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在VFP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2017-12-16宋春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研究性教学

【摘要】Visual FoxPro(VFP)关系数据库系统是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之一,是新一代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VFP数据库设计中应用研究性教学。

【关键词】VFP语言;研究性教学;数据库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19-02

VFP是新一代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它以强大的功能、完整而又丰富的工具、较高的处理速度、友好的界面以及较完备的兼容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目前,VFP是用户收集信息、查询数据、创建数据库系统、进行应用系统开发较为理想的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在VFP的教学中,数据库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点。只有采用较好的数据库设计,才能迅速高效地创建一个设计完善的数据库,为访问所需信息提供方便。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将研究性教学思想应用在数据库设计中,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数据库有5个步骤:明确建立数据库的目的、确定需要的表、确定表中字段、建立表之间的关系、改进设计。

一、明确建立数据库的目的

这一步主要是进行需求分析,以便确定数据库中需要保存哪些信息。例如,用户需要录入哪些信息,需要从数据库中得到怎样的结果,可以启发学生从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三方面着手来分析。信息需求即是用户要从数据库中获得的信息。比如我们在建立“教學管理数据库”时,应该提供教师、学生、课程、任课、班级、专业、成绩等与教学管理有关的信息。处理需求指需要对数据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及处理的方式。安全性是指数据的保密性控制,例如用户需要验明身份后才能进入系统,对某些特定的数据限定使用权限,对不同的操作采用不同的保护级别,采用密码方式存放数据等。完整性控制指利用某些条件判断来排除不正确的数据,它包括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的控制。

二、确定需要的表

这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技巧性最强的一步。以教学管理数据库为例,要涉及教师、课程和任课等情况,如果把教师、课程和任课信息放在一张表中,就势必会造成信息的重复。而大量信息的重复会导致以下后果:录入工作量增大,重复数据的录入又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容易出现孤立记录。因此,要尽量避免在一张表中存储重复的信息。在本例中,可以设置三张表分别存放教师、课程和任课的信息。这一步在课堂上可以先展示一张包含教师、课程、任课信息的一张表,然后让学生找出表的不足之处,再启发学生回答重复信息带来的后果。

三、确定表中字段

第一是要确保每个字段都直接和表的主题相关。例如课程表中应含有课程号、课程名、课时数、必修课、学分等字段。教师表中应含有教师号、教师名、性别、工龄、出生日期、职称、教师简历、教师照片等字段。第二是以最小的逻辑单位存储信息。如果一个字段中结合了多种信息,以后要获取单独的信息就会很困难。第三是不要包含可推导得到的字段。例如,在工资表中包含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津贴,公积金,水费、电费等字段,就不必有应发工资字段,因为应发工资可以通过以上字段计算出来。第四每张表都必须确定主关键字段。它用以唯一确定存储在表中的每个记录。例如教师表中的主关键字是教师号,课程表中的主关键字是课程号,任课表中的主关键字是教师号和课程号两个字段。这一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增加需要的字段,去掉不必的字段。

四、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VFP用表来存储数据,在每张独立的表中存储的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可以利用相互关联的数据来查找数据库中有联系的信息。例如,我们需要查找教师的任课信息,教师号是教师表的主关键字,也是任课表中的一个字段。我们把教师表中的教师号称为是主关键字,而任课表中的教师号称为外部关键字。通过教师号可以建立教师表和任课表的关系。表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三种: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一对一关系是指A表的一条记录在B表中只能对应一条记录,而B表的一条记录在A表中也只能对应一条记录。这种关系用的很少,一般用于字段项太多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一对多关系是指A表的一条记录在B表中对应多条记录,而B表的一条记录在A表中只对应一条记录。我们称A表为主表,B表为子表。以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师表和任课表为例,教师表和任课表之间就是一个一对多关系,教师表是主表,任课表是子表。同样的道理,课程表是主表,任课表是子表。多对多关系是指A表的一条记录在B表中可以有多条记录与之对应,而B表的一条记录在A表中也有多条记录和它对应。多对多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比如教师和课程表之间就存在多对多关系。每个教师可以上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上,一般在处理多对多关系时,要建立第三张表,将一个多对多关系分解为两个一对多关系,这第三张表就称为纽带表。比如在教学管理系统中,任课表就是教师表和课程表之间的纽带表。在这一步中,请学生思考各个表之间的关系,找出每张表的主关键字,必要时设置纽带表。

五、改进设计

这一步主要是检查数据库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查找错误,完善设计。比如是否为每张表都选择了主关键字,设计的表中字段是否全面,是否包含了大批冗余的数据,是否存在保持了大量空白的字段,是否从现有的表中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我们可以得到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原型。

以上我们简述了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当然,这个系统设计的比较简单,离实际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够动手进行设计,多多思考,和老师有效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珊等.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2]严明等.VisualFoxPro教程(2010年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3]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FxoPro数据库程序设计.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1.

[4]边小勇,盛玉霞.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1).

作者简介:宋春来(1972-),女,四川宜宾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江苏省扬州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信息安全,密码学。

猜你喜欢

数据库系统研究性教学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分析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注重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基于众包的数据库信息查询处理方法
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