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12-23姜丕杰程海军冮明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9期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教学质量

姜丕杰 程海军 冮明颖

摘要:在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如何能够提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入手进行讨论。理论教学主要是从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教学是从实验的手段、实验的内容,还有实验的方式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关键词:应用人才;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140-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学校分为三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员,如律师、教师、工程师、医师等“师化”人才;职业性技能性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1]。第二类高校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专业基础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如何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为了本学科的更好地发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贯彻教育部提高本科以及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势在必行。

二、理论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主要是先介绍传感器的原理,然后再介绍各种应用电路,最后介绍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讲课的方式基本都是平铺直述,缺乏生动性,枯燥的理论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在理论方面可以先进行改革。首先以学生熟知的仪器设备或者生活电器为主,介绍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实例,通过实例对传感器进行展开介绍,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去找寻答案,这样启发学生去自主学习,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电路。通过一个学生熟知的实例,能够让学生感觉这种传感器是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比之以前只介绍空洞的理论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将一些传感器的实验设备带到教室,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增加学习的立体效果。也可以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实际应用的传感器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以及演示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去调试。通过这些直观的展示,提高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兴趣。

根据实际的教学改革要求,本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在教师授课时,注重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设备入手,启发学生,增加学生对传感器原理的印象,而不是死读书本。上课时,教师除了讲解之外也要和学生有互动,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自学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传感器的应用会有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活学活用。

第二,关于授课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课件是以教材为根本,内容上要有简单明了的授课讲义,传感器原理的动画演示,仿真或者实际应用的动画、图片或者视频演示。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替代课本,而且可以让课堂的内容更生动。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中既可以看到工作的原理,也可以看到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如此可以增加传感器在学生心中的真实感,解决了理论学习的空洞感。除了课堂的教学之外,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留一些课外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完成。

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感器与其他相关的课程联系到一起,结合相关课程的特点,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方面,比如与单片机课程相联系。单片机的项目教学法需要用到传感器,学生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内容去找相应的传感器,画电路原理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应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其对单片机的应用能力。

第四,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能够让这个“主体”发挥其能动性,是学习的关健。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适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可以通过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事物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分析,又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知识,达到对传感器的灵活应用。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作为一个应用型大学,重点是去培养更多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应突出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包括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包括创新能力[3]。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实践能力能使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尤其是强化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是造就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关键[4]。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换言之,就是培养技术人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采取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进行改革。

第一,教学团队以“巩固基础、注重能力、强调素质、突出创新”为原则,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在做好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项目。对于这些实验项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同时,需要有一个好的实验团队,这样在给学生做实验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第二,在实验的安排上,考虑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尽量少安排验证性实验。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教学内的实验外,还安排开放实验,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自主去安排开放实验的内容。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为了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开设的实验要跟其他的课程相联系,设计出综合设计实验。例如,结合单片机、PLC等课程,将检测与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知识的立体感及综合性。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工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传感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组织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竞赛,或者课外活动,或者参与到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中去。学生有目的地去做一些实际的课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传感器的原理,更好地掌握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懂得团结合作的意义。经过锻炼之后,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通过教学改方法革之后,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上有了明显突破,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奖项明显增加。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1).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