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写作技巧的变化

2017-12-21杨娜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夫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意識流文学代表人物,这篇论文详细论述了在她的作品中写作技巧的变化,由传统的写作手法过度到意识流。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写作技巧 意识流

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的重点不在于故事情节或人物的塑造上,而是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表达人物的意识、思想、感受。伍尔夫的散文极精致又极随意,重视印象又融入理性。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她年少时便在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做书评。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二、伍尔夫的传统写作技巧

《远航》这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方式写就。故事开始于伦敦街头。步入中年的安布罗斯夫妇前往搭乘一艘开往南美洲的航船“欧佛洛绪涅”号,船主的女儿雷切尔·温雷克早年丧母,是一个单纯、不谙世故的姑娘。作者在把雷切尔这个人物形象推进社会做了种种铺垫之后,插入了达洛维夫妇上船一段小插曲。达洛维夫人是一个上流社会保守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人生的惟一目的似乎就是不停地忙碌于为家庭中的男性服务。雷切尔就这样被达洛维太太一丝不苟而优雅得体的着装打动。她天真无知并没能意识到达洛维太太的虚伪以及浅薄。她盲目而痴狂地迷恋着,默默跟随,暗暗自卑。相比之下,海伦·安布罗斯就显得更有个性和自己的主张。海伦希望雷切尔的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变。于是,在征得船主同意后,他们夫妇带着雷切尔来到南美一个有不少英国人聚集的度假区。

这个度假区是全书的重点,在这里,雷切尔就像进入了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了她新的人生体验。她结识了有志成为作家的英国男青年特伦斯·黑韦特。两人之间互有好感,进而产生了爱情,不久就订了婚。然而雷切尔后来在另一次旅行中染上流行病而去世,他们的恋情以悲剧告终。

在《远航》中,伍尔芙还没有实现她“改革小说”的伟大抱负,小说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方式写就。但是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包含了伍尔芙之后作品中体现她真正伟大之处的重要革新的胚芽。正如以上分析所示,传统小说中至关重要的情节在此书中已经无足轻重,传统小说极为看重的“行动”也几乎消失了。取代情节和行动推动小说进程的是人物不断发展的洞察力和不断觉醒的自我意识。

三、伍尔夫新的写作手法:意识流

《达洛维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伍尔夫认为:“小说应该超越作品中的具体的、个人的关系,去探讨有关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等更为广泛的问题。”她把这些不同的抽象程式放到生命历程的九个阶段去加以考察,试图由此获得对人生的总体印象。

伍尔夫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技巧,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用物理时间上的一天来表现人物心理时间上的一生,使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莫斯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涌进了同一条意识长河之中。小说一开头,描写了达洛维夫人刚出家门,独自漫步伦敦街头时的一段精彩的意识流动,忆起了三十年前一个宁静的早晨,彼得·沃尔什这个人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回忆的思绪暂时中断,回到现在,又延伸到未来,这一段的精彩描写奠定了全文对伍尔夫的“存在的瞬间”的处理的风格,即在某一普通而又非常特殊的时刻,非实体领域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交,激活了沉睡在心灵底壁上的一连串的思想、情绪、观念和记忆,使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不同的时刻相互渗透,彼此交融,错综复杂地揭示了在同一时刻内人物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回忆、感受和展望,充分展示了心理时间所蕴藏的强大动能和无穷魅力及意识流小说在结构布局上无限的扩展性和巨大的凝聚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派对上得知塞普蒂默斯自杀事件的克拉丽莎突然意识到塞普蒂默斯与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那一刻,正是伍尔夫所称的“顿悟”或“存在的瞬间”。通过代言人克拉丽莎,伍尔夫深深同情塞普蒂默斯,因为他们深处相似的处境,同样遭受着无法摆脱的精神创伤;她理解塞普蒂默斯的自杀行为,甚至暗自钦佩塞普蒂默斯,更倾向于认为他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真正守住了自己内心纯粹的快乐。在小说结尾,伍尔夫还通过继续忍受着痛苦的克拉丽莎的心理自白对塞普蒂默斯的自杀进行了深思:他的“死亡是一种挑战”,他的自杀“不知何故,是她的灾难——她的耻辱”。因此,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索,克拉丽莎与塞普蒂默斯一起完整展现了伍尔夫充满压力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两条叙事线索的交汇和小说结尾处克拉丽莎的心理自白,伍尔夫也流露出面对生与死的矛盾心理——是生存,还是毁灭。

因此,由于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和她不断的探寻,使得她作品的写作技巧由传统的技法演变为意识流,最终使她成为了一名富有独创性的意识流小说家和新文学时代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英)昆汀.贝尔·伍尔芙传[M].萧易,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肖巍.女性主义伦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英)弗吉尼亚.吴尔夫·吴尔夫文集:达洛维太太[M].谷启楠,译.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杨娜(1984.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夫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与莫言《欢乐》意识流技巧比较研究
美国海军第13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提前交付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与伍尔夫相遇
论意识流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作用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