更加优化的制度方案,还要进一步分解智慧教育的目标,把大问题化小,再集中攻破每个细小环节。作为新生事物,智慧教育的发展必定是充满挑战的,迎难而上,发挥地区智慧,才是实现我国智慧教育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2] 宋金州.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的框架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28-30.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文献综述智慧校园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