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

2017-12-20李会娟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甲磺酸耳石规管

李会娟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

李会娟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BPPV患者7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前庭症状指数(VSI)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得分为(22.67±1.83)分,低于对照组的(31.95±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为耳鼻喉科常见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常见症状为患者在低头、躺下、坐起、仰头取物、转动头部等某个特定姿势时出现短暂眩晕,并伴有眼震以及自主神经症状,1 min内可自行缓解,临床诊断BPPV要点为反复发作性眩晕,并且常在变换体位时诱发[1]。耳石复位法为目前治疗BPPV首选方式,通过手法复位将半规管内脱落耳石因重力作用复位至前庭,消除眩晕,同时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缓解眩晕药物。本研究选取BPPV患者78例,分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对BPPV患者症状改善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BPPV患者78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为38~55岁,平均(45.31±4.16)岁,病程为3 d~3 a,平均(31.42±11.37)d;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39~56岁,平均(46.27±3.47)岁,病程为3 d~4 a,平均(32.51±10.84)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治疗,患者术中于治疗床中取坐位,头部向患病侧旋转45°,并迅速将患者体位变成仰卧悬头位,摆正头部,以同样方法使患者头部向健康侧旋转45°,患者头部与身体一同转向健康侧,保持侧卧位,头部偏离仰卧位135°,调整至坐位,头部前倾20°。每一步骤维持至患者自感眩晕和眼震消失,再继续保持1 min,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至眩晕和眼震均无出现。治疗后患者48 h内需保持头位直立,保持静止,禁止前倾、后仰或向患病侧旋转,取半坐卧位休息,并垫高头部,48 h后恢复正常活动,症状未完全消失者间隔7 d继续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武汉恒信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治疗,于餐后口服,12 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BPPV疗效评估:痊愈为患者自感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症状完全消失;改善为患者自感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症状减轻,较治疗前好转;无效为患者眩晕和位置性眼震症状无变化,甚至较治疗前加重[2]。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改善)例数/总例数×100%。②统计治疗后VSI得分,包括平衡、眩晕、头晕、恶心、视觉敏感、头痛,总分60分,分数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③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预后复发情况。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VSI得分治疗后观察组VSI得分为(22.67±1.83)分,低于对照组的(31.95±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81,P<0.05)。

2.3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8例。观察组复发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9,P<0.05)。

3 讨论

BPPV由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或者黏附在壶腹嵴引起,因体位发生改变引发短暂眩晕、眼震等症状,具有较高发病率,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等耳科疾病均可诱发,与耳石代谢、吸收以及再生有关,中老年人因年龄增大耳石极易脱落,为主要发病群体[3]。

有研究表明手法复位术治疗BPPV有效率高达75%~90%,取决于在手法复位过程中能否准确识别受累半规管,耳石碎片是漂浮于内淋巴液中还是附着于壶腹嵴,治疗原则是通过改变患者头位,使悬浮在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的耳石碎片通过半规管总脚回落至椭圆囊,不再影响半规管,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但部分耳石粘连牢固,一次头部活动不能令其脱落,需多次进行手法复位才能治愈[4]。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为血管扩张药,多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引起的眩晕、呕吐与耳鸣症状,具有收缩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可改善内耳循环障碍,提高内耳回血量,并增加内耳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快腺体分泌,改善脑组织循环,缓解眩晕症状,提高平衡能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SI得分、预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VSI得分,减少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复发率降低。

[1] 王海涛,杨艳春,王莹,等.Gufoni与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41-2242.

[2] 严杰,李艳玲,褚小燕,等.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5):664-665.

[3] 王凯,荣良群,朱本亮,等.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治疗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9):795-798.

[4] 郭敏,江超武,李书聆,等.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6):126-129.

[5] 廖传明,刘艳萍,廖华英.强力定眩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2):213-214.

R 76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44

2017-09-26)

猜你喜欢

甲磺酸耳石规管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