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价值观培养

2017-12-24杨琳擘

活力 2017年1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价值观文明

杨琳擘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00)

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价值观培养

杨琳擘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00)

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社会的引领者,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需要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大学生;生态意识;价值观培养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崭新文明形态,更是一种有别于工业文明的价值选择。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使全社会认识并牢固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根基。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对于带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推进美丽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经济的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大量资源枯竭,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事件。这些生态危机警示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领跑者,理应培养正确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然而,我国的生态教育起步晚,发展比较慢,生态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只是一些浅显的环保知识,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需要具有环保理念的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二、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路径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尤其是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要全面深入的落实生态文明价值观所体现的深刻内涵,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和有力践行者。

1.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修养。增强生态文明道德修养是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关键。道德观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对某种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生态文明道德观就是人类在反思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规范,这就要求人类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就是要求人们把道德行为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道德观念应用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发展观和适度的消费观,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倡导人们主动承担起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才能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

2.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制度是确保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必然需要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入,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明确政府的责任,也要使学校通过明确的规范确定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安排,以保证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和资金能够按时到位。其次,要通过制度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确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课时、方式等。一方面,制度规定有一定的强制力约束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大学生重视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制度规定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高校应该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环境教育法律的同时,也应该加大自身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制度建设,为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3.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积极引导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要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一是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村镇等生活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如要求大学生从我做起,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履行相关的环境保护义务,践行相关的环境保护理念。二是环保节日期间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保护母亲河日等各种环保节日,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三是加强寒暑假环保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是在校学生,所以利用暑假时间相对集中的优势,组织他们深入乡村、社区和企业,宣传环境保护、生态安全法律法规,开展环保情况调研、参观考察,让他们切实感知和体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使生态文明价值观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

总之,大学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发挥育人作用,更该发挥生态引领功能在意识上、行为认知上鼓励他们转变生活方式。同时重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树立也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完善,顺应了生态潮流,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

[1]张永红,刘文良.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107-111.□

(编辑/穆杨)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生态意识的培育与践行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编号:14BKS055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价值观文明
环境保护
我的价值观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漫说文明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