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管理背景下我国城市街道界面控制方法

2017-12-24张东风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界面街道景观

文/张东风,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规划管理背景下我国城市街道界面控制方法

文/张东风,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建设中过分注重单体的现象,直接导致城市街道风貌零散、拼贴化问题重重。本文则从规划管理背景下分析我国城市街道界面控制方法。

规划管理;城市街道;界面控制

街道作为最基本和最广泛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承载者。有人把城市街道比喻成城市的动脉,在城市中生活、工作、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街道景观则是人们认识城市,记忆场所的一个重要介质。在新环境下,随着规划思路的转型,政府开始意识到城市形象与品质建设的重要性。作为城市占有量最大、影响最大,同时问题又最多,城市形象的最突出代表——街道界面的系统性设计与管理方法急需研究并应用于实践。本文则基于这一角度展开探讨。关于规划管理界面下的城市街道界面控制方法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优化建筑退线方式

根据研究,市政管线的地下直埋敷设有着严格的敷设要求。受管道间距的要求,管道种类越多,就越需要更宽的道路来满足敷设要求。而在城市重点地区,市政管线种类除了一般的管道系统之外,还可能有比较先进的真空垃圾管道、直饮水管道和蒸汽管道等,这些管线的口径或容量也较大,需要较宽的路面才能满足管线敷设的要求。一般说来,道路的73管线接入隔离距离和建筑进行建设维护的隔离距离,是道路退界要求中比较直接的刚性需求,而绿化隔离和美学因素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基本满足上述尺度需求的情况下,若沿街建筑退界过多,将造成较大的城市硬地空间,同时两侧建筑与街道所形成的街廓比例将较大,建筑之间的对话关系减弱,不利于街道活力的营造。反之,较小的建筑退界有利营造良好的街廓空间和街道活力。通过对消防、市政和建设施工等部门的相关数据的取证,可以发现,一般建筑退道路红线3m即为足够的安全距离。以此为下限控制的城市街道退线,一方面不会影响基本的城市建设运营,另一方面缩小的数据指标有利于街道活力的回归。

2 优化道路界面景观设计

人们对街道景观的感知不仅涉及道路本身,还包括街道两侧的建筑、绿化、橱窗、广告、围墙、路灯、电话亭……构成街道景观的空间载体是路面与建筑组成的“U”型空间,其他的元素是这个空间的附着物。“U”型空间底界面的构成要素有铺装、人行道、隔离带;“U”型空间侧界面的构成要素有沿街建筑、建筑入口、以及建筑前面的围墙。另外,绿化植物、街道家具以及景观小品作为“U”型空间的附着物,也是街道景观重要的构成要素。 对街道景观进行控制引导实质上是对其构成要素进行管理,即以一种合理的模式将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街道景观。街道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充当“路径”、“边界”的角色,并由它限定了“区域”,连接“节点”和“标志物”。“路径”强调了街道景观的连续性和纵深界面,因此街道景观是由无数个“U”型空间以一定的逻辑和线索串接起来的具有纵深的三维空间意象。街道两侧连续的商业店铺表达了街道的公共意象属性;连续的住宅或者封闭式办公,则表达了街道的私密意象属性。

3 街道界面分要素系统优化设计

3.1 刚性控制要素

3.1.1 建筑极限高度控制

筑极限高度对于城市街道轮廓线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在控制中需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高度控制与开发强度控制规定,并重点对滨水地带、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进行轮廓线控制研究,对街区制高点进行详细选址及定位以保证城市街道空间的形成及对视线通廊的控制。

3.1.2 街道宽高比控制

街道宽高比是街道空间尺度的重要指标,也就是平时说的D/H,D为街道宽度,H为沿街建筑高度。研究证明,当D/H=1时,是人眼平视、可辨清界面全高的极限值,此时人的注意力集中于界面的细部,空间具有很好的封闭感。当D/H=2时,则是人眼视野的正常垂直角,是观察整个界面的最佳视角。当D/H=3时,观看者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及背景,封闭感较差。当D/H=4时,可看清空间界面的全貌,有空旷的感觉。当D/H=5时,是高低错落的界面空间的外轮廓关系。

因此,对建筑宽高比一般生活性街道应介于0.8~1.5之间,主要生活性街道宽高比可适当放宽,但必须小于2。

3.1.3 沿街建筑高度

经研究发现,建筑中只有最低几层才与街道的活动产生有意义的接触。三层以上人眼的可视性显著降低,同时五层是另外一个临界点,五层以上几乎没有与外部活动产生直接联系的可能。

那么可以强制规定,生活性道路红线宽度为15~40m时,取两个极限值,推算沿街建筑高度应介于10~20m之间;若道路红线宽度15m及以下,对应沿街建筑高度为3.75~7.5m。

3.2 弹性控制要素

3.2.1 建筑色彩

对于建筑色彩设计建议提供基于统一模式下不同颜色的选择,这样既可以保证城市街道整体色彩统一,也可以避免相同的颜色导致的单调乏味。此外设计时还需要注意色彩应尽量体现出街道内部的使用功能,如居住功能大多采用高明度、低色度的颜色,办公建筑为体现理智、高效的气氛,往往采用中性或偏冷的颜色等。

3.2.2 建筑风格

通过总体阶段对不同地块内建筑风格的特色定位,详细阶段按照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建筑形式,根据建筑限高的控制进行既有指导又有弹性的建筑设计,保证城市建筑风格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要求。

3.2.3 街道连续性

连续性是街道界面的重要特点,街道界面的连续不仅具有街道美化的作用,还具有使行人具有安全感的作用。所以控制街道界面沿街建筑长度不得少于地块长度的80%。沿街建筑一层设置透明橱窗以增加安全性,提供可依靠的廊柱、进行界面竖线条设计等都有助于街道的连续性。

[1] 周钰,赵建波,张玉坤等.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J].城市规划,2012,(6):28-32.

[2] 周钰.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城市规划,2016,40(8):25-29,35.

[3] 周可斌,矫鸿博.城市街道侧界面连续性的控制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3):49-53.

[4] 刘泉,张震宇.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间距控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6,(1):63-71.

猜你喜欢

界面街道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热闹的街道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