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疆之扶贫

2017-12-20滕启跃

中国纤检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岩访惠纤检

滕启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新疆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由此吹响号角。三年以来,20多万党员干部奔赴全疆各地,投入到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实践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承担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访惠聚”工作任务。

扶贫,彰显全国纤检人的情怀

新疆的“访惠聚”工作伴随着内地纤检机构的身影。今年6月,全国质检系统援藏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把全力支持新疆的“访惠聚”活动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放在了重中之重。

而在去年,中国纤维检验局向全国各省纤检机构发出援疆倡议,目前已经有27家省级、地市纤检机构捐助援疆扶贫资金共计113万余元,这也契合了此次质检系统援藏援疆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这些捐款正陆续投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和纤检局对口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和田地区民丰县四个乡镇10个村庄里,用于村容村貌整治、贫困户救济、扶贫项目建设等,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

“纤检机构在整个质监系统援疆工作的步伐中算是进行比较早的。在原有的技术援疆、项目援疆、人才援疆、干部援疆的基础上,纤检机构较早地直接介入到‘访惠聚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这与我们纤检工作的性质是分不开的。”新疆纤检局局长李岩说。

李岩还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检局驻村工作队在全力帮助和带领恰先拜巴扎村民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深切感到自身资源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尽快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新疆纤检局向全国纤检机构求援。中国纤维检验局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第一时间以文件形式向全国纤检机构转发了由新疆纤检局发起的《新疆纤维检验局“访惠聚”活动暨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倡议书》。

“这种情感是割不断的。从2011年起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内地20多个省市上百家纤检机构上千人来疆支援过新疆棉花公证检验工作。很多内地的同志每年大半年的时间都在新疆度过,新疆这片土地见证过内地同志的喜悦、疲惫、思乡的别情。对很多人来说,新疆,不是祖国边陲的一个地名,而是他们真切眷恋的第二故乡。”李岩说。

今年6月底,中国纤维检验局党委书记徐水波带领湖北、河北、江苏、山东等省纤检局有关负责同志,深入民丰县走访慰问新疆质监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民群众,并调研援疆扶贫工作。

在实地查看了当地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竣工的村亮化工程和儿童乐园之后,徐水波指出:纤检机构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援疆扶贫工作,进一步细化援疆扶贫举措,要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定向滴灌”转变,举全国纤检系统之力把援疆扶贫这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要将援疆扶贫工作常态化。

纤检系统历来有着全国纤检一盘棋的传统。随着产业转移,新疆在我国的纤维及相关产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疆能否长治久安,关系到纤检事业的成败与否。全国纤检系统援疆,何尝不是一种反哺。全国纤检系统的兄弟情,在此次援疆行动中再次得以体现。

惠民,新疆纤检人的一系列务实之举

“马伊尔江,早上吃饭了没有?”“吃了。”“吃的啥?”“馕,茶。”“马伊尔江,中午你妈妈给你吃的啥?”“馕,茶。”“马伊尔江,晚上家里吃啥啦?”“家里有馕呐,我吃点馕就行啦。”

这段对话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检局局长李岩和恰先拜巴扎村小学四年级学生马伊尔江之间。

恰先拜巴扎村隶属和田地区民丰县若克雅乡管辖,这里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全年浮尘天气达200多天,仅大风、沙尘暴天气就长达80余天,每平方公里降尘量月均超120吨。2015年,该村人均年收入7000元,全村有20户85人属于贫困人口,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贫穷,仿佛附骨之疽,折磨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根据民丰县委政府精准脱贫的工作安排,自治区纤检局承担了若克雅乡恰先拜巴扎村扶贫脱贫攻坚任务,“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谈起驻村工作的经历,李岩语带哽咽。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工作队发现这里虽然自然条件艰苦,但是并非没有致富的希望。和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享誉区内外的和田纸皮核桃、和田大枣、被喻为“沙漠人参”的大芸;尼雅羊肉、尼雅土鸡和尼雅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一系列享誉疆内外的品牌农副产品。

“这是一片贫瘠与富饶并存的土地,工作队的责任就是将这里的资源优势,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李岩说。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工作队结合短期收益和持续发展,经过研究,决定从三个项目着手,解决村里缺乏产业基础、缺乏产业收益的问题:一是组建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工作队投入资金50万元,以贫困户为基础,成立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成的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为2.5亩,年產值可达50万元,目前已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同时,每户贫困户年底可以分红1000元以上。二是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订单作业、统一协调农机具、统一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统一后勤保障、统一处理作业纠纷,实行单车核算,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3000元。三是建设反季节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收益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目前建设两个温室大棚,年收益预计在3000元以上。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劳务输出。”李岩介绍,经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一致研究认为,组织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一条好路子。这也是内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这条路子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蹚出来呢?

“大家还是怕啊。一是村里信息比较窄,不知道有什么好的用工项目信息;二是咱们中国人都有很深的乡土情结,安土重迁,打工地点不愿离家太远。种种原因造成了这里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的现实。”李岩说。endprint

为改变这种情况,驻村工作队积极与村两委协商,决定成立恰先拜巴扎村劳务专业合作社,由懂双语的村干部带队,组织村民集体外出打工,消除村民单独外出打工的顾虑。

劳务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驻村工作队聘请高级工程师加强村民技能培训,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主动与用工需求单位沟通联系,帮助村民筛选确定适合的用工项目。

“我们根据纤检工作的实际,吸纳了将近10名村民去我们的棉花监管库务工,两个月的时间,人均接近8000元的收入,超过了在村里全年的收入。”李岩说。

目前,恰先拜巴扎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3200元,均以超过全疆平均水平。通过真正帮助老百姓富裕起来,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驻村工作队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百姓的心里。

聚民,着眼长远的“强身健体”

不同于其他维吾尔族小朋友面对驻村工作队怯生生的表现,马伊尔江性格比较外向,喜欢打篮球,经常会主动跑到工作队的办公场所和驻村人员交流,汉语水平进步很快。

自从工作队扎根村里以后,开展了一系列如拔河、篮球赛、趣味游戏等各种文体活动,还恢复建立了恰先拜巴扎村第二课堂,重新规划了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桌椅和各种书籍。这些都为像马伊尔江一样喜欢体育和阅读的孩子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看着这些娃娃,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儿女一样,我多希望他们能像发达地区的小朋友一样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感知世界的变化。将来负起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真正的儿子娃娃。”李岩说。

经过这三年的驻村工作,不单是李岩,工作队的许多成员都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村里婚礼、葬礼、割礼、起名等各种民俗活动,都能看到工作队成员的身影。古尔邦节期间,工作队成员特意购买羊肉,看望慰问困难户。

这样心与心的交流,正在闭塞的村庄催生着可喜的变化。每周一,村民们都与工作队的成员自觉地参加村里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闲暇下来的时候,村民最喜欢在红色广播站、红色影院、红色网吧这些地方收听收看新闻、健康常识、惠民政策、农技知识、就业信息、致富经验等。

三年前,民丰县若克雅乡恰先拜巴扎村党支部因班子不够团结、战斗力不强、优亲厚友、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号召力不足,大事小情,村干部都难以作出一致的决定。驻村工作队的到来彻底扭转了这种情况。

“村两委是永远不走的驻村队,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注意把村干部挺在前面,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做后盾、给支持,堅持参与不包办、指导不做主,坚持好人让村干部当、好事让村两委办,目的就是帮助村党支部树立威信,凝聚人心。”李岩介绍。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还帮助村两委完善决策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巩固村党支部作为战斗堡垒的示范作用。现在,村两委在村民中的威信空前加强。以前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全村600多村民来不到几十人,现在召开村民会议,90%以上的农民欣然参加。曾经在基层面临涣散的党组织,如今重新焕发生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岩访惠纤检
李岩国画选
张国华看望慰问南疆访惠聚驻村干部及第一书记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再论李岩其人
暖心煤真暖心
一〇四团“访惠聚”工作队篮球联谊赛
李岩绘画作品选登
皮山农场三连迎来自治区驻村“访惠聚”参访团
那一夜(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