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攻克人类“公平与效率”难题的中国贡献

2017-12-25冯根福

当代经济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长期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这对基本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公平与效率;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智慧与方案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482017(06)000106

一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谓是一部人类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历史。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化解公平与效率这一基本矛盾,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选择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关系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还有的学者认为,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不仅是一个困扰当代人类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令当代经济学家困惑的“斯芬克司”之谜和“哥德巴赫猜想”。人类发展史表明,经济社会和谐是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保障。令人自豪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公平与效率这对基本矛盾,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 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传统社会主义公有

制都无法解决公平与效率这个矛盾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平与效率这个矛盾。

先简单说明一下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内涵。什么是经济效率,国内外经济学家意见对此认识基本一致,主要指的是资源配置效率,即一个社会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通过重新组织生产来使任何一个人境况变好而不使另外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然而,关于什么是公平,国内外经济学家们的意见分歧则较大,尽管如此,多数经济学家的认识还是基本相同的,认为经济公平不仅包括机会公平,也包括结果公平。《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在中文版自序中也明确强调公平的内涵包括结果公平,他说:“尽管我们身处世界各地,但大家要面对同样的问题——调和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防止全球化及贸易、金融开放带来的利益被少数人独占。”[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省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也强调了公平要包括结果公平,他明确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所说的经济结果公平的内涵更丰富,既包括收入分配问题,又包括发展成果分配问题。

在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竞争过程中,西方许多著名经济学家认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认为依靠那只神奇的“看不见的手”可以化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并据此乐观地断定,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平与效率这个人类难题。如美国著名学者库兹涅茨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收入不平等必然会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不管经济政策如何选择或者不同国家间的其他差异,收入不平等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自动降低,并最终稳定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3]。库兹涅茨的理论在当时曾被浓缩为这样一句名言:“经济增长的大潮会使所有船只扬帆起航”。然而不幸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却无情地使一度被人们捧为神奇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化为泡影。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戰涤荡了财富图景并改变了贫富结构,如今己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那些曾经被认为将会消失的贫富差距竟然卷土重来,当前贫富分化程度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历史高点”。托马斯·皮凯蒂的研究成果表明:美国收入前10%人群的收入占美国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10 —1920年的45%~50%下降到50年代的不足35%,之后该比重又从70年代的不足35%上升到2000—2010年的45%~50%[1]。如图1所示。

图1美国收入前10%人群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西方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曾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矛盾开出了许多“药方”,如罗宾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的“效率优先”说,勒纳、罗尔斯、琼·罗宾逊的“公平优先”说,以及萨缪尔逊、凯恩斯、布坎南、奥肯等人的“公平与效率兼顾”说。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上述著名的包括许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内的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都失灵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上述这些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会频频失灵?关键就在于他们无意或有意地都疏忽了导致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无法缩小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尽管西方一些学者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但是他们并未真正揭示出导致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分析发达国家贫穷形成的原因时指出:“收入的差距主要是由拥有财富的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工资和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这种阶级差别还没有消失;今天,较底层的或工人阶层的父母常常无法负担把他们的子女送进商学院或医学院所需的费用——这些子女就被排除在整个高薪职业之外。”[4]资本主义之所以主要实行按资或主要按照资产进行分配的制度,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资本家的天性是追逐利润最大化,所以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尽管世界二次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也会提倡在不牺性效率的前提下倡导经济与社会公平,但这些改良措施只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修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endprint

同样,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在建国之初,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向前苏联学习,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形式,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实行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尽管改革开放之前采用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形式有其历史原因,但发展实践却表明实行这种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和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超越了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加之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和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等弊端,不仅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而且致使“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都不得食”的按劳分配制度,实际上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分配收入结果所替代。缺乏公平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生产效率低下,又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即平均主义分配,从而使公平与效率陷入到不良循环的怪圈。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多种原因,但也与长期实行不合理的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单一公有制形式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效率低下密切相关。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曾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形式的框架内,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改革,但效果都不理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传统的社会主义实行的单一公有制形式有天然的缺陷,因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如果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不及时改革和调整,势必会给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

有效化解公平與效率的矛盾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必须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作保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中国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将近40年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充分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5]。邓小平同志这里所说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效率问题;这里所说的共同富裕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公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创建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它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公平。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政治上说,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从经济上讲,是公有制为主体,它们二者都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与社会公平为目标。首先,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才能保障党的根本宗旨在公有制经济得到贯彻执行。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的特色和独特优势,就是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党在国有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6]。由于有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因而就可以保障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国有企业得到顺利实现,就可以将企业经营目标、职工利益和经营者利益同维护国家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公平。其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经济公平方面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不仅可以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有效约束,而且可以使凭借私人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比重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避免收入分配上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由于国有企业在公平分配收入方面自觉性比较强,因而可以引导和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体现公平原则。第三,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也是党领导下的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具有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非公有制经济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和广大民营企业能够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党与国家提出的经济公平的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可以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公平,而且可以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率。首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主体的多样化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多样化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又会驱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充满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其次,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效率在不断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国企改革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融合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活力在不断增强。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机智灵活、创新动力充沛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又从外部迫使国有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在不断提升。再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为巩固和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提供了基本保障。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创新动力足,经济效率高,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GDP的比重已超过60%,对税收和就业贡献率已分别超过50%和80%[7]。毫无疑问,随着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将会进一步释放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潜在生产率。endprint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解决经济公平与效率问题上若要有效发挥作用,还需以下两个条件作保障:一是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坚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原则作保障。只有党的坚强领导、基本经济制度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原则有机形成“三位一体”,才能产生集合效应,才能保障基本经济制度调节经济公平与效率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制度始于规定,成于执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说明,落实党的根本宗旨,实行公平的收入分配,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有一度因为落实党的根本宗旨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原则贯彻不力,导致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不断被降低,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迅速扭转了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8]。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有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作保障。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质的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量的规定,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要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在数量上要占绝对优势,而是在国民经济的整体控制力上要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公有制经济失去了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控制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效解决经济公平与效率问题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9]。三是變的特性,就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变化和调整。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关系大体上是合理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国情相适应的。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调节和解决人类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难题的内在功能和机制,党的领导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又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决经济公平与效率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目前世界上解决人类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难题的最有效的一种经济制度。三、 坚持和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实

现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既是人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概念。公平与效率的内涵,自然而且也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7·26重要讲话”中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判断:中国发展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己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提出了新的的要求,他说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10]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必须对新的发展阶段对效率和公平的内在要求有正确的的认识,这也是未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以及明确未来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着力点的基本前提。

在新的发展阶段,究竟经济效率是主要矛盾,还是贫富差距和公平是主要矛盾,公平与效率二者孰优孰先,正确认识和判断上述问题,不仅是处理好新的发展阶段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现实国情看,在新的发展阶段,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公平同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所以公平与效率必须同时兼顾。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共享发展理念时指出:“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0]。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所说的不断把“蛋糕”做大,实际上就是要求经济不断发展和更有效率:同样,这里所说的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实际上就是要求收入分配上更加公平,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特别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效率问题,目前社会上也有一些错误认识。一些人认为,目前贫富差距和公平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分配优先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由此可见,公平与效率同时兼顾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在收入分配上体现更加公平,关键是要做好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基础,它既涉及到经济公平,又涉及到经济效率。在未来一个时期,要逐步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但应注意的是,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一定要与企业的生产率提高速度和全球竞争力提高能力相适应。如果不顾企业的能力而过度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就会伤害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应强调的一点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政党相互竞争,不顾本国实际财政能力,过度提高全民社会福利,结果导致一些民众懒而不为、不求上进。因此,不顾国力过度提高全民社会福利,实际上就是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由于西方一些国家初次分配上劳动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再加上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结果导致这些国家经济效率低下,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引起中产阶级和弱势群体普遍不满[11]。因此,我们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定要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上述教训。客观地讲,如何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比如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探讨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经济的视角去探讨,而且还应该从政治、社会、文化等视角去进行综合分析。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重点是要继续加快推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革。endprint

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而言,国有经济在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由于国家所有权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变得更加复杂、更具难度。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己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提升的速度决定着我国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的速度,决定着“蛋糕”不断做大的速度。中央和国家已经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路径是推进形式多样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有关领导部门和国有企业要真抓实改,快速推进和落实。

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公平提升方面还有更大的空间。非公有制经济具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天然特性。如果引导和监管不力,一些民营企业就不会自觉地践行公平分配的政策。例如,一些民营企业往往会在收入分配上压低员工的劳动所得,一些民营企业不给员工主动缴纳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一些民营企业不执行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和企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有意拖欠员工的工资,等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讲,要积极“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为了保障民营企业在收入分配上更加公平,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收入分配的引导、监管和执法力度。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判断经济发展是否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呢?一般而言,判断经济发展是否更有效率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看“蛋糕”是否在不断做大。判断经济发展是否更加公平则较为复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主要看三点:一是看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是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步缩小;二是看中等收入的群体是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扩大,三是看农村贫困人口是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减少。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收入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济效率低下,该国的政治与社会稳定迟早会出现问题;同样,如果一个国家一味追求效率,贫富差距过大,即使该国一度经济快速发展和欣欣向荣,但同样早晚会撕裂社会,破坏该国的政治与社会稳定,难以使该国经济持续良性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支柱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化解了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公平与效率这个难题,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再次证明了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既不是所谓的人类最佳社会制度,更不是所谓的人类终极社会制度。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世界意义。同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支柱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具有世界意义。从人类发展史还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开放,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制度发展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唯有如此,才能使先进的社会制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一定会在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目标,并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参考文献:

[1]托马斯·皮凯蒂. 21世纪资本论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

[2]习近平.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60510(02).

[3]Kuznets S. Shares of upper income groups in income and savings [M]. K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hapter, 1953.

[4]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 经济学 [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12521253.

[5]中共中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6]新华社.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 (20161011) [20170901].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0/11/c_1119697415

html.

[7]新华社. 习近平系统阐述非公经济传新信号 [EB/OL]. (20160313) [20170901]. 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1/c_128793733

html.

[8]夏研. 人民的获得感展现改革的含金量 [N]. 光明日报, 20170728(02).

[9]冯根福. 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四点思考. [J]. 当代经济科学, 2015(3): 18.

[10]新華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N].经济日报,2017 0728(01).

[11]莫伊塞斯·纳伊姆. 全球中产阶级的起义——经济进步和日益繁荣并不总能带来更多政治稳定 [EB/OL]. (20170825) [20170901].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

[12]新华社.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N]. 人民日报, 20171019(01).

责任编辑、 校对: 郑雅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发展
简析“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新形势和要求
新常态下烟台市民素质提升路径探析
原州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论银发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助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G20峰会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之思考
节能环保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