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之约》感受他们对信仰的坚定

2017-12-20撒优林

电影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寺庙佛教纪录片

文/撒优林

《千年之约》感受他们对信仰的坚定

文/撒优林

青年导演李太岩子尝试着将电影的美学性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相结合,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一个潜心、虔诚,又充满佛教灵性的人文故事。

2016年,《千年之约》这部有关佛教的纪录短片在好莱坞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纪录片奖项,同时还入围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影展和奖项,成为了国产纪录片、乃至佛教纪录片中不可小觑的一部作品。

但这部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普记录型纪录片。青年导演李太岩子尝试着将电影的美学性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相结合,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一个潜心、虔诚,又充满佛教灵性的人文故事。

目前除《千年之约》为纪录片之外,李太岩子导演也正在筹备自己的剧情长片及院线电影。但比起更容易有市场效益的商业片来说,他更想继续做偏艺术性的电影。

《电影》:影片虽然是纪录片,但也有“摆拍”的部分?

李太岩子:其实这不是一个纯写实的纪录片,它有很多摆拍的东西,但我们是运用偏电影风格与纪录片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当时专门成立了一个“摆拍团队”,还邀请了邵阳的一位寺庙住持协助拍摄,包括影片中他穿越那条河流,爬楼梯,在山上登高望远等镜头,都是寺庙住持协助剧组完成拍摄的。

《电影》:还有哪段是“摆拍”的?

李太岩子:影片中有一场活动是剃度,那个场景是非常非常震撼的,我们全组都被感动了,我就跟主创团队说我想摆拍一段,因为现实场景中的灯光是很生活化的,但对于艺术的画面来说肯定不够,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工、重新置景、自己布灯光、自己架轨道等等。当时天气特别炎热,晚上都有30多度,全组折腾了三、四个小时,才拍完一个镜头。其实在此之后,我就再也不敢轻易摆拍了,因为实在太困难,并且会破坏整个拍摄周期。

《千年之约》剧照

《电影》:这部纪录片其实是有你“创造”的一个故事在里面,并不是完全写实的去记录建塔的过程。

李太岩子:对。当时我对百僧堂做了一个研究,它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而且当时香火非常旺盛,常驻寺庙的有100位僧人,所以叫百僧堂,这100位僧人每次吃饭时,永远只出现99位,永远少了1位,这一位便是菩萨。后来这座寺庙在一次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几乎濒临毁灭。如今到两千年后的今天,戴老师(影片主人公)带着信徒又重回此地、重新建塔。基于此我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取名《千年之约》。

《电影》:所以影片并不完全是记录建塔本身,更多则反映是一个环境、气氛,以及参与建塔所有人员虔诚之心的表现。

李太岩子: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更想表达的是人文、是感受,就是把观众带入这种体验当中,而并非我要给观众讲一个很详细的日记。

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抓拍一些人物的细节,比如包括眼神、汗珠、肢体、光影等等,然后结合我们摆拍的一些跟剧情相关的画面,进入一种视听语言的感受,去感受他们对信仰的坚定与执着。

《电影》:怎么想到拍摄这样一部与佛教有关的纪录片?

李太岩子:说起来和这部影片特别有缘分。那个时候我刚回国,一直在“新影”(中央新影)帮着拍一些短片。那个时候戴老师(影片主人公)来国内各地建塔做慈善,那一年刚好到温州去建塔,又想拍一个关于建塔的片子,而我母亲又是佛教徒,所以我就去参与了这个项目。

《电影》:从筹备到拍摄,用了多长时间?

李太岩子:建塔的这个活动为期6天时间,但光前期我们团队勘景,就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前后总共半个多月吧,包括组建团队、写脚本,时间其实很紧张。当时我们并不清楚纪录片的拍摄流程和普通电影是否存在差别,所以也是在边拍边学习的过程。

《电影》:拍摄过程有没有让你印象很深刻的,比较神奇的事情发生?

李太岩子:确实有!影片中也记录了,有一天下大雨,为了能如期完成建塔大家都希望雨停,接着大家齐心协力祁福,没想到真的感动了上天,当时雨瞬间就停了,这真是拍摄中一个特别奇妙的经历。

导演李太岩子工作照

“我们更多的是抓拍一些人物的细节,比如包括眼神、汗珠、肢体、光影等等,然后结合我们摆拍的一些跟剧情相关的画面,进入一种视听语言的感受,去感受他们对信仰的坚定与执着。”

但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40多度高温酷暑的环境,建塔是在山顶上,而寺庙又是在山下,中间由一个特别高近上千层的楼梯相连,大家从纪录片里可以看到,有些老人,都是七、八十岁,天天扛着建塔所需要的物资跑上跑下的,受到气氛的感染,我们当时也是干劲十足。

《电影》:据说你把剧组分成了4个组在拍摄?

李太岩子:是的,因为他们是早上4点就开始第一轮的诵经,我们3点就得起来准备,场务组甚至3点不到就得开始工作。他们每天晚上10点最后一轮诵经结束才回去,我们收完器材设备基本会到凌晨1点左右才能回到住处,等工作人员真正休息的时候已经两点多,可三点又该起床工作,所以当我们拍摄完第一天后,整个制作班底就已经疲惫不堪。

为了保证后面的拍摄状态和影片质量,我们不得不开始分组工作,刚开始是分A、B两组,A组白天、B组晚上。但分完组之后才发现,美术、置景、摄影、灯光等都分A、B组,唯独导演没得休息、因为导演是唯一的。所以为保证影片能顺利完成,我作为本片的导演则整整扛了大概五、六天基本上没合过眼。

《电影》:现场感觉拍摄难度偏大的是哪段?

李太岩子:因为建塔当时这样一个大型的场面,我作为导演也是第一次遇到有这么多真实活动的“群演”场面,活动每天都会有数以千人来(诵经)。导演只有一份简单活动流程单,所以我得特别认真的去感受现场气氛、人、以及专业术语和传递的信息,并去扑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全是我们需要临场去克服的困难。

《电影》:拍完这部影片之后,觉得自己内心有没有什么变化?

李太岩子:当然,从中学习到很多,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因为这是我拍过从体力方面最艰苦的一部戏,也是到现在为止,拍过的内心最充实最愉悦一部戏。

再就是我会发现每一个宗教都是有美学在里面的,它之所以这么多年,不光是信仰、不光是教义,还有它的艺术美学在里面。比如说佛教有佛教的音乐,它自成一派,这也是我通过拍这个片子所体会到的。

《电影》:影片中也体现了这种佛教的音乐艺术。

李太岩子:参赛版完全就是佛教的音乐美学,你可以看到很多佛教的音乐元素,包括一些木鱼声、一些耳铃声,以及一些诵经声的结合。在我的理解上,这种佛教的音乐美学,是一种全新的精神感受,庄严感强、形式感强,与之和画面更加匹配。

《电影》:这个片子还有一个导演版本?

李太岩子:对,在导演版中,我更多的运用了一些摇滚乐、电子乐和交响乐,所以在视听感受上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猜你喜欢

寺庙佛教纪录片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佛教艺术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