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猎故事的人

2017-12-24

中欧商业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写作者虚构

猎故事的人

文/罗真

一支高举“非虚构写作”旗帜的故事生产新军正在崭露头角,他们希望以另一种方式填补故事产业链条上游的空白。

“对于能够讲述优秀故事的作家而言,这是一个卖方市场——曾经是而且永远是。”

这是好莱坞知名编剧罗伯特·麦基在其畅销数十年的著作《故事》中所说的一句话。句中的“卖方市场”指好莱坞。其实,即便放大到整个故事消费市场,这一判断仍然成立。

小到街谈巷议,大到举国狂想,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无边无际。在文学出版、戏剧、影视等以故事为基础的各类产业中,好故事永远稀缺。以好莱坞之成熟高效,令人由衷称道的电影佳作一年也不过区区数部,底层故事的平庸是最大瓶颈。资源最为富集的世界级造梦基地尚且如此,遑论其余。

而这也意味着,故事相关产业链条的最上游仍然充满机会。

在中国,一个以新兴中产阶层为核心的故事消费群体渐成规模,他们对高品质故事的需求,正在催生一批不同于以往的故事掘金者。其中,一支成员多出身传统媒体、以“非虚构写作”为旗帜的新军尤为惹人注意。

模式之选

与产出好故事相比,模式选择并非核心,只不过它必然导向不同的故事形态。

尽管《时尚先生》前总编辑李海鹏曾否认,自己携团队加入亭东文化与此前《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以下简称《太平洋大逃杀》)、《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以下简称《黑帮教父》)两篇特稿的版权售出有关,但对围绕“非虚构写作”掀起的创业小热潮来说,这两笔交易是毋庸置疑的强心剂。

基于2010~2011年“鲁荣渔2682号”渔船上11名船员杀害另外22名船员的真实命案写成的《太平洋大逃杀》一文,其作品改编权在2016年3月被乐视以百万元级的高价买下,在业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骚动。

何谓“非虚构写作”?从字面看,这并非一个严谨的概念。非虚构写作公益性平台“地平线”发起者之一、“商业人物”创始人迟宇宙给出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非虚构写作就两个核心标准:一是真实,二是文学化的表达……即把虚构写作的某些技巧应用到非虚构领域,使内容呈现得更加丰富、有张力,让更多人愿意接受。”

将这一舶来的概念在国内发扬光大的,是以李海鹏为代表的一批特稿写作者,何伟(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让这一写作形式被更多国人知晓和喜爱。就像一条在翻山越岭中不断积聚力量的河流,“非虚构写作”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仍在不断波动,分歧众多。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件好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将可能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人才招至麾下。

2016年7月,包括《太平洋大逃杀》作者杜强、《黑帮教父》作者林珊珊在内的前《时尚先生》专题组四名成员,跟随李海鹏加入韩寒创办的亭东文化,组建非虚构写作部门“ONE实验室”。截至2016年12月底,该团队已有10名正式成员,多数为已在业内一稿成名的青年特稿作者。2017年1月5日,团队第一篇作品——讲述山东临沂市网戒中心少年反抗故事的《飞越十三号室》在“ONE·一个”App上发表,带有鲜明的特稿色彩。

亭东非虚构团队选择的是“一种奢侈的生产模式”。

据团队负责人林珊珊介绍,某位写作者的前期资料中,光是原始录音整理稿就达到了惊人的100万字,每天数人的密集采访持续一个多月,六七万字的初稿最后精简到3万字左右;采写周期上,要求人均7~8周产出一篇或一组系列文章,打磨作品的时间相对充裕;围绕选题有集体讨论,承担编辑角色的林珊珊负责跟踪进展、编辑稿件,首席内容官李海鹏进行技术点拨,亲自编辑重点稿件并最后把关,团队甚至配有一名专门负责事实核查的编辑,像极了一个流程严密的编辑部。

在时下的同类创业项目中,这支由国内顶尖特稿写作者组成的队伍堪称装备精良的王牌军。在李海鹏、林珊珊们看来,优秀且可控的专业写作者是故事质量的最佳保证。

而2016年4月注册成立、7月11日在微信公众号上线的“真实故事计划”,走的是一条与之迥异的道路。

“我们以UGC(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为主。”真实故事计划的创始人雷磊同样出身传统媒体,曾在《南方周末》、优酷、《GQ智族》等从事特稿写作和节目制作。他清楚写作者对故事呈现质量的重要,承认“不会写”是热情的投稿者们最大的问题。团队编辑们通常会围绕一篇来稿反复沟通、修改,乃至补采、重写。

诚然,并非所有人都有实力像亭东那样招徕一流写作者,但选择主打UGC,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模式迷人的开放性。雷磊的解释是,“一个人看到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而这个世界非常广大神奇”。

夏龙(笔名)已经在真实故事计划的平台上收获了无数粉丝。他的经历有些特殊,1990年出生的他19岁时因抢劫入狱,坐牢7年。因观察敏锐、长于文字,夏龙出狱后开始撰写高墙内的故事。他笔下有上路前被狱友精心打理的死刑犯,有供人“嫖声音”的悲情女囚,有为了女友在狱中拿钱替人出头的“纯真猛男”……独特的经验和叙事视角,让他的作品独具魅力。

“居住在一线城市里(的人),过的是中国这条大河上泡沫一样的生活,大量的水都是在深处流的。”在雷磊看来,最为强烈真实的人性需求往往体现在发生在深流的故事里,而那里往往是专业写作者难以触及的另一个世界。

大多数非虚构写作项目的故事生产模式位于纯专业生产(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到纯用户生产(UGC)这道光谱的两极之间,且会随时间发生偏移。“真实故事计划”除一直有团队自产作品穿插外,2016年底还邀请到非虚构领域资深写作者袁凌担任总主笔,在未来承担传记等更为专业的作品生产。采写力量雄厚者如亭东,也称不拒绝未来接受投稿的可能。

或者说,与产出好故事相比,模式选择并非核心,只不过它必然导向不同的故事形态。

目前,亭东非虚构团队的作品约为每周一发,从目前发表的几篇作品来看,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媒体特稿的传统,内容扎实厚重,带有一定的社会干预性,重视对真实细节的呈现、独特故事氛围的构建等。作品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上,数万字也不罕见。

真实故事计划基本为每日一更,阅读体验更为轻快,题材较少涉足社会公共领域,以私人经验的呈现为主。平台上第一篇阅读10万+的作品讲述的是80后的童年记忆——收集小浣熊水浒卡的故事。作品多为万字以内的中短篇故事,强调清晰的故事线条与简洁的文字表达,不刻意突出个人风格。

鉴于种种差异,它们都未把彼此视为对手。更何况在一个优秀作品远远供不应求的故事市场,“好”就是王道。

截至目前,作品上线不久的亭东非虚构组尚未有公开的交易消息,而且内部的亭东影业拥有作品的优先挑选权。真实故事计划已有14个故事进入影视改编环节,其中12个故事将与五星传奇合作,计划制作成一部每集20分钟左右的系列网剧,主题是都市人群对身体和情感关系的困惑。

什么值得买

真实只是基本条件,被影视领域买家看中的非虚构作品,必须拥有不一般的特质。

作品改编权的出售,目前仍是多数非虚构写作类创业项目的主要变现途径。

在某次线上分享中雷磊谈到,过去20年好莱坞上映的12000多部电影中,改编自纪实文章、传记等非虚构类作品的电影达到2102部,占据近20%的份额。对国内的非虚构写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尤其是在影视市场资本过剩、内容供应乏力的当下。

与传统作家、编剧等靠想象力编织作品不同,“真实”是一部非虚构作品的首要前提和最大卖点,能使观众的代入感、同理心瞬间升级。但真实只是基本条件,被影视领域买家看中的非虚构作品,还必须拥有不一般的特质。

看过《太平洋大逃杀》一文的人都知道,该文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出狱后的幸存船员赵木成(化名)以第一人称进行的讲述,满眼带引号的原话照录,作者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但从业内人士的视角看,让一个原本木讷寡言的当事人在事发数年后,回忆起那么多细节并愿意讲述出来,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正是以特稿为代表的非虚构写作最重要的门槛之一。作者杜强曾在事后介绍,由于赵木成的表达能力并不好,他必须通过非常具体、细致的问题才能取得突破,比如“从你的角度能看到什么”“给刀的时候是左手给还是右手给”,甚至问到对方烦躁,采访长达十余天。

这些细节构成了非虚构类故事的核心价值。对读者来说,这关乎阅读体验;对潜在的买家来说,这关乎改编的可能性和难度系数。

2016年11月9日,买下《太平洋大逃杀》版权的乐视影业,联合蜻蜓FM、《时尚先生》杂志共同推出同名广播剧,成为改编落地的第一个项目。从最终成品来看,杜强的作品极其适应改编需求,这部6集广播剧的叙事结构、人物对白、背景细节等诸多方面与原稿文本直接对应。

还有一些买家,看重的是故事传达出来的人物气质、精神内核,乃至作者构建出的故事氛围。

2016年5月,林珊珊的《黑帮教父》被台湾导演陈昊义及其公司买下。文章写的是香港黑帮14K大佬潘志勇晚年对抗癌症的故事,并不涉及太多黑帮运作的内容。陈昊义说,这篇文章让他进入了人物的内心。

林珊珊的理解是,对于一个普通编剧来说,如果不知道真实的逻辑什么样,故事是很难编的。“可能你知道黑帮是怎么运作的,它的机构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你可能对这个人物的精神状态、性格、行事逻辑并不了解,你是很难虚构这么一个真实的人出来的。”

此外,与虚构作品一样,题材本身的类型、内在的故事性等传统要素,也是衡量非虚构作品变现潜力的核心标准。真实故事计划出售的第一部作品《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大叔用奇特方式鼓励病友抗癌的故事,与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故事异曲同工,是极易牵动人心的题材。太平洋大逃杀一案自带杀戮、权谋、求生等天然激发大众欲望的元素。2016年8月,《睿士ELLEMEN》售出了特稿《1986,生死漂流》的版权,故事讲述的是中外漂流爱好者征服长江的故事,人与自然的角力、堪称惨烈的结局与透出荒谬感的时代背景,共同成就了一个好故事。

同样是基于非虚构写作开发影视IP,也有人选择了作品改编以外的其他方式。

2015年12月7日,主打商业人物特稿和原创商业故事的“商业人物”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商业题材是当下非虚构写作的一个支流,甚至有人质疑是否应当将其归入同类。但根据迟宇宙的定义,只要符合真实和文学化表达两条标准,题材并不是限制条件。他甚至曾提出,“第一个最值得写的就是商业领域”。

一个真正的问题是,由于商业类内容本身的敏感性,直接基于非虚构作品进行影视作品的开发并不现实。迟宇宙选择“将非虚构与虚构打通”。简单说,就是基于非虚构写作掌握的素材,创作虚构的商业故事。从影视IP开发的角度来看,虚构作品无论是内容的独享性还是故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都更胜一筹。

迟宇宙认为,商业人物在打通二者上独具优势。一方面,与社会化题材相比,商业故事更难虚构,单纯的想象不足以呈现一个令人信服的商业世界,以非虚构写作积累经验是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领域里的大部分写作者不会写小说,而迟宇宙及团队部分成员拥有难得的虚构作品创作经验。

2017年春节期间,商业人物公号发表了由迟宇宙执笔的6篇商业小说,读者纷纷竞猜人物原型是哪位企业家,很是热闹。迟宇宙在一篇文章下对竞猜者们留言:从来不会只有一个原型。正如他所说,虚构写作可以把很多真实发生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空间更大,边界更宽。

据迟宇宙透露,商业人物正在商谈一个影视剧改编权方面的小型交易,如果能完成,这将是商业人物在这个方向上的首次变现。

在迟宇宙的规划里,虚构与非虚构打通后的影视IP创作将是一条重要的产品线,他们可能会跟影视公司签约,从零开始合作开发商业题材的IP,团队负责故事的架构设计和小说写作。迟宇宙估计,如果采用团队协作的“工业化生产”,一部二三十万字的小说也许在一个月内就能完成。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还可能参与后期剧本改编,乃至对影片进行小额投资。

生存,快与慢

“创业的根本逻辑是生存逻辑,不是美学逻辑。”

围绕非虚构写作的创业小高潮在2016年前后到来。然而从资本市场的状况看,这个时机并不好。

“大家刚把它(非虚构写作)端出来,这个市场就已经不行了……可能我们是处在一个相对来说天时不太好的时候。”雷磊说。去年7月真实故事计划上线时,微信公众平台增长红利期已过,内容市场高地几乎被瓜分殆尽,尽管上线前获得了平安创投和高樟资本的300万元天使投资,生存压力依然存在。

写作熬的是慢功夫,而创业则逼人狂奔。与依托ONE的亭东非虚构组、网易“人间(the Livings)” 、界面“正午故事”,以及带公益性质的“地平线”、“谷雨”等其他一些国内主流非虚构写作平台相比,真实故事计划没什么“背景”,因而创业逻辑在其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在同类项目中,真实故事计划对运营的重视几乎无人能及。要生存,就必须迅速从海量的公众号中“做出来”,不运营几无可能。

从文章标题、故事简介,到文字质感,再到留言区与读者互动的人设,真实故事计划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希望基于标准化的故事产品使读者形成稳定预期,即“以共同的气质打动读者”。

真实故事计划的文章标题几乎一色的平淡、简单、欲说还休,甚至可以用“性冷淡风”来形容。即便题材本身挑动大众神经,也会小心翼翼地绕开太过赤裸的标题。一篇故事题为“请行长不要摸着我的手”,讲述的是职场性骚扰,团队考虑是不是用“请行长不要摸着我的腿”,最终放弃。某些故事的标题甚至平淡到似乎什么也没说,比如“妈妈帮我把零花钱存起来”。

“善良、克制、美”是公司的价值观,尤其是克制,被雷磊反复强调。“大家都追求刷屏,我们却越来越克制。”雷磊说。

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他们都极力避免价值观的流露,拒绝抒情、煽情,突出事实本身,这令文本的解释空间更为广阔,也吸引了一群思考水平较高的读者。读者的稳定预期一旦形成,黏性也随之而来。他们甚至一度大胆尝试两个字的极简标题,效果同样很好。

2017年初,真实故事计划的微信粉丝已接近20万人,多数最新文章的阅读量在3万~5万之间。如果跳过阅读量,单看评论区留言,许多文章会给人以“10万+”的错觉。这背后仍然是两个字:运营。

真实故事计划有意将自己的人格化形象塑造成一个中年男人。这个男人的特点是:有点丧,有点刻薄,似乎已经对什么都不再稀奇,但又有点有趣。尽管团队成员多数极年轻,但所有人在留言区与读者互动时,都会遵循这一人设,姿态放松,刻薄毒舌。因为是老灵魂,“调侃一下,逗一下,怼一下”,读者也不会见怪,反而觉得有趣。

从效果看,这一人设激发了读者的互动兴致,留言区整日热闹非凡。雷磊有自己的解释:很多看故事的人希望跟一个比自己经验多、比自己老成的人在一起,有安全感,话题也无所不包,跟一个萌妹子聊人生能聊什么呢?

成立几个月后,无论是阅读量,还是读者的活跃度,真实故事计划在行业内都已属上乘。雷磊为真实故事计划设计了一个清晰的版权运营链条:首先,基于微信、知乎、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故事的互联网分发,尽可能做大阅读量;其次,出版电子书,优质内容增加曝光,第一本电子书《穿过这泥泞的人世间》已于2017年初在知乎上架;再次,出版纸质精选书系或作者作品集,打造畅销书、畅销书作家,提升故事IP的变现力和平台影响力,2016年底真实故事计划已与某出版机构正式就出版纸质精选集与作者合集签约。

随着平台影响力的提升,前来找真实故事计划洽谈故事版权交易的影视出版机构越来越多,但雷磊不希望太快把故事卖出去,因为只有等链条完全打通后,故事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目前,尽可能增加阅读量和粉丝量是最可靠的做法。“大不了我们自己去弄广告,也能活下来。创业的根本逻辑是生存逻辑,不是美学逻辑。”雷磊说。

上游的上游

人多地广的中国,从来都不缺少故事,缺的是会写故事的人。

若论对人心的影响,眼下这批故事生产者们都拥有足够的自信;但若以金钱衡量,跟动辄估值数千万、上亿元的创业项目相比,他们离钱还有些远。

“这绝对不是个大生意。”迟宇宙说。被非虚构写作吸引的创业者最初多是情怀驱动,但真正把它当生意做的时候会发现,很难。

这跟国内非虚构写作市场仍有待培育有一定关系。一个市场要做大,必须有足够多的参与者。中国从来都不缺少故事,缺的是会写故事的人。目前,国内非虚构领域的主力写作者仍是在媒体接受过训练的一批人,而这远远不够。

李梓新在无意间踏入了上游的“上游”——写作培训。他是国内较早一批跳出体制创业的媒体人,2011年3月创办“中国三明治”,最初以记录国内身负多重压力的青年“夹心”人群的真实故事为定位,现在又多了一项: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在非虚构类作品的日常采写编辑之外,中国三明治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普通人写作能力的产品:提供创作灵感的阅读产品“字习社”,半年提供120篇佳作及分析点评;每期连续30天的写作社群“每日书”;还有开到台湾、大理、厦门、潮州等地,带有实地参访性质的写作工坊……

李梓新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写作者的支持。他将《智族GQ》总主笔何瑫,以《惊惶庞麦郎》一文成名、现任魁飒影业CEO鲸书,前《人物》杂志副主编、现任36氪助理总裁张卓等一众优秀写作者请来,为普通人开设线上写作课堂,每次一个半小时,每周1次,连续4~6周。配合线上分享,他们还会向学员提供20篇推荐阅读文章、导师推荐的精选书单,且每周会布置练笔作业,进行导师点评和学员互评。

从课程的购买情况看,这似乎并非一个曲高和寡的事情。最近的几期定价899~999元的线上写作课堂,每次都有七八十人报名参加。学员背景十分多元,既有与写作看似毫不沾边的纯“素人”,也有粉丝众多的自媒体网红。

为了寻找和培养有潜力的写作者,也为了收集优秀故事并扩大平台影响力,中国三明治在2015年推出了公益性旗舰项目——“破茧计划”,每年从数百名报名者中筛选出十几人,接受十几位大咖导师的一年免费指导,寻求写作上的突破。2016年,由首批“破茧计划”学员作品组成的首部文集出版。

感知到上游人才缺失并付诸行动的并不只有中国三明治。

真实故事计划在刚刚上线时也曾举办“故事学院”,邀请王天挺、鲸书等知名写作者线上分享故事表达技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雷磊称粉丝规模再上一个级别之后,他们会考虑规模化地开发相关产品。

此外,由企业家出资支持的“地平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网支持发起的“谷雨故事”等公益性非虚构写作项目,也在以各自的方式为非虚构写作的创作者们提供经济以及传播上的支持。

这是一项注定要付出漫长努力的工程。

※※※※※

每一个以非虚构写作作为创业方向的人,都或多或少带着点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气质。

林珊珊说,“真正的非虚构能够对接的影视,肯定是优质的影视,它不可能变成大烂片”。雷磊说,励志、鸡汤类的东西会使人变得越来越狭隘,现实题材的内容会让人保持视野的宽广和同理心,“哪怕是那些犯过罪的人,仍然跟我们分享了大部分人性”。迟宇宙说,迄今为止“在大陆没有一部成功的所谓商战题材的东西”。李梓新说,“表达是很重要的……但今天大家有点看低了文字的能力”。

然而,就像编剧宋方金在一篇采访稿中将国内影视圈形容为“文人加强盗加资本加黑社会”一样,任何一个行业的现实运作逻辑都非个人能够把控。有时甚至连“真实”这个最核心的标签,维护起来都颇费力气。比如,由于读者来稿的真实性很难核验,真实故事计划常常面临质疑。在某次线上交流中雷磊说,“真实是我们的追求,但不是一个道德上的必要条件”,像是一种略带尴尬的妥协。

更重要的是,除了极端事件,现实生活很难像虚构小说那样充满戏剧性。2017年春节,真实故事计划推出了一个半虚构作品的系列。雷磊在留言区写道,“经常有读者说,真实故事计划的故事不够故事,希望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加戏剧性”,但立即有读者提出“不要戏剧性,就要真实”。

如何平衡真实性与故事性,关乎这门生意的未来,也考验着所有相关创业者的智慧。在变数巨大的创业界,任何以恪守初心之名挑剔改变的苛求也许都是一种不近人情。

正如此前某位被采访者所说,生意场上没有谁会是某某模式的“原教旨主义者”,一切皆为生存,这正是真实世界的底色。

猜你喜欢

写作者虚构
白马
浅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写作者身份构建
虚构
京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2020年8月)
京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
京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2020年4月)
虚构的钥匙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