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大众防烟/控烟态度的正面影响*

2017-12-20吴散散张鑫王丽敏尹慧陈璐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烟草传统媒体大众

吴散散张 鑫王丽敏尹 慧陈 璐富 旺

①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②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 E-mail:wanglimin2008@163.com E-mail:enxuemama@163.com

新媒体对大众防烟/控烟态度的正面影响*

吴散散①张 鑫①(并列第一作者)王丽敏②△尹 慧②△陈 璐②富 旺②

①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②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 E-mail:wanglimin2008@163.com E-mail:enxuemama@163.com

目的:了解新媒体对大众防烟/控烟(以下简称控烟)的正面影响,强化新媒体在控烟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为制订有效的新媒体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网上与面对面的方便抽样调查方法,对664名大众进行自编调查问卷统一调查。结果:有26.5%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对其的控烟意识产生了正面影响,正面影响在年龄(χ2=10.03,P=0.04)、吸烟情况(χ2=7.17,P=0.007)、控烟知识关注程度(男性χ2=29.03,P=0.000;女性χ2=32.83,P=0.000)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新媒体对女性医护教师的正面影响大(P<0.01),不同类型媒体对女性控烟意识产生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态度的正面影响作用逐渐显露,并受年龄、吸烟情况和控烟知识关注度等的影响,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系,应有针对地加强其正面影响力度,减少或消除烟草公司利用新媒体阻碍我国控烟履约进程的一切行动。

新媒体;正面影响;大众;控烟

20世纪下半叶新科技革命成果将人类社会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时代推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视频、微博、微信、博客、网络购物等等)时代[1]。换句话说,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就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式的媒体[2]。”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伴随着其对大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改变,吸烟作为一种复杂的成瘾行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3],在新媒体时代控烟实践研究水平都将受到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我国生效已有9年余,随着履约进程的加快,国家和各级政府逐渐扩大控烟规模,特别是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控烟知识宣传与传播,各地出台立法并探索有效执法措施,使控烟深入人心。然而作为缔约国,虽然积极努力地以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校园和无烟生活为中心不断开展创建活动,但是烟草公司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微博、微信等)进行烟草营销和广告植入,近1/5的人在过去30天看到过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8.7%的人在我国法律完全禁止烟草广告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上看到过烟草广告,其中电视为7.4%[4],这成为控烟效果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如何抢占新媒体这个新的信息传播阵地,利用新媒体对大众控烟的正面影响,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发布权威、可信、科学健康的控烟核心信息,澄清大众对烟草的种种谬误,满足大众对控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采用实际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了解新媒体对大众控烟的正面影响,为国家或政府抢占新媒体这块控烟传播的阵地及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哈尔滨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调查方式:一是以互联网、微信朋友圈为平台进行网上调查,二是面对面的方便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95份,收回有效问卷664份(83.5%),其中面对面问卷307份,网络问卷357份。被调查者中男性为298人(44.9%),女性366人(55.1%);年龄为17~81岁,24岁以下373人(56.2%),25~34岁123人(18.5%);35~44岁87人(13.1%),45~54岁70人(10.5%),55岁以上11人(1.7%);男女的受教育程度主要为大学本科,分别为61.7%和58.2%。

1.2 方法

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发布和面对面两种调查方法。面对面的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地点为哈尔滨市比较繁华的商场、图书馆和医院候诊大厅。为保证质量和促进被调查对象的积极认真配合,全部调查采用自愿填写、匿名调查,并真诚承诺所有调查内容保密,只用于调查研究。面对面问卷在讲明目的与意义后要求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并以小礼品作为回报发给被调查者。所有调查人员均为严格选拔、有较高的专业责任感和人际沟通能力,经过专业培训后合格上岗。为保证调查质量,现场调查实施1人调查,1人质控。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人口学特征、对媒体的使用、新媒体的正面影响大小、烟草危害知识、控烟法律知晓和大众对控烟知识关注程度等。

1.3 统计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经核对满足本次研究需要指标的为合格调查表,所有调查表统一编码、赋值,运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创建数据库,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转化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描述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显著水平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使用新媒体的分布情况

在664名调查对象中使用最多的新媒体工具是微信(30.0%),其次是QQ(27.3%),第三位手机短信(15.2%),第四位微博(14.8%),第五位移动电视和博客(12.8%)。新媒体使用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59.74,P=0.000),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使用新媒体的分布情况[n(%)]

2.2 吸烟与烟草危害知识知晓情况

本调查将已经戒烟的人员归为不吸烟人群。调查时吸烟的人数为124人(18.7%),其中男性为99人(33.2%);女性为25人(6.8%),男女吸烟率差异显著(χ2=75.33,P=0.000)。

知晓二手烟暴露标准的有189人(28.5%),其中男女分别占28.2%和28.7%,两个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二手烟对健康危害分别设计8个题,回答“相关”给1分,否则为0分。两方面得分超过5分含5分(相当于62.5分及格)的分别为574人(86.4%)和556人(83.7%)。

2.3 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与正面影响的关系

为了研究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分别比较新媒体产生正面影响和不产生影响群体之间的吸烟危害和二手烟危害相关知识得分的差别,结果发现不同群体之间相关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与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的关系(±s)

表2 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与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的关系(±s)

项 目 正面影响 无影响 t P吸烟危害知识6.97±2.41 6.96±2.47 0.03 0.975二手烟危害知识6.75±2.60 6.85±2.56-0.43 0.670

2.4 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的性别、年龄及吸烟与否人群分布

由表3可知,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为26.5%,男女无差别。在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随年龄而升高;新媒体对吸烟人群正面影响比不吸烟人群小,提示不吸烟人群容易接受新媒体控烟的正面影响。

表3 新媒体对不同人群控烟正面影响的分布[n(%)]

2.5 新媒体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控烟正面影响的比较

无论男女,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是否产生正面影响与受教育程度无关(男:χ2=1.88,P=0.758;女: χ2=3.19,P=0.527)。但是在不同的职业中,新媒体对控烟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别。其中女性中新媒体对不同职业群体的正面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对医护教师的控烟产生的正面影响最大,为47.5%;对学生群体产生的正面影响最小,仅有19.8%,见表4。而男性中未见这种职业间的差异(χ2=3.63,P= 0.458)。

表4 新媒体对女性不同职业大众控烟正面影响比较[n(%)]

2.6 新媒体对控烟知识关注程度不同的大众的控烟正面影响情况

无论男女,新媒体对经常关注控烟知识的大众产生的正面影响最大,在60%左右,见表5和表6。

表5 男性中新媒体对控烟知识关注程度不同的群众的控烟正面影响比较[n(%)]

表6 女性中新媒体对控烟知识关注程度不同的群众的控烟正面影响比较[n(%)]

2.7 对各类媒体对控烟意识产生影响的比较

本研究将媒体分为新媒体、传统媒体与两者混合3种类型。经过统计发现,男性中媒体种类并不会对其控烟方面意识的影响产生差异(χ2=2.25,P =0.325),而女性中体现出不同媒体种类之间控烟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女性更易受到新媒体和混合媒体影响,见表7。

表7 女性中媒体种类对其在控烟方面影响的比较[n(%)]

3 讨 论

本次调查对象的特点是受教育程度高,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对象占81.5%。从职业类型上学生占近50%,医护教师和职员也超过25%,这部分人群相对来说受教育水平偏高,拥有较好的健康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使用互联网较频繁,这导致通过互联网获得的调查对象中呈现出如上的职业类型分布特点。此外,本样本调查的吸烟率不高,为18.7%,明显低于2010年全国调查的结果(各种职业都超过30%)[5],其原因可能与调查样本有关,有近75%为35岁以下的人群,其中学生、医护教师和职员职业的人数最多,这些人群对烟草的认识较高,具有较好的控烟意识,且这些场所都是控烟的目标场所,故获得的吸烟率比较低。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参与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6],新媒体的特点使其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7],在664名调查对象中使用新媒体最多的是微信,占30.0%,其次是QQ,占27.2%,第三位是手机短信,占15.2%,第四位是微博,占14.8%,第五位是移动电视和博客,占12.8%。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接近[]。

在各年龄组中使用新媒体最多的是15~34岁人群,占近3/4。CNNIC调查指出,在10~19岁网民中,有65.9%的网民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2]。由此可见,针对年轻人进行控烟宣传时,选择恰当合适的传播角度进行宣传是十分重要的[8],应充分考虑年轻人群特点,在更加适合年轻人的新媒体中发布切合其需求的控烟知识与技能。其次,中老年群体也有一定比例,现如今"微信热"在中老年人中也悄然兴起,语音聊天、刷朋友圈成了中老年群体的新乐趣[9],微信提供了方便易用的即时通讯服务,搭建了交流互动的社交平台[10],应充分挖掘这些潜在新媒体使用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实施新媒体控烟工作奠定基础,最终使新媒体的正面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借助于数字化网络为媒介,用户既是信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受者[4],再加上控烟与人类身心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这使新媒体对控烟带来的机遇。第一,新媒体涉及领域广,拓宽了控烟载体和平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控烟的效果,增强控烟的有效性;第二,为控烟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了传播的速度,提高了控烟的传播力,此外,新媒体能够有效形成控烟合力,提高整体的控烟水平和质量。本研究显示,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为26.5%,不受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调查对象关于吸烟危害知识和二手烟危害知识的分数(62.5分)和及格率较高,达86.4%和83.7%,说明大众拥有较多的控烟知识,其中大部分知识仍源于传统媒体的正面影响,部分来源于新媒体,新媒体作用仍有待提高,应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优化传播环境[]。

本研究显示,在不同女性职业和年龄段上新媒体的正面影响正逐渐显露,主要集中在女性医护教师职业和中老年人群,因为医院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先天条件,使其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12],所以长期的职业正面影响和职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对新媒体控烟的正面引导容易接受。此外,研究还显示,无论男女,经常关注控烟知识的大众受到新媒体正面影响达到50%以上,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易受影响,达到60%以上。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控烟教育力度,经常有序地创新控烟知识和技能发布方式,同时创新传播手段、途径和传播策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让关注内化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推进我国控烟进程,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关于新媒体控烟的正面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根据两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正面影响范围不大,不足人群的30%。从总体看,媒体对女性正面影响要比男性略大些,这与尹慧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的控烟自我效能干预效果优于男性[13]。其中男性仍青睐传统媒体(31.0%),新媒体次之,而女性受新媒体影响更大,占31.8%,混合媒体次之。再从获取控烟知识途径分析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当,均不超过30%,说明在目前的媒体渠道方面,新媒体逐渐显露其传播的优势,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同时传统媒体或混合媒体仍属于主流媒体,不能忽视与偏废,有数据显示,大部分观众目前收看的电视节目仍通过传统的广播网络获得[14],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爱新媒体的人群将逐渐成为主要人群,为此从未来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预测看,不能小视新媒体对控烟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力量,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还是今后或许有更新媒体出现,要想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不同阶层、年龄段的用户需要什么[15],所以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的传播优点,综合利用,合理整合,共同促进控烟传播向更深入、更广度的方向发展,并根据各类新媒体使用人群的差异性,针对不同人群对不同媒体的不同的需求,选择难易程度适宜的控烟知识宣传,使不同受教育人群选择适宜的途径,接受适合自身的控烟知识。

[1]龚立堂.旧媒体新媒体全媒体-兼谈传统广播如何融合新型媒体[J].中国广播,2011,19(8):45-4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黄弋冰,郑频频,傅华.中国控烟干预策略的研究综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3):171-174

[4]李辉,龚清海,王潇怀,等.学校控烟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77-79

[5]杨功焕,胡鞍钢.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R].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42-46

[6]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2015:4-4

[7]张垒,吴长伟.需求拉动创新-从受众使用看新媒体发展[J].中国记者,2006,20(11):53-55

[8]孙鑫,朱迎春,周静,等.媒体传播对大学生浪费态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9):1357-1359

[9]吕斌.中老年人刷微信,谨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J].食品与健康,2015,27(1):27-27

[10]曹菲,王琴瑶,周梁,等.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81-85

[11]肖琳婕.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7(12):242-242

[12]杨登峰.山西省忻州市临床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知识信念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929-930

[13]尹慧,贾秋芳,李晶焱,等.控烟课程对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2):1812-1814

[14]钟宏.Hbb TV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J].中国广播, 2013,21(5):79-82

[15]许悦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结合并双赢[J].无线互联科技, 2015,12(6):83-83,99

Positiv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Public Tobacco Control

WU Sansan,ZHANG Xin,WANG Limin,et al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Public Health College,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tobacco control,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new media in the spreading of knowledge about smok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offer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intervention strategy by new media.Methods: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by field survey and internet to investigate 664 people by questionnaires.Results:26.5%of participants believed that new media influenced their tobacco control consciousness posi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differences in age(χ2= 10.03,P<0.05),smoking or not smoking(χ2=7.17,P<0.01)and att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knowledge(χ2= 29.03,32.83;P<0.001),and new media greatest positive impacted female medical workers(P<0.01).There was remarkably difference in various media type in female(P<0.05).Conclusion:New media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ositive impact on public tobacco control which is affected by age,smoking or not smoking and att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knowledge,and the impact ha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or education level.We should enhanc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n purpose,and decrease or eliminate tobacco companies to hinder the process of tobacco control by new media in China.

New media;Positive impact;Public;Tobacco control

R395.6

A

1005-1252(2017)01-0088-05

10.13342/j.cnki.cjhp.2017.01.022

2016-10-13)

http://www.cjhp.com.cn/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0226045)

猜你喜欢

烟草传统媒体大众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