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开发与运用

2017-12-20郑汉东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学习资源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领教育的变革。基于网络环境的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开发与运用,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可以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教师由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合作者。

【关键词】自组织学习平台;学习资源;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5-0068-02

【作者简介】郑汉东,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江苏盐城,224005)教师发展处主任,高级教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

学业采集与学情分析追踪反馈系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造,这仅仅是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源要素和有效的学习路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组织学习。因此,开发建设一个校本化的自组织学习平台成为我校教改实验项目的核心目标。我校与徐州华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成功开发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效互动的自组织学习平台,师生通过校园网的端口进入平台后,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随着这一平台的逐步完善和持续应用,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平台的资源与功能

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凭借这些资源,学生通过个人自主或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自组织学习活动。这些资源并不是网络上随机获取的,而是我校教师通过集体教研自主开发的校本化优质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学习路径类资源,如问题式导学案、学习导纲、教学课件等。

一类是个性化学习类资源。平台重点向学生推送教学微视频资源,教学微视频时长较短,一般5~8分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微視频的教学内容较少,着力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强。微视频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都是流媒体格式,学生可以在线流畅播放,也可下载到终端设备重复播放,学生可以反复学习观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观看,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后点击巩固,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类资源满足了学生超前学习、反复学习、选择性学习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类是视野拓展类资源,如校本课程、推荐书目等。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正在开发的10大类系列化、校本化、精品化的校本课程中,已有42本校本教材上传至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进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率。

学生依托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开展自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只有在教师的及时指导下,学生的自组织学习活动才能循序渐进。为此,平台设计之初就致力于开发师生在线交流功能,这一功能主要在三个层面发挥作用:

一是通过设置班级圈,师生可以在一定人群范围内交流。这些人群可以是一个班级的师生,也可以是一个学科的师生,在班级圈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二是通过交流中心,师生可以定向交流。学生可以选择直接向某位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直接向某位学生推送问题。

三是教师群体的教研活动实现在线化。教师的观摩评课、集体备课、作业设计等集体教研活动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既可以满足教师之间的自由研讨,也可以实现教研组有组织的集体研讨。教师的教研活动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方便教师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教研的效益和质量,为教师开发优质的校本资源、设计最佳的学习路径提供了有利条件。

平台的上述功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在线化,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交流的时空束缚。

在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探究者。能力强的学生不再有“吃不饱”的抱怨,可以超前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再有“未掌握知识”的积累,可以反复学习,学习中的障碍随时能够得到清除,有效避免“学困生”的出现。教师也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点拨者和帮助者。因平台的使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平台的使用条件

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开发实现了自组织学习理论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相对于目前学校管理中的班级建制模式,其前瞻性是显而易见的。平台的建设和运用要达成预期的目标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创造以下条件——

1.学生电脑的普及。

目前,每个班级只有一台电脑,主要是供教师上课使用,只有信息课专用教室(机房)才能实现每位学生在电脑前的学习活动。自组织学习平台的运用完全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只有教室里配备足够的电脑(最好是人手一台),依托平台的自组织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2.弹性机制的建立。

依托平台的自组织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现有的班级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如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弹性化的教学机制,即学生不局限于固定的班级,可以实行走班化的学习,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场所(本质上是鼓励和容纳学生个性化的知识建构方式),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自组织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地开展。“当学生积极地探究学习环境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时,学习就变得更有意义了。”[1]

3.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自组织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努力开发优质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与学生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彻底颠覆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因此,只有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从高高在上的授课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方案的设计者和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平台建设的功能和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总体上看,我校的教改实验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才刚刚开始,平台功能的更新换代、平台运用的长效机制、教学管理的创新优化等相关工作的跟进研究,都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认为,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获得最大的推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成长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终极目标,因此,我校教改实验项目所具有的前瞻性和生命力必将引领我们在教改之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学习资源
谈体制化时代下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对未来教育之路的见解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学生成才的移动学习软件应用调查研究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培养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