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业生涯发展规律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

2017-12-2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涯学业育人

刘 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基于学业生涯发展规律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

刘 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存在着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覆盖面和受益面有待扩展,整体设计和过程管理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导致实践育人实效性不强。根据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规律,建构由学业提升、专业能力训练、社会实践三大平台和学分化驱动、网络化管理两大保障体系组成的实践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实践育人的效果。

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规律;实践育人;模式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不断加强,高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却亟待提高。实践育人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存在着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覆盖面和受益面有待扩展,整体设计和过程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围绕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业发展规律来构建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走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规律概述

学业生涯是高职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业生涯中储备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培养必备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拥有成功职业生涯的前提。在入学初始,高职学生可塑性强,学业转换成本低,如果此时能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严格实施学业规划,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

高职学生有着不同于本科生的鲜明特点,例如高考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等。因此,根据高职学生思维、行为和学习特点,归纳出其学业生涯发展规律,指导其制定并实施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促使其在学校里掌握必备的生存发展技能,才能为其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高职学生思维、行为、学习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学制、学业任务安排等,可以归纳出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的四个阶段(如表1),即适应认知期(一年级)、储备提升期(二年级)、发展定位期(三年级第一学期)和冲刺转型期(三年级第二学期)。

表1 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阶段

从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脉络看:一年级是适应认知期,主要任务是适应大学生活,具体包括适应独立生活、集体生活和自主学习,做好自我认知,初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二年级是储备提升期,这一时期是学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主要任务是设计、实施学业规划,学好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训、技能竞赛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大三第一学期是发展定位期,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基本确定发展去向,是专升本、就业还是创业;大三第二学期是冲刺转型期,主要任务是顶岗实习,适应职场,为毕业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这四个阶段逐一递进,前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对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这四个阶段,学生需要战胜角色适应危机、自我管理危机、生涯抉择危机和职场适应危机,才能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实践育人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1]。实践育人在学生成人成才中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学生专业特长,有效提高学生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虽然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育人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育人成效。

(一)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从当前各招聘单位普遍的用人标准来看,更加强调工作能力,如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更加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并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采取模块化教育的方式,缺乏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构建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2]。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进行调研,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有的甚至连学生对所讲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能否消化吸收都不闻不问。再比如,组织开展学生活动多是由指导老师构思、策划,再由学生实施,也不管学生感不感兴趣,能不能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上课玩手机、睡觉,课余时间不爱参加学生活动了。

(二)覆盖面和受益面有待扩展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大众化,但精英化教育思想的惯性作用和影响仍然存在,这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过程中也有体现。例如:各级专业技能竞赛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但院校和专业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组织班级中少数专业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很多比赛,这使得技能竞赛变成了“好学生”的专属,未能普及到大多数学生,技能竞赛变成了学校之间创新实力和科研成果的比拼,参赛学生变成了创新成果的简单复述者和操作者,并未从中获益。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实践育人资源无法实现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三)整体设计和过程管理不健全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应紧密结合自身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兴趣—实践历练—素质提升—能力提高”的顺序来设计规划。但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这种顶层设计,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科学规划、建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实践教育活动安排灵活性有余、系统性不足,形式多样,但内容缺乏较强的教育意义,导致实践育人实效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形式多是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等,学生骨干是这些活动的组织实施主体。这种方式导致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过程管理欠佳。树立实践育人课程化、学分化的过程管理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学工队伍和教学队伍的协作,构建科学、高效的实践育人过程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亟需攻克的难题。高职学生学业生涯有着特定的发展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围绕这一规律进行实践育人,才能解决实践育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应围绕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的四个阶段,以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学业提升、专业训练、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学分化驱动、网络化管理为保障,设计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如图1)。

图1 基于学业生涯发展规律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设计图

(一)学业提升平台

根据高职学生学业生涯发展规律第一、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构建高职学生“专业认知→专业储备→能力提升→步入职场”的学业提升平台。“专业认知”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企业精英讲座、参观访问企业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专业储备”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课程,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主要是通过实训课、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使学生加强实操练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步入职场”是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来检验自己的所学所思,适应职业环境,提升工作能力。学业提升平台是高职实践育人模式的最基础平台,能够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专业训练平台

高职学生的专业训练由专业素质训练(一年级)、专业能力训练(二年级)和创新意识训练(三年级)三个部分组成。“专业素质训练”主要是通过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通过带领学生参与校(院)级或以上课题研究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质,夯实其专业基础;“专业能力训练”主要通过组织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训练”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诸如“彩虹人生”“攀登计划”“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或者已经付诸实践的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平台由社会观察、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三部分组成(如图2)。“社会观察”具体包括到企业学习参观,体验企业生产,开展社会调查,邀请校友分享成长经历,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在活动中树立社会实践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具体包括专业训练、校园创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开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研究和实践。社会实践过程中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确定校、院系两级重点实践项目,结合项目内容及活动实施效果确定资助额度;加强活动过程监督,实时报道相关实践内容;拓展社会实践领域,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利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发布活动信息,考评学生实践效果,给定学分和成绩。

图2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设计图

(四)学分化驱动、网络化管理保障体系

学业提升平台、专业能力训练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需要学分化驱动和网络化管理作为保障。“学分化驱动”是指要将三大平台上的各子项目纳入学分考核。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设置不完善,主要以各门课程学分为主,实践教育学分较少,只包含了顶岗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课程学分,可以尝试设置、普及第二课堂学分并将其与入党、评奖评优挂钩,将参加、参与学术讲座、各级技能竞赛、科研项目、在校期间自主创业等纳入学分,还可以与相对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化管理”是指运用网络系统管理创新实践育人各平台、项目的运行,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到梦空间”“易班”等系统进行创新实践教育,或者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开发实践育人管理系统,为创新实践育人提供信息化保障。

[1]康明已.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2):70-71.

[2]周志强,袁泉.全程累进式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理念与设计[J].高校辅导员,2013(2):18-20.

TheExplorationontheConstructionofPracticeEducationModel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theLawofAcademicCareerDevelopment

LIU Yi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523808, China)

Practic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uch as students are not put at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the coverage and benefit need to be enlarged, the overall desig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students' academic care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ree platforms of academic upgra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social practice, and establish two kinds of credit management an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actic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aw of academic career development; practice education; model

2017 - 04- 25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GDZ201638)

刘伊(1982—),男,内蒙古包头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G715

A

1008-6811(2017)03-0029-04

赵 伟]

猜你喜欢

生涯学业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艰苦的学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的教书生涯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吐槽退役生涯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