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2017-12-24史丹丹身份证号410204198404046048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模板钢筋混凝土

文/史丹丹,身份证号:410204198404046048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文/史丹丹,身份证号:41020419840404604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身的生活和居住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不仅能有效避免建筑结构发生裂缝,还能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分析了后浇带技术的重要作用和施工要点,提出了质量控制的相关事项,以期对今后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述

1.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念

所谓后浇带技术是因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由于这些建筑材料结构的内部与外界具有很大差异,此时就会出现建筑结构就会发生裂缝,不均匀的沉降这一现象。一旦建筑结构发生裂缝,同时也就意味着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都会很大冲击,这是就需要应用到后浇带施工技术,按照相应的设计或者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横梁和墙体等位置预留临时的施工缝,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在使用混凝土材料进行后浇封闭,将预留的施工缝填充,将结构连做一个整体,因此提高施工质量。

1.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

防裂功能。后浇带技术在施工时会考虑到温度差的影响,然后依据相关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横梁和墙体这些位置留出可临时操作的施工缝,这样即使在遇到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由于结构被划分为多个部分,在一定时间过后,依然可以把结构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的防止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问题。

解决沉降差功能。建筑结构在设计时,但由于建筑对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会极大程度的影响房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建调节整体的建筑结构,将高低层连成一个整体,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建筑材料的受力程度的核对,对建筑的沉降量进行计算后调节浇带的浇筑时间,以此来解决建筑工程的沉降差问题。

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分析

2.1 施工准备

为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前期准备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浇筑平面进行清洁和养护,根据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以及后浇带施工的相关要求,不光要把将浇筑平面的砂石颗粒,松软混凝土等杂物处理干净,还要对预留缝两侧混凝土给予凿毛处理,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是表面保持湿润,其次涂抹水泥净浆和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大降低了后浇带两侧裂缝、渗水发生的概率,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项目实施中,为提升施工质量,应强化对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禁止出现混凝土结构松懈与漏浆现象。在后浇带的两侧,应设置钢筋支架与钢丝网来进行隔断处理,设计者应及时做好两侧断面设计工作。若地下室部分要进行防水处理,实施后浇带施工时,应避免发生直槎,施工操作完毕后,应由专业人士来对后浇带进行清理,以避免发生后浇带被踩完、腐蚀或压弯的情况。浇筑后浇带部分的混凝土时,其中能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要求很高,其要比两侧的混凝土等级最少要高出一个等级,还要掺入一定的微膨胀剂,可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与变形问题,温度要比两侧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要低,为保证操作的专业性,应由专业人员来负责,进而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科学性养护。

2.3 模板支护工作

在后浇带施工工艺中,模板支护操作工艺是不可或缺的,为控制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循建筑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况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筑计划。若浇筑的对象为高层建筑与裙房处的后浇带,时间间隔要超出60d。与此同时,开展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要保证建筑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之后,间隔的具体时间应由当地所属的气候条件来进行确定,若该区域的气候相对潮湿、温暖,间隔时间要予以延长,延长为几个月或10个月等。间隔区间,裙房部分要开展科学性的施工,等到全部施工完毕后,在裙房与主体结构间会产生梁板结构。为强化对支护力度的管控,施工人员要做好前期的计算,在后浇带两端和下方设置模板支撑,规格为1.0m,进而可提升模板支撑系统的支撑与受力效果。

2.4 混凝土湿润养护工作

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湿润性养护,养护时间要大于等于7d,若其中掺杂一定的外加剂,养护时间要大于等于14d。实施拆模时,不可留任何的空白,且不能存在任何的死角,且还要为在混凝土的表面涂刷一层养护液,对后浇带进行封闭后,要强化对结构的安全性保护,此时,不可将模板支撑结构予以拆除。然后架设好临时支护结构,且保证后浇带附近不存在施工材料、设备等。

3 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3.1 施工技术的编制要科学合理

施工技术交底文件是指导后浇带施工过程的依据,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确保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每道施工工序的应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相互衔接,施工内容明确,编制详细的施工细节,完善施工技术。

3.2 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且质量要过关

一般后浇带的设置都处于建筑连接处,因此需要确保后浇带的的防水性,所以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质量要求。如复合防水卷材、橡胶止水带等材料的选择时应确保防水材料有质量合格证明,符合实际设计尺寸。

3.3 制作合适的模板,做到光滑,便于脱膜

后浇带端头模板的制作需要参照接口进行现场制作,制作过程应顾及后浇带部位钢筋的间距和大小,模板上应开两钢筋孔,便于钢筋穿透和固定,认真考虑安装模板的位置和设计要求,避免模板连接出现缝隙。木模板的内部应打磨光滑,混凝土浇筑之前洒水进行湿润,并涂抹适量的脱模剂,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3.4 加强技术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监管部门应在施工过程中应学习先进技术,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完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进度与创新。为增强后浇带施工工艺,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流程,遵循一定的制度与标准,以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

[1]冯金龙.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

[2]高彦琴.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

猜你喜欢

模板钢筋混凝土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混凝土试验之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特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优选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