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驾驶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017-12-24陈德海

活力 2017年14期
关键词:行车心理素质驾驶员

陈德海

(盐城市审计局,江苏 盐城 224000)

汽车驾驶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陈德海

(盐城市审计局,江苏 盐城 224000)

汽车驾驶员;业务能力;行车安全

机动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由于工种特殊,所以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就特别重视,这是因为从事驾驶车辆的人员,每时每刻都要保证行人和道路两旁一切物体的安全。那么,对于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本人结合自己的驾驶实践,认为作为一个机关机动车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下面,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发生时,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驾驶员心理素质变化对行车安全存在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长时间行车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心理素质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在此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会使驾驶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酸懒、行动迟缓、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导致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

2.驾驶中各种情况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行车时,驾驶员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这些心理变化都是行车不安全的诱因。

3.交通运输日益激烈竞争产生的利益所求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驾驶员大都多拉快跑,使驾驶员追求利益心理加重,一味地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往往不顾安全行驶条件,抢客源、开快车、超载车,甚至强行超车会车,从而导致行车不安全。

4.驾驶员行车中任意妄为形成侥幸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行车中一旦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二、驾驶员个人性格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温和型沉静人员安全系数高一些。这是因为脾气急躁容易冲动,驾车不能自我控制,是行车安全的隐患,胆小怕事的人的弱点是遇事处理不果断,反应迟钝,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与其他工种比较更为密切,驾驶汽车,天南地北,流动性强,接触的外部环境复杂而多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反应。

在道路上处理超车、让车,性格好强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争道抢行,开快速车,强行超车,遇行人违章则破口大骂。性格温和的人则是:“宁让三分,不抢一秒”。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的胸怀,主动避让。而性格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往往失去了行车中选择超、让、避的最佳时机,同样增加了行车不安全因素。

什么样的性格最适合机动车驾驶工作呢?本人认为,最理想的性格是:脾气温和,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但是性格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当你受到刺激,比如说:在开车中发生了大的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必你那火暴脾气会降温,尤其是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当你发生了事故,经济上受到了大的损失或者说此次事故使你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时你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总的说来,根据职业需要,加强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性格更适应于驾驶车辆。

三、驾驶员驾驶技术和能力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的能力素质是在驾驶车辆这种特殊行业中对安全行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综合表现;“能力”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是指个人的天资,后天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各方面知识的程度,前者是打基础,后者是能力的本身。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力的形成,后天是决定性的,但是汽车驾驶员与其他工种不同,他们的培训往往在半年,最多一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那么多的知识是难以办到的,靠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所要了解知道的东西。对于驾驶汽车所要掌握的起步、加速、变挡、转向一系列规范协调的动作,就是要在实践中多学、多练,才能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俗话说,熟能生巧,动作系统起来,便可从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只要外部信息一出现,大脑就能很顺利地指挥手、脚按一定程序去进行操作。

驾驶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还要不但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如何才能更规范地驾驶好车辆,更是任何优秀驾驶必须认真思考的。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等写进法律,并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经常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模范遵守路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安全行车思想,把安全行车看作是对国家和人民承担的一种重大责任,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不能违法驾驶,更不允许带任何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只有严格按章行车,才能确保行车安全。面对我国道路交通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机关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情况,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行车中,更不能把职业道德丢在脑后,要时刻不忘行车安全。□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行车心理素质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
雾霾天行车安全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夜间行车技巧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