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12-16赵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品德小学生核心素养

赵玮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品德教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点。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囿于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虽然通过学习懂得许多道理,但是很难运用这些道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新时期的小学品德学科应该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促進德育教育的生活化,让品德学科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利用品德学科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品德+;大德育课程;小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91-02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旨在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当中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教学应该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教师应该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构建理论结合实际的大德育课程,在课程教学当中关注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品德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用课本上学到的抽象的道德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现实生活当中做出正确的善恶判断,在真实生动的道德体验当中获取个体的道德认知,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一、构建品德+大德育课程,教师要引导德育主体走进生活

在小学高年级品德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通过学生这一主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传统德育教育囿于课堂教学之中,其实道德本来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且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的。离开现实生活的品德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丧失其应有的活力。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堂,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生活当中,引导德育主体----小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当中真正领略道德的内涵,更加懂得在生活当中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比如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粒粒皆辛苦”,为了让小学生知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堂上的说教,让小学生了解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蔬菜之类的来源,引导他们深入自家周边的农贸市场、菜市场去走访那些劳动者,了解他们的辛苦,教师还可以带小学生深入到田间地头、蔬菜大棚、食品加工厂等地方参观,了解自己所吃的蔬菜、水果、方便食品等的种植、采摘、生产过程,有的小学生跃跃欲试参加劳动,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他们自然会尊重劳动者并树立爱惜粮食的观念。

二、构建品德+大德育课程,教师要让品德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品德教师,要避免教学内容泛化的不良现象出现,教师要做到德育生活化,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新版的小学品的教材还有相关课外读物都具有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品德教学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世界出发,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社会,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在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小学高年级的品德课程还应该将德育活动作为载体,在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在活动当中完成道德行为的构建。品德教育还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构建大德育课堂的助推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在“生活中讲规则”单元的学习当中,为了让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不同的地方存在的规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多媒体出示不遵守规则导致事故发生的图片,如在学校当中因为不遵守学校制度导致踩踏事故的图片、十字路口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事故的图片、公交车站台不遵守秩序排队上车导致拥挤踩踏事故的图片等,并让小学生搜集到的生活当中不同的规则讲述出来,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当中懂得了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规则,并且了解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公交车站台等车)指名几个学生进行表演,学生自觉的遵守等车的规则,这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构建品德+大德育课程,教师要运用贴近实际生活的德育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的品德教学当中,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改的践行者,教师应该转变满堂灌输的单一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方法,成为小学生品德形成过程当中的引导者,做小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助手。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懂得理论,并且在生活实践当中滋养自己的德行。教师应该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例如进行“我们生活的地球”部分内容教学时,在了解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最容易了解的环境问题作为他们的实践调查内容,让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并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居民乱扔垃圾;颜色乌黑散发着刺鼻气味没有鱼虾的河水;甚至有人随意践踏草坪等行为都被小学生记录下来,在实践调查过程当中,他们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不仅树立了环保意识,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还在生活当中做环保的小卫士。

总而言之,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体会、领悟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在高年级的品的教学当中构建品德+的大德育课程,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让德育教育真正起到提高小学生自身品德修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国莉.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浅谈[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1):389-390.

[2]杨俊羚.小学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0):92.

[3]张书芹.浅谈小学品德教育的生活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7):308-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小学生核心素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是小学生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