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人文地理教材中实践活动的生活化设计

2017-12-19方赛军肖雪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生活化教材

方赛军+肖雪萍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28-02

人文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应始终围绕满足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主要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课程目标。[1]其“人对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能动作用,同时人文地理应特别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和重大社会现实,典型而鲜活的案例可以缩短学生心理与知识的距离,具有“近域性”和“生活性”,因此人文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把握生活化的“度”,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实践活动加入太多生活化的元素则会立意不够高远,学生缺乏宏观长远的视角;实践活动加入的生活元素太少则导致脱离学生的生活,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教材对实践活动部分的编写设计要把握好生活化的“度”。这个“度”首先体现在以“生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其次体现在与生活快速变化的各个元素的前瞻度上。有些活动的设计虽然与生活有关,但是与时代差距较远,无法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比如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中的“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对于零零后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接触更多的交通工具是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在这一问题设计当中,可以结合高铁建设、地铁建设等是如何改变人们的出行进行专题研究。时代在发展,信息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人文地理教材中的“活动”也应紧跟时代,剔除落后的部分,设计引领和贴近现代学生生活的内容。

二、改进呈现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材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而不是指令性的表述活动的要求。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只有讲述现实的、生活的内容,关心每个人的现实生活,诉说的是学习者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者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人文地理是涉及人类如何改造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教材在编写设计时,使用的活动指导语应通俗易懂,细化地理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不是简单的给出活动主题和问题,应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例如,在讲解人文地理内容时,教师一般会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预习目标一般没有量化,导致预习的效果较差。所以教材编写时可以在教材的导语部分设置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作为课前的预习,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有一定的前认知,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联系教学内容,找到与生活的联系点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说:“地理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地理学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见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地理实践活动的载体。地理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延伸拓展,同时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因此,活动设计不能凭空想象或者脱离活动所在章节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要结合所在章节的知识内容,以活动为桥梁,链接知识与生活。

人文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设计应该多些样例指导和明确活动的步骤。例如,人教版的人文地理教材增加了调查表格、建议等,在文字内容上使用了生活化的的字眼,比如:学校、家庭、生活用品、信息通讯微信、QQ等。同时,活动中也增加了贴近生活的图像。不仅增强活动的可读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实践的兴趣。“活动”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是教科书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可以拉近教科书和学生的关系,“活动”设计只有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生活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新一代公民。

四、突出地理实践力,培养核心素养

我国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成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教育目标。[2]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强化的作用。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强调改变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创设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動能力和品质。人文地理教材实践活动的设计更应关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不是单纯的操作,而要注重每个实践活动的设计安排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培养应有的地理品质。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把“绿色食品知多少”换设成“你身边的生活环境照片展”,让学生自己去捕捉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或者环境保护的镜头,在班上进行展示,不仅锻炼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实际践行的能力,还从照片的展示中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和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4-6.

作者简介:

方赛军(1988-),男,硕士研究生学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地理教育,主要讲授地理学、天文学等课程。

肖雪萍(1992-),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生活化教材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教材精读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