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访芬兰义务教育随感

2017-12-23唐隽菁

江苏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信任精神

【摘 要】芬兰的教育“三实”精神无处不在:硬件注重实用、教学观照实际、课程关注现实。“三自”主张活力四射:课堂很自由、学习很自主、学生很自在。信任文化深入人心:这里的家长信任学校,这里的校长信任教师,这里的教师信任学生,因为信任,所以帮助,面向个体,服务至上。

【关键词】芬兰义务教育;“三实”精神;“三自”主张;信任

【中图分类号】G51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6-0076-02

【作者简介】唐隽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0)副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思想品德特级教师。

对于芬兰教育,我一直非常关注,能够走进芬兰,身临其境,当然梦寐以求。对于如此难得的机遇,我倍加珍惜。虽然参访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所见所闻还是让我们得益匪浅。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鲁道夫·斯坦纳学校是我们参访的第一所学校。

教室外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个乒乓球台,几个学生正在兴致盎然地挥拍打球。校长介绍,这个球台是捐赠来的,室内没有摆放的空间,于是就放在了室外。自打有了这个球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上了乒乓球。虽然早上刚刚下过鹅毛大雪,地面湿滑,室外温度很低,但这些丝毫没有阻挡学生们的热情,其中一个男生穿着胶鞋,竟然站在水坑里接发球。为什么不能加些土,把坑填平?还没等我们开口询问,校长就主动邀请我们来打几球。他自己毫不介意地站在了水坑里,自如地抡起手臂、挥动球拍。

一、“三实”精神无处不在

1.这里的硬件注重实用。这所学校没有会议室,接待我们的阶梯教室是专用教室。恰逢没课,便成了接待室。校长带领我们步行前往另一处校区,漫步社区,沿途的小径也是如此:泥土上铺层石子。

在赫尔辛基,石头路、有轨车,这些老物件并没有因为城市的发展而消失,仍然照常使用。在图尔库市教育局,我们乘坐的电梯是敞开式的,连门都没有,而且根本都不停靠,一直在运转。到了相应楼层,得赶紧从电梯厢内走出来,稍慢一点,只能跳下来;稍不留神,就被运到相邻楼层了。陪同人员介绍,在整个芬兰共有4部这样的电梯“爷爷”。

2.这里的教学观照实际。图尔库市教育局发展总监在提及芬兰职业教育时说:“学建筑的学生会在教师指导下盖房子,盖好了直接出售;汽车修理工到汽车厂参与维修工作……”

走进一年级的教室,教师正在教学生们编织。三年级教室空无一人,但桌上摆放着他们正在编织的作品。虽然都是用毛线,一年级是传统编织,三年级则是用块状毛线织物进一步缝纫加工成心仪物品。五年级数学课,学生们正在计算工资该如何合理分配使用。

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都与实际紧密相连,甚至直接服务于平常生活。如此学以致用,自然深受喜爱。

3.这里的课程关注现实。据校长介绍,自2016年起,芬兰义务教育在保持原有分科教学的同时,在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开展“现象教学”。按照规定,每年必须进行至少一次持续数周的“现象教学”,走在改革前沿的首都学校则被鼓励进行两次。至2020年,所有的芬兰学校都会完成改革。

所谓“现象教学”,即围绕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以主题贯穿学习,实现跨学科教学。“现象教学”任务目标的选择,更多地来自学生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如设计欧洲旅行方案等。就我们所看到的一节二年级美术课而言,教师不仅仅是在教授绘画技巧,还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了树的生长过程,涵盖了美术、科学等学科。

“实用、实际、现实”,在芬兰,无时不体现,无处不渗透。

二、“三自”主张活力四射

1.这里的课堂很自由。鲁道夫·斯坦纳学校一、二年级教室非常特别,没有先进的投影设备,没有课桌,没有课本,教室里就摆放着一排排能供两人合坐的长凳。身高近2米的埃萨·杜奥米内校长特地给我们做了示范:“没有课桌,就是给学生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根据上课的需要,随时调整,排列出各种组合形式。”

走进二年级教室,教师正在上美术课,学生们全都席地而坐,画纸、画笔、颜料就摆放在长凳上;图尔库图伦·格拉西利内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所上的美术课,学生们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自由创作。

2.这里的学习很自主。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南京也在开展“弹性离校”活动,芬兰与我们一样,非常关注儿童的13:00后的生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供各种免费活动,如合唱、艺术、体育,也有特教补课。是否参加、参加什么,均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活动如此,课内亦然。

之所以会这样,就不得不提及芬兰教育的分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学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大。1994年教育纲领明确表示,要将教育的主导权归还给学校和教师。由此,芬兰的学校和教師被赋予了极高的课程设计自主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科目的不同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政府给了学校很大的课程自主权,学校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自由度。

3.这里的学生很自在。走进鲁道夫·斯坦纳学校,首先看到的是衣帽架。这架子设计得很有意思,分为上中下三层。上面一层放盒子,中间一层挂着外套,下面一层摆放鞋子。学生们难道在校不穿鞋?果真如此。教室里、走廊上,我们所遇见的学生都只穿着袜子。校长的解释很简单:“一直穿着鞋子不舒服,也不利于学生成长。”何时穿鞋?走到户外。

在芬兰,没有重点学校的概念,所有学校的校园功能布局都是一样的。只要学生住址与学校的距离超过5公里,政府就会出资租车送学生上学;在芬兰,免费教育从学前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不仅书本免费、午餐免费、交通免费,连健康定期检查,医疗费用,包括牙齿的修正,都是由政府出资,确保来自不同地区与环境的儿童,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

没有生活压力,没有过重的学业负担,这里的学生当然很自在。

三、因为相信,所以帮助

这里的家长信任学校,这里的校长信任教师,这里的教师信任学生。

以我们参访的鲁道夫·斯坦纳学校为例,如果想上该校,家长必须认同该校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孩子出生后就报名。尽管要求如此严苛,报名的家长依旧趋之若鹜。

“教师更像教练,学生更独立。这是芬兰教育的新趋势。”鲁道夫·斯坦纳学校一位教师如是说,“我们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法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她感觉到自己被接纳、尊重和信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已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主宰者。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规划学习目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图尔库高中所有课程全部开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自主选课。由于芬兰实施的是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不超25人(如果超过25人,该班教师每月工资补贴100欧元),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指导、观察学生,提供各种咨询”。

因为政府相信学校,所以,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为家长提供咨询、努力满足学校和教师个体的真正需求和期望;因为校长相信每一位老师都热爱教育事业,所以,当教师遇到困难,校长会主动伸出援手。教育部门也会派出相应团体给予技术支持,形成了“学校为学生的学习负责,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负责”的可喜局面。

当前,芬兰已经在全国启动新一轮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七种综合能力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中,独立思考及创意是芬兰未来人才比拼的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信任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都精神
表示信任
拿出精神
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精神了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