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2017-12-19卓欣莲

商情 2017年41期
关键词:悟性理性思维

卓欣莲

[摘要]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一悟性与理性入手,旁征博引,探讨了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其主要差异的探究对英汉语言的有效学习与转换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撑。

[关键词]思维;悟性;理性

一、英汉思维差异一悟性与理性

英汉思维差异从哲学角度来概括可视为理性(reason)与悟性(perception)差异:

汉语深受儒、道、佛三种哲学的影响,重视悟性阐发,不喜一览无余。这在文学、书画、园林设计、文字上都可见一斑。因而,汉语语言具有直觉性、形象性特点,表达形象、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的词语(如比喻、成语、谚语)相当丰富,用词形象具体,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

英语思维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影响,即16-18世纪欧洲风行的理性主义。强调科学的实验,注重形式论证。表现在语言上即强调形态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因而在把汉语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译成英语时总让人非常狼狈,因为不得不把原来含蓄深藏的东西明白无余地说出来。

悟性与理性的思维差异体现在语言上有以下几点: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语言排列的整体性(synthetic),英语重分析性(analytic);汉语重语言的具像性(concrete),英语重抽象性(abslract);英语句式繁复(complex),汉语句子简短(simplex);汉语倾向人称表达(personal),英语倾向非人称表达(impersonal):汉语语篇的叙述方式是先描写后总结(specific-to-general);英语语篇则是先总结后描述(general-to-specific);汉语语义模糊性(ambiguity)较大,歧义现象较多;英语语言逻辑性较强,语义较严密。

二、整体思维vs个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认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存在于一体之中。《道德经》中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故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易经》中也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循而复始,生生不息,体现出汉语思维的辩证性与统一性。因而汉语文化中主张“个人服从集体”。

西方哲学则崇尚个体思维,这主要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与分析思维的影响,主张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一般个体中。其思维方式有很强的逻辑性与分析性。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对英汉语言表达的影响就是:英句式的一大特点是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多,句子内部层次感强,句子间多以从属连词(subordinate connectives)连接。句子相对汉语句子更长。汉语句子多并列结构(coordinafion),句子多松散句(loose sentences,流水句(run-on sentence)。如: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门口放着一堆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三、具体vs抽象

中国传统哲学倡导具体、重物象的思维风格,传统思维模式极其重视以物象来体现或比喻抽象的事物。汉语中充斥着许多以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喻说明抽象事物的句子,如“探索的道路凹凸不平”、“变化天翻地覆”等等。

英语重抽象,重分析,重逻辑。所以英语是分析型语言。语言逻辑严密,语言简炼。英汉具体与抽象的思维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是静态语言(static),汉语是动态语言(dynamic),体现在用詞上表现为英语喜用介词,抽象名词表示动作意义;相较而言,汉语喜用动词,形容词,副词。2.汉语喜用铺陈排比,语言多使用四字成语,突出文采,语言词藻堆砌,形式大于内容;英语语言简练,与汉语相比,言简意赅。如:He is a good eater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四、顺序vs逆序

在中国哲学思想中,“言有序”很重要,中国哲学说到对立统一观总是将“顺”与“逆”、“正”与“反”一视同仁,排在前面的总是“顺”,是“正”。体现在词汇上,如按时间顺序划分“春夏秋冬”;距离上如:“远近闻名”:体现因果顺序:“水涨船高”等。体现在语篇上,汉语语篇常以归纳型为主(because-therefore structure),喜欢摆事实,讲道理,信息安排常按照自然与徐:由远及近,层层剥笋,逐层深入,头长尾短,先叙述背景、条件、环境、事实、理由、原因等,再点出结论、观点、结果、态度。中国语言是人治的,受人的悟性与表达需要的管制。

英语词汇排列不似汉语的固定,英语有大量逻辑连接词,能维系颠三倒四的“序”而“不乱方寸”,这也是英语严谨的地方。英语语篇受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deduction)的影响。突出主语和主题句,由近及远,开门见山,一语破的,头短尾长。西洋语言是法治的,受人的理性、语法和逻辑的管制。

五、主体意识与非人称主语

主体意识:即人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观,主体意识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理解、演绎、描写客观环境这个外在世界的事物,因而使语言表述带有各种“主体性”。汉语思维重主体意识,往往从自我出发叙述客观事物,常用主动式和人称主语(personal)表达法;当人称不言而喻时,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非人称主语:即在理解描述事物时,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不带个人色彩。相对而言,英语强调非人称主语,往往以冷静、客观的表达方式叙述客观事物,句式常用被动式和非人称表达(impersonal)(it做形式主语),注重运用事实例证、调查案例、统计数据让事实说话。

猜你喜欢

悟性理性思维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
孙科长解人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