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我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017-12-24曲永平

活力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互联网+电商农业

曲永平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00)

“互联网+”在我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曲永平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00)

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互联网+农业”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正成为我省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黑龙江省政府于2016年年底制定并印发了《“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省已发布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43个,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170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期笔者对黑龙江省绥滨、密山等地区调研表明,“互联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从互联网在农村发展趋势来看,将会展现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一、“互联网+”引领我省农业发展和黑土保护

“互联网+”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促使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行业或者产业的相互之间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领域,打造新常态下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互联网+农业”却是空间最大、潜力最大。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我省农业部门若通过信息技术对地块的土壤、肥力、气候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据此提供种植、施肥相关的解决方案,农业生产效率将被大大提升。此外,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与此同时,农业电商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黑土地是极为珍稀的农业资源,我省的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0.4%,而我省黑土坡耕地因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大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平均含量仅为3.62%。通过“互联网+”对我省黑土分布、结构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据此对我省黑土质量监测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开展能覆盖全省的定点连续数据测量,提供黑土区整体性保护方案。

二、创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是“互联网+农业”的重要内容

全省有876个基地使用了电子商务平台,其中基地自建平台184个,利用第三方平台692个,通过黑龙江大米网、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微信、QQ等开展互联网销售。在“互联网+”基地示范带动下,省级农业电商平台——“生态龙江网”入驻合作社和企业1785家,农村各类电商主体达2.6万家,全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88亿元。今年,黑龙江计划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田间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电商平台等建设水平,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1200个以上,基地面积300万亩以上。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与“黑龙江大米网”平台数据共享,新认证的绿色食品企业和“黑龙江大米网”入网企业全部纳入追溯范围,实现“种加销”全程可追溯。

三、“互联网+”为精准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通过对气候、土壤和空气质量、作物成熟度和设备的实时数据收集,预测分析可以为农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这就是所谓的精准农业。在精准农业中,控制中心实时收集并处理数据,来帮助农民在播种、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决策。遍布田间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壤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此外,卫星图像和无人机会被用来拍摄田地的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会显示作物成熟,加上对未来48小时的精准天气预测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的情况,并帮助农民做出前瞻性的决策。事实上,从生产规划、种植前准备、种植期管理,直到采收,这些决策大多环环相扣,如果哪一步选错了,那就不得不品尝减产的苦果。在大田中,即使相隔两三米远的两块土地,土壤的水分含量、营养情况、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都可能不相同。过去几千年中,农民并不区分这种差异,会把同样的品种以等间距播种下去。如今,精准农业颠覆了这一传统,在肥力高的地方密植,在肥力低的地方稀植,还可以更换种子品种。这些作业都是随着播种机的行进,自动完成的。仅此一项改变,即可给玉米带来每公顷300公斤至400公斤的增产。通过全流程的精打细算,精准农业可以极大地节约化肥、水、农药等投入,把各种原料的使用量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让农业经营像工业流程一样连续地进行,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为我省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互联网+”在我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互联网+农业”缺少顶层设计

“互联网+农业”是借助现代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全新命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互联网+农业”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避免,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互联网+农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也受到影响。

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很难承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创新,必然将经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阶段。“互联网+农业”也将不能跨越信息基础设施在农业农村领域大范围普及的阶段。据笔者2016年走访我省绥滨、密山等地区调查我省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省农村仍有几百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40%,还有6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另外,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艰巨。

3.农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挑战重重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实现了与金融、电商等业务的跨界融合。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农业问题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须制定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

五、“互联网+”在我省农业发展中的几点建议

1.从政府到民间层面,从省、市、县到乡镇,多层面多渠道,推动我省2016年制定的《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推进格局,将“互联网+农业”打造为能够切实推动我省农村经济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2.逐步有序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有序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用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建立我省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面向全省及省外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3.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然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面临挑战和问题。如何持续、稳健地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需要对“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高度关注、思考解决。

此论文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信息资源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升级机制创新研究》(15JYB16)阶段性成果。□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互联网+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