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位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

2017-12-25刘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0期
关键词: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创新

刘晓燕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本文对南京医科大学近年来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举措做了小结与反思。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多方位;南京医科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51-02

高质量、创新型的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型教育的实现需要依托相应的教学体系,需要建立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理念为先导,从教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扎实推进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大力推行以启迪思维、探究问题、师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创新型教学,全力构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本科生的自身潜能,发展其自学、科研和沟通等能力。

一、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举措

1.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基于优质、高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之上[1]。为此,我校鼓励教师积极接收本科生参与科研,出台并完善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管理办法,成立了本科生科研管理常设机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学工处等),有效组织本科生科研活动。自1998年起,我校每年暑假均安排七年制学生参加基础科研训练,训练主要侧重于科研基本方法,由导师指导学生掌握查阅文献、选题、科研设计、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等技能。学生在科研训练结束后完成1篇综述与1项科研设计。近五年来(2012—2016年),七年制本科阶段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65篇。同时,鼓励本科生自发组成团队(3—5人),观摩并加入教师的科研工作之中。教师不但带领学生从科研项目的研究背景着手,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而且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定期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实验后期,教师指导学生提取有用数据,撰写科研论文,并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撰写科研标书,申请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参加各级科研竞赛等。我校积极推出了多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开展了广泛的创新型活动。从查阅文献、可行性论证、经费预算、任务分工、标书填报,到具体实施,都需要经过严谨细致的思考,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完整的科研活动,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提供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信心的建立[2]。我校依照实验的类型和要求,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全面的重组与整合,形成了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综合能力培养的逐层提高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综合性实验的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主设计课题并进行实验,或者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展开讨论与研究,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融会贯通的桥梁。目前,我校准备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加强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我校于2005年成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各个专业实验室进行了重组整合,并且为了满足个性化创新实验的需求,中心组建了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平台,该平台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必要的实验器材和仪器设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

3.贯彻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我校对大部分专业的本科生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3],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既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了所学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它是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4]实施导师负责制,把握创新方向,指导老师密切关注活动进展,在遇到阻力或者情况发生逆转的关键节点及时介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多种技能训练和多元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知识要素,注重教授基本科研方法,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撰写科研论文、参加论文答辩;重视团队协作研究,加强师生互动沟通以及和校、院、教研室的互动交流;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提高创新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各个部门大力宣传与支持。为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各个部门都给予了大力的宣传与支持。我校除设立本科生创新实践基金外,还从多渠道筹措经费,以保障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动员高素质教师支持和參与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在时间、精力、后勤上给予全力保障;并以科研、竞赛、服务、展示为内容,以创造科技学术成果、促进学生成才为目的,开展了多种类的课外科研活动,如定期举办科技讲座、学术报告、开展学生科研立项评审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根据成果的创新价值,给予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参加优秀生评选、免试读研和颁发奖励金等多种奖励。我校还制定了《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面向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发布了《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向本科生开放项目指南》,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能充分发挥我校各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资源优势,而进入重点实验室则可以使本科生真正感受到科研氛围,以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与求知欲望。

二、培养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1.学生时间、精力不够。由于医学课程的特点,系统性、记忆性知识繁多,学生在课内课程费时较多,课外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导致有的创新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太短,而要在短期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则非常困难,所以导师只能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而实验相关的理论、实验技术及实验结果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完善学分制管理,是能够全面推进创新实践教育的前提。

2.学生的心态问题。由于长期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太强,所有问题都等老师来解决,自己不愿意主动思考;有的学生只是凭借一时的热情参加了科研活动,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便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甚至仅仅因实验不顺便中途退出;还有个别的学生功利心比较大,参加科研活动只是为了获得课外实践的学分,或者希望通过发表科研论文获得奖学金和额外加分。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指导教师在挑选学生时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科研态度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3.教师指导力度不够。首先,学校对教师的各种考核仍然更多地集中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科研成果上,而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指导的积极性;其次,指导教师意识跟不上,许多老师仅仅停留在组织学生开展几项活动,或带学生做几次实验的层次上,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主动意识和长远规划;再次,缺乏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科研做得较好的老师常常由于任务繁重,无暇指导学生或不善于指导学生,能够有幸得到具有优秀科研思维老师的深入指导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多,因此,学生受益面不广。

4.长效保障机制不够。由于许多好的创新实践活动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做法,包括本科生研究计划缺乏明确定位和长远规划,导致许多活动形式注重多、内容关注少,学生没能从中体验到能力的成长,难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

5.科研经费投入不够。对本科生的科研经费投入不夠,没有设立足够多的定向课题,故难以大量地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琪.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11-12.

[2]郑鸣之,蒋建平,朱宁.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6217.

[3]石荣传.本科生导师制:类型、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6,(157):70-73.

[4]黄良仙,顾玲,安秋凤.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学理论,2011,(11):327–328.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 integration,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has made a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undergraduates;innovation,multi-aspect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创新
南京医科大学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加强医保管理 建立医院控费机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管理实践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