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分析

2017-12-22

关键词:缺铁性骨髓外周血

柴 迪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分析

柴 迪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关于缺血性贫血患者根据红细胞形态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校附属医院接受诊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6例,以及66例来我校附属医院进行身体健康体检的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者使用了外周血进行了血红细胞各项参数情况的检查,又给予进行该疾病检查的患者,骨髓学的检查,以及血红细胞形态的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人检查的结果。结果 患者组在红细胞形态的检查中,红细胞的异常情况十分明显,出现了多种的异常形态;在血红细胞的参数检查中,两组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 缺铁性贫血疾病,进行血红细胞参数的检查,可以根据具体的形态学变化情况,对该疾病进行确诊,因此可以作为该疾病初次筛选确诊的重要指标。

缺血性;贫血;红细胞;形态

本次研究,分别选取了进行缺血性贫血疾病检查诊断,以及身体健康的人,各66例,进行研究,患者分组后均接受了外周血检查,之后进行血红细胞参数检查的组间数据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校附属医院门诊部门接诊的缺血性贫血疾病患者,以及体检人群132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检查类别的不同,随机分为了两组(贫血组、体检组)。其中男54例,女78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在(39.7±2.4)岁;经过对罹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的初步检查,可知其面部的颜色较为苍白,身体酸软无力,且女性患者有着月经量过多的情况。选取的66例体检人群,对其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检查结果正常。对上述两组患者与人群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详细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外周血检查使用的仪器为:日本光电的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型号为MEK-822K;检查中使用的显微镜是:奥林巴斯;使用的图片染色液是:瑞士染色液、骨髓铁染色液。

1.2.1 外周血检查

患者在清晨起床后,护理人员在其处于空腹的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数量约为5 ml。之后将采集好的血液样本,置入到抗凝管内,并在其中置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溶液,将两者混合后,获得混合液,放置约2 h后,使用仪器进行红细胞参数的检验,获得MCH、MCHC、MCV、RDW这几项数据。

1.2.2 骨髓学检查

对于该疾病的患者,使用了该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疾病确诊检查。在检查中,选择优质的涂片材料,之后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制片,以及铁染色处理,最后观察细胞形态。

1.2.3 血红细胞形态的检查

选取外周血检查中的剩余的血液,进行抗凝处理后,应用涂片,以及染色液,进行处理,待其涂片的表面晾干之后,对异常的血红细胞进行记录与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外周血的检查后,在对贫血组患

者施以了骨髓涂片后,结果可知:患者的内铁数值处于9%以下,而外铁则处于100%,且呈现出逐渐消失的情况。在血红细胞形态的检查中,患者的红细胞均出现了一定的异常减少情况,且大小呈现着明显的不均匀,有着小细胞低色素性的改变情况。该种改变情况下的小细胞,其具有环形的形态,以及淡染区域的逐渐扩大情况,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形态各异的红细胞,数量约为红细胞总量的一半到90%左右。其直径的大小呈现为6 μm,以内其各项参数之间,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红细胞参数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血红细胞参数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s)

体检组(66) 27.8±5.1 333.6±14.8 78.9±7.1 11.9±2.1贫血组(66) 19.3±5.8 287.4±16.0 72.6±6.4 25.7±3.5 t 8.9410 17.2206 5.3544 27.4671 P<0.05

3 讨 论

缺血性贫血疾病,属于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多发于女性患者身上,以及部分正处于生长期的幼儿身上,主要的致病机制是患者在生长的过程中,铁物质的摄入量不足,或者是体内的该物质严重流失,使得患者身体内的血红蛋白无法有效的实现合成,最终致使患者罹患该疾病。患者罹患该疾病之后,常会出现头晕、身体虚弱、无力、过度的消瘦等情况,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确诊,需要对患者的血红细胞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其中的骨髓涂片、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检查,是该疾病进行临床确诊时的常用方法[1]。在两项检查方法,在实际疾病确诊应用中,存在着价格昂贵,在诸多偏远山区的医院并不普及的问题,以及患者在接受骨髓涂片的检出中,需要采集患者的骨髓,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痛苦,因此这两种确诊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

综上所述,患者在出现疾病相关的症状后,需要及时就医,根据血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确诊疾病。

[1] 李兰霞.缺铁性贫血时4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02):153-154.

[2] 邹海珊.血红细胞4项参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06):1.

R814.43

B

ISSN.2095-6681.2017.29.70.01

吴宏艳

猜你喜欢

缺铁性骨髓外周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