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契约违背、离团倾向关系

2017-12-20闫振华周永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所有权契约社团

闫振华 石 怡 周永红

中国.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E-mail:2252019447@qq.com

高校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契约违背、离团倾向关系

闫振华 石 怡 周永红

中国.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E-mail:2252019447@qq.com

目的:为了探讨高校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契约违背、离团倾向的关系,为今后大学生社团管理活动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组织支持感量表、社团心理契约量表、心理所有权量表和离团倾向量表对2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团性质(F=18.593,P<0.001)、社团规模(F=5.451,P<0.01)对社团成员离团倾向均有影响;高校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与离团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475,P<0.001),心理所有权与离团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01),心理契约违背与离团倾向呈正相关(r=0.141,P<0.05),组织支持感与心理契约违背呈负相关(r=-0.181,P<0.01),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契约违背呈负相关(r=-0.244,P<0.001);社团成员心理所有权在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与社团心理契约违背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社团成员心理所有权在组织支持感与离团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社团成员心理所有权在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与离团倾向、社团心理契约违背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大学生;心理所有权;组织支持感;离团倾向;社团心理契约违背;中介作用

大学具有多元化的教育功能,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须重视均衡发展、多元适应的全面育人目的。学生社团就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依学校规定申请而组成的团体,社团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目标及特定的学习目的[1]。大学社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学社团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不断扩招,社团成员退团现象屡见不鲜,社团如何增强其凝聚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组织支持感是“员工知觉到的组织对其贡献的评价、对其幸福感的关注,将形成员工对组织支持的综合的整体性感知”。离职倾向是指工作者在特定组织工作一段时间,通过一番思考后,打算要脱离组织的意向。按照互惠原则,员工以为有义务回报组织机构所赋予自身的利益与机遇,员工的回报之一便是接着留在组织工作。若组织没有给予个体一定的支持,员工则会产生离职的想法。学校社团就是组织的一种,社团成员就相当于员工。已有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能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离职倾向[2-4]。因此,本研究假设组织支持感能显著负向预测个体的离团倾向。

学生社团心理契约指的是在双向视角下,大学生对社团及成员自己应该承担的一系列责任与义务的主观认识,主要包括社团、社员责任义务两个方面。心理契约的基础是相互信赖,所以其违背可能招致被欺骗的感受和很强烈的情绪反应。违背对员工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立场都会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契约违背和离职倾向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退出的行为活动是心理契约违背造成的最坏的结果,它使双方相互间的心理契约关系变得十分的脆弱,并直接导致心理契约关系的终止[5]。心理契约和组织支持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理论性的基础都是社会交换理论。Aselage和Eisenberger等指出,当员工认为组织机构很好的履行了心理契约时会产生非常高的组织支持感[6]。组织支持感是组织对关系契约非常重视的一个信号[7]。心理契约违背和组织支持感的因果关系尚未能确定。

心理所有权是个体感觉到的所有权的目标物或目标物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核心是“拥有及心系目标的感觉”[8]。现有研究已经充分的表明组织支持感和员工心理所有权之间有非常明显的正向关系。个人感觉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将有“自己的”组织意识,对员工有一个积极的行为有利于组织[9]。黄海艳等运用实证已经得出组织员工的心理所有权与职工离职倾向存在负相关关系[9]。因此,本研究假设社团成员的心理所有权是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与成员离团倾向间的中介变量。

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心理契约违背、离团倾向的关系研究,为大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通过提高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来维护双方心理契约、降低离团倾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从广西各高校取样。在取样过程中对性别、年级、专业进行匹配,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规律填写、漏填信息、胡乱填写和极端异常问卷),最终有效问卷共273份。其中,男生144人,女生129人;大一195人,大二33人,大三21人,大四20人;文科90人,理科179人。

1.2 方法

1.2.1 组织支持感量表[10]采用Eisenberger 36个题项量表中通过节选而产生的简短Farhetal的研究中使用的组织支持感量表。姜微微的研究中通过访谈等方式确认该量表在措辞上的可理解性,并将其运用于大学生社团的研究。该量表一共具有8个题项,采用5级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本研究中该量表信度为0.67。

1.2.2 心理所有权量表[10]Avey于2009年构建了心理所有权的多维度量表,认为心理所有权应当包含2个类别,5个维度。类别1是促进性的心理所有权。类别2是防御性的心理所有权。促进性的心理所有权由自我效能、责任感、归属感、自我身份共4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具有3个测量题项,一共具有12个题项。本研究采用其促进性心理所有权部分进行研究,量表采用5级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该量表信度0.81。

1.2.3 心理契约违背量表[1]该问卷为杨飞龙编制的自评量表,问卷主要分为社团责任承诺和成员责任承诺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各有12个子项目,本研究只采用其中的社团责任承诺部分测量心理契约违背。社团责任承诺部分反映社团成员所感受到的组织承诺对于成员相关责任的大小和成员感受到的社团实际履行责任的状况。社团心理契约违背计算方式如下:①社团交易责任违背=社团责任承诺的交易维度平均值-社团实现承担责任的交易维度平均值;②社团关系责任违背变量=社团责任承诺关系维度平均值-社团实现承担责任关系维度平均值。量表采用5级计分,从1(没有责任/没有履行)到5(全部责任/完全履行),社会责任承诺分量表和成员责任分量表的信度分别0.91、0.92。

1.2.4 离团倾向量表[1]成员离职倾向量表体现社团及其成员在社团中的实际情况,主要依据Griffeth,Hom和Mobley等人的离职倾向量表结合高校学生社团实际情况设计而成,离职倾向量表一共有9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制,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该量表信度0.68。

1.3 统计处理

运用SPSSS 17.0和amos 17.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

2 结 果

2.1 社团规模、社团性质对离团倾向的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社团规模、社团性质对社团成员离团倾向都有影响。50人以上社团规模与10人到30人社团规模的离团倾向差异显著(P<0.05),与30人到50人社团规模的离团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00);体育竞技型社团与学术研究型社团的离团倾向差异显著(P<0.05),与社会服务型、文化娱乐型社团的离团倾向差异显著(P=0.000),学术研究型社团与文化娱乐型社团的离团倾向差异显著(P<0.01),文化娱乐型社团与社会服务型社团的离团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社团规模、社团性质对离团倾向的差异

2.2 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心理契约违背、离团倾向的相关

表2表明,社团心理契约违背与社团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呈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离团倾向呈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心理所有权呈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离团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所有权与离团倾向显著负相关。

表2 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心理契约违背与离团倾向的相关(r)

2.3 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本研究建立了多重中介模型,考察组织支持感、社团心理契约违背、心理所有权、离团倾向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多重中介模型是指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多个中介变量起作用的现象[11]。

本研究中将组织支持感作为预测变量,离团倾向作为结果变量,以心理所有权和社团承诺违背作为中介变量进行路径分析。构建(见图1)以心理契约违背、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模型拟合指数(GFI=0.997,AGFI=0.988,NFI=0.994,CFI= 1.000,IFI=1.010,χ2/df=0.364,RMSEA= 0.000),该模型拟合良好可以接受。路径系数显示,①组织支持感→契约违背;②组织支持感→离团倾向;③契约违背→离团倾向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删除这3条路径,最终得出(见图2)的模型,模型拟合指数(GFI=0.990,AGFI=0.972,NFI=0.982,CFI =1.000,IFI=1.002,χ2/df=0.885,RMSEA= 0.000),该模型拟合良好,可以被接受。从路径系数图2可知,心理所有权是组织支持感与心理契约违背间的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对心理契约违背的作用完全通过心理所有权实现,中介作用为0.91× (-0.12)=0.109,心理所有权是组织支持感与离团倾向间的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对离团倾向的作用完全通过心理所有权实现,中介作用为0.91×(-0.55) =0.501。

图1 4个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n=273)

图2 4个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n=273)

3 讨 论

从方差分析结果看,社团规模大小、社团性质都对社团成员的离团倾向有影响。可以通过控制社团规模的大小来控制社团成员的离团倾向,也可以通过控制影响社团性质的影响因素来控制社团成员的离团倾向,不过具体的影响过程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

从相关结果看,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违背、心理所有权和离团倾向两两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组织支持感与心理所有权显著正相关,与离团倾向显著负相关,说明大学生在社团中感觉到支持越多,心理上越能把社团与自我联系起来,增加心理所有权,离开社团的想法越少。组织支持感与社团心理契约违背显著负相关,在社团成员的认知中,社团应在某些方面给予个体支持,组织支持感越多,越反映了社团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个体感觉到社团履行了心理契约。同时,社团心理契约与离团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个体感受到的心理契约违背越高,则离团倾向越强烈。本相关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合。

依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假设心理所有权和社团心理契约违背都是组织支持感与离团倾向间的中介变量。图1模型分析显示,组织支持感→契约违背、组织支持感→离团倾向路径系数均不显著,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契约违背的路径系数和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离团倾向的路径系数均显著,说明组织支持感对离团倾向、社团心理契约违背的作用全部都是通过心理所有权作用的。而前人研究表明,心理契约违背能显著预测个体的离职倾向,本研究所得的模型中契约违背→离职倾向路径系数不显著,与假设不一致。这很可能是因为,心理契约量表本身包含两部分社团责任承诺和成员责任承诺两部分,本研究采用的是社团责任承诺来测量社团心理契约违背。虽然社团心理契约违背与离团倾向相关,但两者相关度很低只有0.141(两者路径系数不显著P=0.590>0.05)。说明个体感受到社团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社团心理契约违背不能很好的预测个体的离职倾向。可能社团心理契约违背和成员心理契约违背共同作用才能显著预测个体的离团倾向,还需以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和验证。同时,从相关研究结果看心理所有权与组织支持感显著正相关,相关度达到0.707属于高相关,图2中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1(两者VIF=1,说明两者存在共线性)。变量的共线性对模型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所得的结论还需今后去验证。

综上所述,高校社团成员的组织支持感通过心理所有权影响其社团成员的心理契约违背和离团倾向,心理所有权既是组织支持感和离团倾向的完全中介变量,又是社团成员组织支持感与社团心理契约违背间的完全中介变量。高校社团应通过了解关心成员发展需求、为成员提供成长性的帮助,提高成员的组织支持感,从而增加成员的心理所有权,把社团变成“我们”的社团,从而维护双方心理契约,减少成员负面的行为和想法。大学生社团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大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有促进作用[12-13]。社团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14]。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也是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所以大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很重要[15]。有关研究表明体育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16-17]。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国内对大学生社团研究还不够深入,管理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持[18]。在今后的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了解这些特点。应该让大学生知道社团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组织,它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积累人脉、社会知识、经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等等。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社团的作用,才能积极的参加社团活动,从而增加社团成员的组织支持感与心理所有权,降低社团成员的离团倾向。

[1]杨飞龙.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离职倾向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2]金冬梅,卢月,任珊,等.“80后”员工组织支持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13,30(10):72-75

[3]孟祥菊.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关系研究-行业重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5):98-101

[4]张翠.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对离职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21(2):41-42

[5]孙建萍.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90后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实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6]Aselage J,Eisenberger R.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s: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24(5):491-509

[7]Eisenberger R,Armeli S,Rexwinkel B,et al.Reciprocation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1,86(1):42-51

[8]王立君,赵德志,王嵘冰.心理所有权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7):108-109

[9]黄海艳,陈松.心理所有权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性[J].现代管理科学,2009,28(10):22-24

[10]姜薇薇.员工组织支持感、心理所有权与建言行为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1]柳士顺,凌文辁.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2009,32 (2):433-435

[12]秦涛,郭巍伟,梁执群.大一新生对学校环境的感知与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845-846

[13]张燕贞,张卫,陈茂怀,等.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的手机网络成瘾和孤独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37-1240

[14]刘建平,熊月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9,29(3):69-73

[15]李文琪,李长仔,张盼,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3):433-436

[16]刘微波,钱宏颖,郑磊磊,等.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16-318

[17]赵武,程莹.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00-501

[18]王鹏.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现状、基本理念及现实目标[J].思想教育研究,2012,28(3):108-111

http://www.cjhp.com.cn/

University Community Member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

YAN Zhenhua,SHI Yi,ZHOU Yonghong
School of Education,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mmunity member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Methods:A total of 273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be investigate with the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scale,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ntract scale,psychological ownership scale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 scale.Results:Prevalence of college students'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 differed among the nature of community(F=18.593,P=0.000),community scale(F=5.451,P<0.01).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community members'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r=-0.475,P<0.001),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r=-0.537,P<0.001),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 was positive(r=0.141,P<0.05),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was negative(r=-0.181,P<0.01),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was negative(r=-0.244,P<0.001);Community members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had a completely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Community members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had a completely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Conclusion:Community members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has a completely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College student;Psychological ownership;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Leaving group orientation;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Mediating effect

R395.6

A

1005-1252(2017)01-0097-05

10.13342/j.cnki.cjhp.2017.01.024

2016-10-08)

猜你喜欢

所有权契约社团
缤纷社团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所有权概念有体性之超越及其体系效应——以析评Ginossar所有权理论为视角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论所有权保留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权利人放弃所有权只能适用注销登记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