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2017-12-24曾宏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困难家庭大学生

文/曾宏,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文/曾宏,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系《湖南高职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4BGD051。

本文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改进

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家庭经济闲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指导者.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就业劣势.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其弱势体现在:就业观念陈旧、综合能力欠缺、实践创新能力较差、就业心理素质较差等。

1.1 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面对择业选择时,会着重关注收入高的职位,通过走入大城市,摆脱贫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由此会将薪酬待遇的高低作为首选。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导致毕业生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1.2 综合素质不强,心理素质较差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大多来自信息闭塞、教学质量较差的山区,受到的素质教育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到位,综合素质较差,且在大学期间大多只着重关注学习成绩,难以有好的机会进行锻炼,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部分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不善交流,求职过程中遭受挫折会紧张,不知所措,从而加重心理负担,这会影响

他们的正确就业心态。

1.3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多停留在就业咨询、协议办理等事务性工作方面,对于经济困难学生以经济补贴为主,所以说目前的职业指导体系对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助不大。

1.4 社会支持体系匮乏。社会关系少、家庭条件差、经济负担重等因素导致贫困生在创业及升学上有心无力。现实环境的限制和自身观念上的束缚,导致贫困生在择业过程中内心自卑、信息封闭,最终导致签约时间迟缓、签约率偏低、选择岗位偏差。

1.5 实践创新能力欠缺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他们在完成高考的选拔之后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都发生很大的改变,大学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了解新事物,而往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课本知识方面,他们的考试成绩比较高,但是缺少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机会,缺少对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弱势和被动,影响他们的就业。

2 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2.1 完善教学体系,提升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立身之本,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 未来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除了安排各种专业和实践课程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打造“课、证、赛、岗”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同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在考证、参赛以及实习环节应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帮扶,切实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2.2 有针对性的帮扶,解除后顾之忧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校除了在学习期间通过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杂费以及奖学金等方式进行常规性帮扶外,还要在毕业期间建立有针对性的帮扶机制。一是要成立就业心理辅导中心,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给予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疏导, 使他们能信心满满地参与到就业竞争中去;二是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专项援助基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路费和住宿费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 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各种就业机会;三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考研辅导、事业单位公务员笔面试培训以及出国留学辅导课程的学费减免和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输在就业道路的“起跑线”上。

2.3 全激励机制,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

一个好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需要,又可以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向上,是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Ngt]新创业活动中来的重要推动力。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可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鼓励企业在校冠名设立创新创业启动基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可凭借立项的创新创业计划书申请基金支持来启动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创业课程,每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实习周,并邀请企业家入校,参与课程设计、指导有创业意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取得的成果可换算成学分纳入个人成绩中。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创新创业相关类奖学金,如“创新创业计划”奖学金、“创新创业科研成果”奖学金等不同类型的奖学金,对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达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目的。

2.4 加强自身内功,提升职业素能。

第一,提升通识能力。(1)掌握情绪管理能力。结合新生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情绪管理的内涵,从情绪特点及常见情绪困扰出发,通过认知情绪管理、剖析压力源、学习减压法等,消除学生的不合理信念,锻炼其理性思考能力,提升其智力,使其具有较高的情商。(2)掌握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对时间管理的认知,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通过对目

标管理的认知、项目管理的认知,使其习得效能管理技能。(3)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结构化思维、掌握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以此提升职业技能。(4)掌握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战胜当众讲话的恐惧,帮助学生掌握公众演讲技巧和人际沟通技巧,懂得沟通要先学会倾听,再学会反馈,认识到团队协作及人际互动的重要性。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阳光、正确的求职心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让自己受欢迎。另外,还要让学生正确面对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化,形成法律意识,懂得保障自己的利益。

第二,多“走出去”进行实践锻炼。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组织、企业团体参观学习,对社会、企业、市场进行最直观的了解。在参观知名企业、与高管座谈、HR 介绍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能较早感受职场氛围。在获取各项资源的同时,树立自我奉献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

2.5 成立创业学生团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相似的成长经历,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类似,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他们更容易在思想产生共鸣、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业上共同进步。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自立自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向上。有意向创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发创业项目,申请学院创业基金,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引导学生感恩学院曾经的帮扶,捐出部分创业所得给学院创业基金,帮助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更好地发展。

2.6 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展就业渠道

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获取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包括建立就业信息网站搜集并及时发布各种就业政策和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宣讲会和招聘会等。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应优先推荐其中的优秀学生到相关企业任职,同时重点宣传 “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入伍”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1]资助体系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孙菲,高越嵩.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发展援助研究——基于主体性发展的视角[J]. 施林颖,黄绍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3]论自我效能感在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力中的作用[J]. 戴晓燕 . 现代企业教育 . 2014

猜你喜欢

困难家庭大学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家庭“煮”夫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