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易,做事难,创业维艰
——读《船政史》有感

2017-12-15林俊杰

就业与保障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船政学堂

林俊杰

论事易,做事难,创业维艰
——读《船政史》有感

林俊杰

船政学堂学生留影

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天兵:面对鸦片战争以来海疆失防的形势,左宗棠于1866年在福州马尾创设了船政,力图建立能够捍卫海疆的近代化海军及其背后的船厂、学堂等一系列机构。船政在之后的发展中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海防事业的发展。《船政史》一书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新发现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在全面介绍船政发展历史的同时,根据辨析史料档案,提出了大量的新观点,并对一些以往未被详细涉及的船政史的局部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曾经略带取笑地对我说:“清朝的时候你们福建的水师怎么那么差啊,好歹人家北洋水师还能跟日本海军打一打。”身为福州人的我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因为那个时候我对于船政、对于船政背景以及它各个部门曾经达到的高度是十分淡漠的。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而只是从教科书上得到的关于船政的只言片语,我自己的内心深处也确实感觉船政只是一个可有可无陈腐不堪的封建机构,似乎并不值得一提。

在那之后,我陆续接触了一些船政方面的书籍,对船政的观感也渐渐扭转。从惊讶于船政学堂培养出如此众多的海军、科技人才,到感慨钢甲舰、鱼雷艇、飞机等近代科技,但最让我触动的,是工作之后亲身感受的做事、创业之难。

马江海战

船政学堂外国技术团队合影

世界上的事,说来容易,做来难;顺势者易,逆势者难。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果一切顺风顺水,我们也认认真真地做事,那事情并不是那么难。难的是,逆势而上,从无到有,各方掣肘。左宗棠策划设立船政始于19世纪60年代初,那是一个什么年代?十几年后,中国第一条铁轨被清政府以破坏风水的理由拆毁;约二十年后,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被勒令停止学业回国;三十多年后,“刀枪不入”的拳民席卷华北。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只有极少数精英阶层才了解科技对于一个国家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1866年12月的福州马尾,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里,民夫、士兵、乡绅齐心协力,搬运巨石、梁木,建设了船政最初的基础设施,起航了先辈富国强兵的梦想。造船如今是产能过剩的“夕阳行业”,可在那时,蒸汽船却是最震撼中国知识阶层的“奇技淫巧”,是近代工业文明皇冠上的明珠,一艘蒸汽船的背后是整个近代工业体系。国外的船厂可以就近在国内购买相应的工业配件,而船政则必须把自己装备成一个庞大的工业联合体,中国当时甚至没有铁厂,为了保证船舶建设中配套铁件的需求,厂区建设了铁厂,冶炼锻造必要的铁钉、钢筋、铁板等件;当时中国也不能生产现代航海所必须的仪表,所以船政厂区必须建设起仪表厂;蒸汽锅炉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核心科技,所以锅炉厂更是船政所不可或缺。更不要说为了能够实现自主造船驾船,船政必须建立船政学堂,设立制造、驾驶、管轮、绘图等专业,让一批年幼的学子放弃科举,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外语、代数、几何、微积分等今天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毕业所要完成的课程。这一切,又何其难也!

而这一切,是在中央财政没有给予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洋务运动各方重臣所创办的机构,基本都依靠所在地区的财政。与财大气粗的上海、江浙甚至天津等方面比,福建经济较为落后,所能提供的经费也十分有限。船政在设立几年后就面临日益严重的拖欠经费的问题,常年收到的经费不到额定经费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船政造的蒸汽战舰曾经分防全国沿海,造出中国第一艘钢甲巨舰“平远”(此舰在甲午海战中的战绩仅次于“定远”、“镇远”),造出中国最早的飞机,我们还要怎样苛求我们的船政先人们呢?

是的,船政造的军舰与世界上最好的军舰还有差距,但船政厂区已是船政一个机构之力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建成的远东第一船厂;是的,船政水师在马江之战中惨败,但人们忘了船政当时因为经费困难把自己最好的军舰拨给了沿海各省,留闽的军舰为了节省经费常年只能配备零星的炮手;是的,船政学堂最好的毕业生都战死在了马江、甲午等海战的战场上,但他们英勇殉国的背后,是整个国家体制的腐化和海权意识的缺失。

鲁迅先生曾经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船政作为一个曾经奋力奔跑的竞技者,理应获得今人的一些尊重。

站在21世纪的此岸,回望从遥远的一百五十年前的彼岸一路驶来的船政,不胜感慨。

猜你喜欢

船政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船政新生
福建船政学堂精神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闽台船政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