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证,新机构如何立得住走得远?

2017-12-15许欢

中国纤检 2017年7期
关键词:审核员监管机构

许欢

着认证认可市场放开,新机构数量不断攀升。那么,相对弱小的新机构,如何才能立得住,走得远?针对上述问题,近日,《中国纤检》记者采访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认可监管部处长付强。

Q:您在2017年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时曾提到,现阶段新机构的问题比较大,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对于这类问题,在监管上会采取什么措施?

A:在去年的双随机专项检查中,新审批的认证机构问题占比最大。一是新机构“捞一把就走”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今年加强了对新机构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2016年新审批机构的抽样比例,由去年抽样30%,增加到抽样35%。而今年对新机构的监管重点是通过调档案等方式,检查审核员是否有去现场审核,如发现没去现场,就直接撤销资质,可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非法认证。很多认证机构并未经认监委审批,就开始运作,名字也经常换,但其实并无资质。这种情况,我们会发公告,公告其非法认证及证书无效。此外,社会监督对这类问题的监管,也非常重要。我们在接到招投标企业投诉后,会快速反应,组织地方局进行检查,如果有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虚假认证,或认证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情况,一经证实,一律撤销资质或暂停资质。

Q:在您看来,监管的难度在什么地方?

A:首先,当认证证书发放后,审核已是过去式,因此,监管人员需要拿着档案,追溯已经完成的事实,去调取证据,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再有,获证企业的配合,对于认证机构监管也非常重要。因为获证企业要维系证书,而认证机构为收取费用,两者的利益有时是一致的。虽然前期的行政许可放行了,但后期事中事后监管的压力同样非常大。如果获证企业不配合,监管人员也很难取得有效证据。但我们的检查通常只是针对认证机构的合规性和守法性来检查,不会对获证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这点,需要和对方解释清楚,争取对方的配合。

Q:很多新機构不是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而是通过低价竞争获取业务量,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其背后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A:自2014年认证认可审批开放以后,新机构的数量成倍递增,所以新机构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只得把价格往下压,和原有的机构抢占市场。但低价竞争,通常会导致审核员不到现场的现象发生。因为审核是有成本的,审核员的食宿交通等费用,都要算在成本里,如果认证的费用低于成本,审核员肯定不会到现场,因为没人会做赔本生意。因此,审核的质量和认证的质量同样无法保证。

对新机构审批的放开,主要是为深化十八大改革精神,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减少审批流程、审批条件,放开市场。比如原来新机构的审批条件是:需要有固定经营场所、300万注册资金、10个专职审核员等。其中, 10个专职审核员在当时算是非常严格的条款,很多新机构找不到那么多审核员,也无法成立。后来把10个专职审核员的条件去掉,也是为减少成本。

再有,新机构审批放开后,很多原来在地下作业的皮包公司,也浮了上来。事实上这更有利于监管,原来这些机构在暗处作业时,没有固定地址、电话,根本找不到,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现在随着审批的放开,这些机构也开始走向正常经营,只要他们按照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则要求,良性经营,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但如果在获批后,仍然按照原来在地下的操作方式,捞一把就走,审核员不去现场审核或开具虚假认证,我们仍然发现一例,处理一例。

Q:在您看来,良性的市场竞争应该是怎样的?新机构想要在市场上良性发展,需要做些什么?

A:认证市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诚信,如果机构不诚信、审核员不诚信,认证结果也就无法采信。首先,第三方合格评定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如果认证机构只以赚钱为目的,不讲诚信,任何认证机构都走不远。其次,审核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认证市场比较关键的因素。对于认证行业来说,人是最主要的资源。再有,有专业特色的认证机构更受欢迎。比如,专注于某一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往专业化道路越走越专的认证机构。如果只是以低价抢夺市场,降到最后市场也就没了。

事实上,第三方合格评定已经成为可取代行政许可、在国际上通行的比较好的手段,需求也比较大。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对中国的质量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它发展到今天,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急迫地想把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现状扭转过来,但还需一些时日。其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最基础的入门级标准,随着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也需要认证机构有相应的增值服务,满足这些需求。无论新机构还是原有的机构,如果想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研究出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做好内控。

Q:有机构认为,选择性执法非常不公平,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A:的确有这样的误解存在。现在有的机构认为我们是选择性执法,事实上我们并没选择性执法。我们的执法重点,都是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而定。比如,对于这两年证书发放数量激增这一问题的重点监管,就是按照监管的问题导向和分类管理的原则而定,所以并不是选择性执法。过去,我们也采用过撒网式的执法方式,但因中央要求按照双随机公开模式,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所以才按照问题导向分类管理。包括去年双随机抽样情况及最后处理情况,全都对社会公开。

Q:今年被列入异常认证机构名单进行重点监管的机构,您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

A:今年被列入异常认证机构名单进行重点监管的机构,肯定有违反认证认可条例或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情况,才被处罚。但还没有达到被撤销资质的程度,所以被列入异常认证机构名单的机构,应该吸取相关教训,加强自身审核质量内控。现在好多机构内部都有监控机制,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另外,被列入异常认证机构名单的机构,我们仍然会加大其抽样量和监控。比如加大抽样后,抽了十个样,有四五个样都和之前处罚的是同一类型,说明是系统问题,不是个别问题,就需要立案进行资格审查,也有可能暂停或撤销资质。endprint

Q:今年认证认可改革的关键点是什么?将会在哪些方面得以体现?想通过打造升级版达到什么效果?

A:过去,我们更关注于打击非法认证、违规认证机构,没有更多考虑整体行业。今年,认证认可改革的关键点,就是打造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并且会更多关注升级版试点项目。

最初,我们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时,只想面向认证机构,但经过讨论后,认为还是應面向社会,包括行业协会、地方监管部门及获证组织。这次申报的试点项目共为126个,最后选定38个。我们通过几个项目的启动会发现,很多大企业对认证的需求,并不只满足于一张认证证书,从认证供给的需求来看,需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现在已经到了全民关注质量的时代,从消费者到产品供应者,都对质量有很高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此,打造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一是对出台引领认证市场发展的政策和决定,有很大帮助。二是通过打造升级版推出好的标准,因为我们不光要输出产品,也要输出制度,不能总是从国外翻译标准。要把中国从认证认可大国变成认证认可强国。

Q:改革后,靠信息系统执法将会带来哪些便利?今年的双随机抽样专项检查工作,还会有哪些变化?

A:审核技术的升级,也是打造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的一项内容。主要是通过升级版试点单位,进行远程审核,可以为机构降低审核费用,也能为企业降低认证费用。此外,对加强认证认可的有效性及合规性都有帮助。我们会通过信息化网络,设计一套企业体系运行软件,把所有记录上传,就能随时监控企业体系运行情况,以防止在监审突击时,有临时编记录的情况出现。

去年的双随机抽样专项检查工作时,主要是调地方两局的人到职能机构抽样。而今年全部运用信息系统,由地方自己上报,上报后由质量监管平台,直接把任务下到地方各局,这样就减少了人为抽错的现象发生。比如过去,因为抽样人员的疏忽,本应抽A企业的样,却抽了B企业的样;或者抽回来的样本资料不全,无法对机构进行处理。今年由机构自己上报,如果报错了,就是机构档案管理问题,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

Q:今年专项检查中,会运用法律部区域执法人平台,作为地方认证检查的主要载体,主要是指什么?

A:我们在总结去年专项检查中的问题时发现,去年总共查出2700多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因认证监管人员调取证据的能力不足而产生,只有144个问题能确定是机构问题。所以今年我们要和法律部合作,运用一些区域联动机制,使认证监管人员和执法人员能同时到达现场,无论是笔录还是证据采集,都能按照合法的法律程序操作,对机构问题处理会更高效。此外,因大部分认证证书发放,都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地方两局的任务量非常大,也会影响工作质量。而法律部10个监管平台,基本上覆盖全国,抽样样品也比较均匀,能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双随机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核员监管机构
论提升收银审核员岗位职责意识的方法策略
如何提升收银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意识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招聘启事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