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十堰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7-12-25范民英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十堰市供给农产品

文/范民英,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十三五”开局的前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举措,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深刻转型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四化同步”的短腿,党和国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作出了重要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十堰市必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现代农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契机,统筹谋划,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必要性

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的结构,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要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注重质量和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调整结构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工增收;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正是因为这样,农业供给侧改革突出的是综合性的结构性调整,是对以前单一性片面追求数量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根本性的改革。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促使农产品资源的配置完全以市场变化为依据,为广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性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在于:首先是通过农业生产体制与机制的大力改进,促使农业潜在生产力要素资源有效得以配置;其次是打通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市场瓶颈,切实有效使市场对农村资源的配置其决定性作用;再次农业生产必须以质量和效益并重为核心,坚持质量兴农、效益强农;最后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在于提供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使农业生产从粗放型的模式向精细化模式发展。

推进十堰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首先是受到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总体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高质量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十堰市农产品的低端产品较多,造成了农业生产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其次是伴随着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发展,要求农业必须迈向中高端,发展特色农业,提供特色农产品,而十堰市的农业发展基础较差,科技兴农政策没有有效贯彻,资金投入较少,这就形成了十堰市农业产品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需要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最后是随着农业比较经济效益持续低迷的变化,十堰市必须从根本上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彻底的调整。基于上述情况的发展变化,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符合目前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对农业供给结构进行大力的调整。

2 十堰市农业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我国内陆腹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集中连片地区。十堰山水面积辽阔,生物资源较多,南北气候兼备。坚持绿色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服务南水北调生态建设的政治要求,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十堰市农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满足十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农业产品,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十堰市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农业发展还存在结构性的问题。

2.1 资源相对不足,管理水平落后。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十堰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92亩,低于全国1.43亩及湖北省0.96亩的平均水平;人均常用耕地仅0.71亩,且坡多田少,耕地质量差;人均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仅0.17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又淹没了13万亩好田好地。人口不断增长与耕地资源锐减的矛盾问题由此进一步突出。有限的农业生产劳动收入,促进了十堰市打工经济的大力发展,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仅仅留下了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小孩,导致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抛荒情况十分严重。再加上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缺乏科学管理的手段,造成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生产管理制度和规范化作业体系很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十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难以实现农业供给结构的有效调整和改善。

2.2 农业转型发展步伐缓慢,缺乏相应地激励措施。现在十堰各个县(市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量的发展工业生产上,对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农业生产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难以保持生产发展的长期稳定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十堰市的主导产业是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资金主要倾向于汽车产业,因而导致农业发展不足。

2.3 农业经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十堰市大部分区域属于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农产品市场发展缓慢,产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再加上农产品缺乏品牌,这就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市场无法形成。其次是农产品深加工难以深度延伸,大部分还处在以种植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即时有些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已经实施,但多为粗加工,难以形成高附加值;再次是农产品发展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对于短期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产品,各个地方都一哄而上,最终形成农产品的产能过剩,最终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使得价格急剧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3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十堰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这也为十堰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指明了方向。

3.1 加强产业、资源与环境和谐,实现协调发展。优化要素配置,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科学整合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有效提高十堰特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组织结构,加快推进十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实现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产业发展与资源承载的协调统筹,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借助优势资源跳出“三农”,干“三农”。一方面可以借助十堰市特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 —源远流长的远古文化、诗经文化、帝王流放文化、武当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汽车文化等;另一方面,依托各县域风景独特、环境宜人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十堰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高度融合,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推进特色农业精准扶贫,变资源优势为十堰特色农业发展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培育乡村旅游为十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3.2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深化十堰市农村改革,要重点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领域的制度改革上寻求突破。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与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核心,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3.3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十堰市农业特色优势,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发展新难题,进一步推进农业模块化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培育农业品牌,重点打造茶叶、柑橘、蔬菜、畜禽、水产、中药材、食用菌、薯类加工等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实施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工程,加快建设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把培育特色农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选择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前景的产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增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

3.4 创新招商引资政策。要把“像抓汽车产业园区那样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像抓汽车产业招商引资一样抓现代农业项目引进”的创新理念落实到实处。建议参考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待遇在土地使用、用水用电、规费减免、税收征缴等方面制定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调剂、整理和置换等办法,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用地。村镇、旧城改造中盘活存量国有土地、新征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保证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用地。此外,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借鉴农业开发区的做法,成立农业建设管委会,实行“全程式”跟踪服务,负责协助企业办理从申请注册到投产营业的全套手续,对投资企业办理各类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联合审批制度,并负责整个引进企业的日常管理。

[1]邓修英,朱金珣,张庆勇.“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益探析——以济南市万德镇和潍坊市寿光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03)

[2]沈康荣,涂扬晟,吴高华.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三个现代”为抓手.建设具有十堰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中低山不同类型的26个富裕村的调查与思考[J].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2007(09)

[3]沈康荣,涂扬晟,吴高华. 迎接入世挑战 发展有机农业——21世纪十堰山地农业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2014(03)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价格工作之农产品价格改革专题. 农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价格工作之农产品价格改革专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8)

[5]周立,王彩虹,方平.供给侧改革中农业多功能性、农业4.0与生态农业发展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6]黄祖辉,傅琳琳,李海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历史回顾、问题实质与改革重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7]朱万春.从供给侧改革看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评《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

猜你喜欢

十堰市供给农产品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先劝后罚”,该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Eddie the Eagle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