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

2017-12-19朱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

朱茹

【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历史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学生的眼光,触摸学生的心灵,理解学生的需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学生角度;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67-02

前几日,我执教的一堂校内汇报课引起了听课老师们的一些争议。同仁们的中肯点评犹如一剂良药予我莫大的帮助,它打破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误区,使我重新理性地反观自己一年来的教学之路,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浮出水面——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我做到了吗?本文拟就《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中的几个误区谈谈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同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须基于学情,切忌一切维新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从“为什么学”出发,定位好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即“学什么”“怎么学”,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获得良好发展,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误区:新课导入追求形式,偏离学情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4课的内容,课标要求以欧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根据课标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讲述欧盟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如何形成并一步步发展壮大为主线,分析其发展壮大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即背景、过程、影响三步曲。为使教学有一个明确中心,使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亲近感,设计上以“家”为主题,分成“我想有个家”“化解矛盾共建家园”“家‘合万事兴”三部分,对应前面的三步曲。

新课导入时我采用小游戏《幸运猜猜猜》,教师模仿《幸运52》主持人李咏,在屏幕上出示一道猜谜抢答题,“我来描述,你来猜(打一组织名称)”:“它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它最初只有6个孩子,但现在是一个27口之家;今年的5月9日,它刚刚庆祝了自己59岁生日;它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经济区域化组织;它以一曲《欢乐颂》作为自己的盟歌……”如果按照我的设想,学生应是全神贯注,饶有兴致,在教师描述和屏幕字句逐行显示的过程中,头脑快速运转,不等所有内容显示完毕,答案就能脱口而出,从而顺利衔接到本课主题。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超乎淡定地翻开课本,神情没有一丝微澜,在片刻冷场之后,只听到教师自己说出谜底的声音。这让一直视课堂导入为教学关键的我遭遇到了挫败感。不禁自问:缘何如此?仔细一想,学生在必修一系统地学习过相关内容,对本课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储备,因而对于这样的导入设计不觉新鲜,反觉累赘。一个没有任何悬念的开始终究吊不起大家的胃口,也许形式简洁的开门见山式、问题式导入会更具直截了当、凝神激趣的功效。教学设计不排斥形式,许多时候反而需借助形式来实现目标,但必须依托学生实际和已有认知,合理运用,才不致使“维新”思想陷入课堂虚假繁荣的境地。

二、教学活动应注重互动,切忌搞“一言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和主动思维为主旨,拿捏好授课节奏的轻重缓急,详略得当地处理教材,切忌一讲到底,从头到尾搞“一言堂”。

实践误区:教师追赶进度,独霸课堂

从这堂课的教学流程上看,教学思路较为清晰,各个环节的衔接较为紧凑。首先从“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概念入手,指导学生初步感知经济一体化的不同类型及欧盟所处的位置。接着,以“歐盟全家福”照片设疑:“为什么欧洲各国想要有个‘家?欧洲各国从对立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引入欧洲联合背景的学习。以法德对立的相关材料作牵引,设疑:“建立欧洲家庭中最难以化解的是哪对矛盾?这对矛盾中最敏感的是什么问题?请你拿出化解矛盾的方案。”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影响的处理上,采用自制大事年表、情境真假判别、材料分析、历史小档案等多种渠道凸显本部分的重点地位,最后在“权利让渡”“欧洲统一的未来”等问题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引导。遗憾的是,在实践操作中还是出现了较大的硬伤。比如,我只立足于教师的角度,认为一堂课应该具有完整性,导入、讲授、小结、提升应该面面俱到,结果本应花近两课时处理的内容,我用一节课就讲完了。为了赶进度,我的课堂状态出现了偏差,变得滔滔不绝,想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吸引学生,可学生不动声色地听着,跟着我的简单设问应答着。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似乎完成了,实际上学生吸收了多少无从谈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被我显性或隐性的霸权取代了。这样的课堂必然沉闷,不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有问题也是教师自问自答,不能把问题甩给学生,缺少必要的学生活动设计,剥夺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自然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试想,如果教师能够从容不迫、张弛有度,理性地处理教学进度,也许精心准备的各种教学材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许会在教学的互动中生成一系列新的很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凸显历史学科张扬人文精神的特质,这节课也将会出现另外一种精彩。

三、教学风格宜兼收并蓄,避免“审美疲劳”

教学风格是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思想、个性、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人格塑造以及个性品质。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苦下功夫,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还要兼收并蓄,汲取多种教学策略的菁华,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风格,以使自己的文化积淀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历史的灵性和生命力成为学生回味无穷的精神养料,如同醴泉百品不厌。

实践误区:教学风格朴素无华,缺乏激情

从本课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对知识的探求热情不容易被激发,特别是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引导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迅速集中。如:“为什么欧洲各国从对立走向联合”“为什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继《罗马条约》以来的又一个里程碑”“欧元的使用是否意味着出卖国家主权”“如何看待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等等。即便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提示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思维方向,辅之以多种材料,并作了一步步的细致分解,学生仍反应被动,与教师预设相去甚远,让人感叹“千呼万唤‘不出来”。回想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之路,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的教学风格。语言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力求师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期冀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不过纯粹地贯行一种风格,不求改变,久而久之,学生亦会失去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或者说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这样的课堂就产生了反面效应,教师激情不高,学生一旦没有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听课就会产生倦怠情绪,更谈不上感受一份心旷神怡和恬静安宁了。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课题,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用最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风格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实现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目标。比如本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各国沿着一体化方向前进的过程艰难而坎坷,不时需要做出让步以求取更高利益,这需要政治家的智慧和理性、民众的耐心和理解,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包容与豁达。欧洲人心目中的“大欧洲”梦想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国家统一的政治意义,它其实“指的是一种秩序、一种由统一的原则维护的行为准则和因此而形成的泛欧和平”,是欧洲人共同价值观的延伸。依据这样的情感目标,运用情感型的教学风格或许更有益于引导学生的洞察。即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和平、合作共赢的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充满对人的高度尊重。教学语言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不仅获得知识价值,还收获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要做到风格的灵活运用,信手拈来,需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将他人教学风格的特色部分地移植到教学中去,或通过博采众长,将众人之长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综合优势使自己的教学形成整体最佳特色,可谓“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