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2017-12-18张作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3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度巩膜

陈 彬,张作仁*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苏州 215500)

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陈 彬,张作仁*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苏州 215500)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巩膜扣带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一次性复位率(85.4%)、3个月内最终复位率(97.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轴长度变化、屈光度变化、角膜散光变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与巩膜扣带术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眼轴长度、屈光度、角膜散光等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玻璃体切割术;巩膜扣带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

视网膜脱离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患者由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结构与其色素上皮层结构分离,引发眼部图像不完整甚至全部缺失的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针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均以手术为主,本次研究将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例,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在其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2±6.6)岁;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9.8±6.5)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将手术方法提前告知患者,且签订责任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使用2.5×120 mm的硅胶带及7~9 mm硅胶块完成巩膜外加压及环扎治疗,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视网膜下方裂孔的具体位置、视网膜增殖的具体情况恰当选择。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巩膜外电凝穿刺放液、巩膜外冷冻等操作,结合患者术后眼压改善情况注入消毒空气,指导患者术后呈合理体位休息。若术后出现裂孔封闭固定欠佳或形成新裂孔,则指导患者接受激光光凝治疗。

观察组接受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实施眼球后阻滞麻醉,由医护人员经由患者睫状体扁平部完成标准三通道穿刺,而后将患者中周部及后极部的玻璃体彻底切除,患者视网膜前增殖阻滞、条索等全部清除,对患者视网膜进行重水压平后将其视网膜下液全部清除,确定患者视网膜已经满足完全复位的要求后即可将其视网膜裂孔、变性的区域进行冷凝封闭,后续玻璃体腔使用硅油填充,维持患者眼压始终处于15 mmHg左右,关闭通道,有需求者可使用巩膜塞将通道堵塞。患者术后呈常规俯卧位休息即可。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率[2];②测定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变化、屈光度变化、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视网膜复位率

观察组术后一次性复位率(85.4%)、3个月内最终复位率(97.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对比 [n(%)]

2.2 视网膜改善程度

观察组术后眼轴长度变化、屈光度变化、角膜散光变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视网膜改善程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视网膜改善程度对比(±s)

角膜散光改善(D)观察组 41 0.18±0.10 0.62±0.15 0.12±0.04对照组 41 0.64±0.32 1.25±0.12 0.22±0.05组别 n 眼轴长度改善(mm)屈光度改善(D)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4],视网膜脱落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导致患者眼盲的重要疾病类型之一。孔源性视网膜脱落作为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视网膜脱落疾病类型,患者视网膜周围组织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视网膜黏连等均能引发其视网膜脱落症状,病情严重者将导致患者视力光感完全丧失。此外,视网膜脱落还会对患者眼压造成不利影响,其脱落时间越久、范围越广,则患者眼压越低。当前临床针对视网膜脱落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视网膜脱落的具体类型与机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患者巩膜扣带术及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其中巩膜扣带术作为传统治疗视网膜脱落患者的主要手术类型,其能有效复位患者脱落的视网膜,有效达到封闭患者视网膜裂孔的治疗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巩膜扣带术在视网膜脱落患者的治疗中,其不适宜用在裂空位置较大、较为靠后已经裂孔边缘存在卷曲僵硬等情况的患者治疗进程中,针对存在玻璃体牵引症状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也有待提升。同时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改善传统手术中对患者眼组织的损伤症状,对改善视网膜脱落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不彻底性等均有良好效果。因此相较于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更适宜用在复杂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的治疗进程中,这一点在诸多研究[5-6]中也得到有效证实。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眼轴长度等指标变化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与巩膜扣带术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眼轴长度、屈光度、角膜散光等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1]张来霞,郝风芹,李聪伶,等.23 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吊顶灯照明系统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J].眼科新进展,2016,36(1):78-80.

[2]赵雨佳.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远期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52-953.

[3]李晓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较复杂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389-1390.

[4]肖紫云,李家璋,宋秀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3):204-206.

[5]周用谋,李 鑫,黄继化,等.传统20G与微创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早期疗效[J].安徽医学,2015,36(10):1206-1209.

[6]田丽霞,胡雪飞,马晓静,等.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垫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5):484-487.

R779.6

B

ISSN.2095-8242.2017.063.12311.02

张 钰

张作仁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度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