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右任的草书美学观

2017-12-21钟明善

艺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于右任草书书法

钟明善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于右任的草书美学观

钟明善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于右任在楷书、行书不断成熟和出新的中年时期,即开始了对草书的研究。

他在《标准草书》自序中说:“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为了研习草书,他从1927年前后即开始广泛搜集前代草书家的书作论著,仅历代碑刻拓本和墨迹本《千字文》就收集了三百多种。临王羲之《十七帖》、泰和馆本《急就章》、《月仪帖》、隋《出师颂》更是他的日课。1932年,他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社”,邀集同好,研讨切磋。在《标准草书》自叙中充分肯定了王世镗在草书发展史上的“推进之力”。百衲本《标准草书》中千字文集字之理法不能说没有王世镗《稿诀集字》的影响。从“草书社”成立到1936年的四年间,于先生主持以改革文字“迅速适用”,利于“国家建设”为目的,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标准,在今草基础上对历代草书加以总结,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标准草书》。草书标准化是汉字改革的重大课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也需要时代和历史的考验,更需要全民的认同。于先生开创这一课题本身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业,其贡献有三:

一是从历代草书作品中精选集字,标明出处,成《标准草书草圣千文》,为草书建立了“不仅限于《说文》,亦不尽同于楷书”的“部首”。以草字产生、发展、应用的实际看,它虽然有“源从篆隶出”的字源特征,但在千年发展后,已非以篆书为研究依据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所能局限;在西汉已广泛应用草书字,自然不能简单地用魏晋时期才定型的楷书部首来对应或代替了,楷篆之间、楷隶之间、楷篆隶与草书之间的脉络就需要重新理清了。于先生创立订定草书文字部首,给形体无定的草书定了型,这无疑是具有文化开创意义的学术成果,具有超越时代的学术价值。

二是将历代草书作品“偶加排比”建立符号与代表符号,使习草者能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于平易中得“前人所谓草书妙理”对草书代表符号的归纳和梳理。计左旁二十七个,右旁三十二个,字上七个,字下七个,杂例八点,附录四条,囊括草书构成约定俗成的“通例”和“不失造字之理”的规律,探讨归纳出草书字形式美的规律,把中国书法草书形式美提升到了艺术理论层面。

《标准草书》封面

三是总结归纳草书书理。1936年7月《标准草书》集字双钩百衲本编成,由汉文正楷书局出版,印五百本。此后,先生多次对百衲本进行过修订,直到1961年在台湾印行的第九次本,仍可见先生修订之笔痕。从1936年第一次本到1961年第九次本,除一临本外,余皆为“百衲草圣千文”,更可见先生谦逊诚恳的书德与严谨的学者风范。于右任又在《标准草书·自序》中简述草书发展史,提出对草书“字理组织”符号功能的研究,寻绎“草书妙理”。其中最有文字学、书法学研究价值,最能道破“草书妙理”的是千字文后附的《标准草书凡例》和《标准草书释例》。《标准草书》问世之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于右任推广标准草书的目的是“利天下利万世”,其贡献于国家、民族的一片苦心更使我们不能忘怀。

在研究草书、不断修订完善“标准草书”的过程中,于先生的书法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立“标准草书”之初,于右任的草书由章草写得“婉而通”,有流动自然的美。这时,他经常对客临池,不择纸笔新手所成,然而通篇之中气血通达,毫无支离之感。从50年代到60年代,于右任老年变法,其草书作品在形体上仍守标准,然而在用笔、结字、章法上则不断追求形式美的再创造,使之更完美、更抒情、更个性化。于右任的草书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

一. 雄浑、冲淡的神韵。1952年8月于右任在《标准草书》自序修改稿中说:“国人对于草书之观点:赞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入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资嗟其喜怒情性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由这段话看,他似乎不经意于草书无疑也是寄情之作。《诗品》云:“积健为雄”“返虚入浑”。《诗品臆说》云:“冲,和也。淡,淡宕也。”于右任草书正是“雄浑具全体,冲淡有余情”的佳作。他的书法既有生犷质直的美,又有蕴藉潇洒的美。他的经历、学识、修养、怀抱、气质都化作了书法的神韵。

二. 中锋“活笔”的妙趣。于右任八十寿辰时,他的老友许世英先生祝寿诗有“白发长髯望若仙,惊人翰墨龙蛇走”之句,称赞于右任之美仪与书法。我们观赏他的草书总感到精神贯注,流畅自然,劲健豪放,沉着痛快,仔细分析,其原因在于他以“中锋入纸”“万毫齐力”中又能着意于点线波变。于右任草书少见侧锋。中锋用笔,要表现出用笔的节奏感、韵律感,他采用了轻重不同的提、按、导、送,产生了笔画的强弱粗细变化;用一波三折笔法、收笔蓄势表现笔势的跌宕、疾涩、力感、动感。于右任早年主张“作草书首贵流畅”,而晚年草书却能于流畅中求波磔变化,在中锋用笔上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由理得法,由法悟理,写得笔笔皆活,实在难能可贵。应该留意的是,他的草书始终严于“字理之组织”。如果不明此理,在行笔时死守“折乃圆”“圆乃劲”的理法,转笔时无节制地“折”,随意转换笔锋行进角度,像画多角的几何形体一样,就会失却“沉着痛快”的大理,破坏字理之组织,坠入魔道。

于右任 谒黄花岗先烈之墓条幅34cm×106cm 纸本 年代不详私人藏

三. 简净险奇的体式。标准草书以今草为主,兼采章草,更是要追求“一字万同”。要在“不失造字之理”范围之内追求结体形式美,避免“布棋”“布算子”之病,的确十分不易。近世海内外有以纯粹的点线波变为所谓“书法”者,其作品有的不写汉字,有的把汉字写得大失“字理”,无从辨认。于右任在严格遵守“字理”的原则下去追求草书结体美的途径与规律,在草书结体美化上可谓煞费苦心。

于右任 草书《满江红》30cm×83.5cm 纸本 1958年成交价:33.04万港币中国嘉德香港2017年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为了草书结体美,他总结前代草书,找出了不美的原因,提出了美的法则,要求“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并大量采取笔断意连的方法使每一个字笔画简易而能首尾相应,浑然一体,血脉流畅,神气凝聚,或外满或拱心,毫无支离分散之态。“四忌”体现了于右任“简净”“险奇”的审美意识,是他对草书美的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传统书法美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豪放、潇洒的意象美。中国汉字书法起源于点画,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无论供实用、供欣赏,最终总是以完整的章法呈现在读者眼前。古人于此无不着意。智果有“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复”之要言,褚遂良书法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之赞誉。于右任的草书保持了字字独立不相联属的表面特征,但却努力追求美的规律。他的草书作品首行首字多写得笔道粗重、字形较大,就好像音乐中的强音主调一样,然后由此衍出一幅字的点线轻重及结体大小变化,在渐变中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与韵律,形成了雄浑、豪壮、冲淡、潇洒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联想。欣赏他的书法,就像吟诵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自有一种豪气。于右任1960年所书《标准草书千字文》更是活笔活姿、出神入化。

于右任的草书作品体现了他的美学理想。其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略论书理”一节。他曾说:“文字为吾人表现思想之工具,理以实用为主,艺事为末。然耽其美而后乐其疲,故微美丽则其用不宏!”那么,怎么才美?书法美的规律何在?他认为:“古人论画,谓其无定法,而有定理,吾谓书道亦然。法与理异:法可因人之习惯秉质而转移,理则心同而皆同也。”从研究“先贤论作书之理”出发总结自己艺术实践“经验所得”。于右任提出了对草书书法理论的几点总结,从正反两方面梳理了自己的书法审美观念:

一. 意在笔先。作为以意向为其本质特征的书法艺术,“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立象”是为了“尽意”。意先笔后,千古之理。中国书法的“意”是以书法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为源,书家的禀赋、学识、理念、思想、审美观、艺术追求乃至瞬间思绪波变都是“笔先”之“意”。而书法有意蕴的点线本身就是书家的“情性”“心画”。书法作品更是书家主体意识的“意象”表象。

二. 万毫齐力。从强调用笔、笔势的沉着痛快提出了万毫齐力、中锋用笔的要义。于右任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诠释了他的书法理念,十分可贵。但他说“侧锋取媚,终为外道”则与王羲之的“侧笔取势”相左了。以中锋用笔为主是十分正确的,但绝对化了,就可能有偏颇之嫌。

于右任 海洋金石行草七言联132cm×28cm×2 纸本 年代不详《于右任墨迹》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版 第124页;《当代风雅——梅墨生咏四十现代书家诗书法作品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第48页

于右任 养天法古五言联125cm×33cm 纸本 年代不详 年代不详成交价:29.50万港币中国嘉德香港2017年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三. 变化。“点画之间须有变化”,方能避免“状如布算子”之嫌。“平正”为主体而追求,“险绝”是中国书法对结字、字势极高的审美要求。于右任中年由楷书进行行书创作时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使他的行书成了近代书法创新的典范。在个性特点强烈鲜明的行书中,他使用了异于常人的“反结法”,聚者散之,散者聚之,平齐者参差之,斜者正之,正者斜之,写出了大气磅礴而又变化多端的可以与前贤比肩的书法精品。

四. 应接。他从姜白石“论字之血脉”出发,指出“姜氏所谓‘血脉’即‘意连’亦即‘应接’,而以‘血脉’拟之,于义尤显”。“应接”实际上是书法作品中气息连绵与贯穿的审美要求之一。它既体现于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气息连绵,也要求一幅字中之上下左右气息连绵,浑然一体。古人所谓“笔断意连”实际上是“笔断气连”。血随气行,气血运行之要义正在“应接”二字。故于先生以“应接”表述之。这一观念也是中国书法审美理念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草书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实际上就像打太极拳一样,由起势到收势构成一个起伏变化多端而又连绵不断的运动过程。打一套拳就像写一幅草书作品一样,理向会通。“技近乎道”,在草书书写中道和技、心和手在书写主体上是和而为一的。这也正是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之一。

于右任 德无日长六言联67cm×32cm 纸本 年代不详私人藏

于右任 新诗世德五言联132cm×32.5cm×2 纸本 年代不详《于右任墨迹》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版 第150页

岁月易逝,艺业不朽。于右任是一部博大精深、常读常新的书法艺术经典。近世海内外追随于右任书法艺术者甚众,已蔚成流派。在中国西安、南京、台北等地及日本高崎举办过的数届大型国际“于右任书法流派展”就可见一斑。他的书学理论、书法艺术创作、书法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史上永放光辉。

(本文节选自《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一文)

猜你喜欢

于右任草书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望我大陆
书法欣赏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