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亚勤:一个世界顶级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2017-12-14侯爷

科学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张亚勤母亲

侯爷

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33岁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40岁由比尔·盖茨钦点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这样辉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似乎只能属于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然而如果你仅仅是聪明,并不一定足够拥有这些,因为聪明只代表一种资质与潜力,能否驾驭好它,并取得成功,还要看时间历练之后的整体

实力。

高智商与高情商,加上完美的心态与恰当的勤奋,集这些品质于一身的人,走到辉煌的顶端似乎并不困难,而张亚勤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放飞的爱

无论是学业还是职场,张亚勤总让人感觉他能够轻轻松松做到“最好”。23岁的他就以学校唯一的满分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初涉职场,他3个月后就给老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报告,而老板居然要求:“你能不能放慢点速度?因为你的工作效率已经让其他人觉得太有压力了。”在许多年轻人心目中,张亚勤是一位“神话”级的人物。

然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张亚勤把这一切首先归功于他受到的启蒙教育,在他的记忆中,母亲对自己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7岁时的一段经历让他始终记忆犹新。那是1973年的夏天,张亚勤独自坐火车去奶奶家,下了车之后却发现没有人来接他。那个时候没有电话,身上也没有多少钱,再回去也不可能。短暂的大脑空白后,他决定凭着记忆走到奶奶家去。天色已晚,下着雨,路上行人稀少。不认识路的张亚勤,只能是“敲一家门,再敲一家门”,一走便是30里路,总算回去了。

“经过了那件事以后,我的勇气大大地增强了,无论以后再碰到什么困难,都觉得可以克服。”张亚勤说。

张亚勤把从小受到的这种独立生活的训练称为“放飞的爱”,他对母亲的用心感念不已。5岁那年,张亚勤的父亲就去世了。那时正在读书的张亚勤经常一个人坐火车辗转于太原、北京、西安和运城几个城市之间。母亲从不会把他捧在手心里,许多事都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12岁时他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转粮油关系、买火车票、托运行李,几乎所有的事都是他自己去办。母亲只是远远地看着,并不出面。张亚勤去托运行李的时候,工作人员瞟了他一眼说:“叫大人来,小孩不能办理。”母亲这时走过来说:“让他办吧,我不识字。”但她其实是一名教师。

在张亚勤的记忆当中,母亲大多數时候都会用民主的方式和他沟通,尊重他的选择,但有一次她动怒了。那天,张亚勤吃过晚饭开始拉二胡。母亲突然走过来,把二胡夺过去,并打了他两巴掌。接着,母亲拿来了他的画笔和画稿:“你不是说要当画家吗?这才几天,你又要当音乐家了?你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多年来,“要有一技之长”这句话常常回荡在张亚勤的心里。

后来当张亚勤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大家的赞誉下忍不住有些小小的飘飘然时,母亲更是冷静地告诉他:“你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有很多天才似的人物都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除了在某些方面超出常人之外,要么自理能力极差,要么性格孤僻偏执难以相处。在张亚勤看来,母亲教会了他独立,同时又避免他走向偏执与自负。

“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

张亚勤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勤奋的人。”然而这实在是谦虚之词,他的名字里就有一个“勤”字,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勤奋,当初的天才少年,如今也许就不会站在IT科学界的顶端。

1978年9月,12岁的张亚勤刚刚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去了后发现别人都比他强,前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在后边,他有被淹没的感觉。

但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张亚勤的成绩就开始直线上升,排到了前头,到考研究生时,他已是全校第一名。这和他的勤奋与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科大,张亚勤和其他少年班学生一样,有最好的老师,吃最好的食堂,还有人帮着洗衣服。思想、工作、生活、起居,都被关照得细致周全。小学的年龄上着大学的课程,成天跟比他大十几岁的同学在一起,张亚勤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变得少年老成。他活得很性情,完全是孩子心态。

科大硕士毕业的时候,张亚勤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在国内读博士,一是到德国学管理。那时他出国的愿望不是特别强烈。

后来一位通讯方面的大师级人物来中国讲学,看中了张亚勤。张亚勤就做了他的学生。1986年,张亚勤成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在那里,他做着尖端的研究项目,学业进展顺利。博士资格考试时,他又制造了新闻:考出那个学校历史上唯一一个满分。老师到现在都为他骄傲。

当时张亚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科学家。到1994年时,张亚勤已经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相当有名气,总被学术会议特邀作报告。那时的他已成为通讯领域的世界顶级科学家。

将“微软中国”打造成“中国微软”

2006年1月18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迎来了张亚勤这位从美国总部归国的总裁。迄今,已有100多项出自中国的技术成果被转移到微软核心产品中,如Windows Vista中的TTS语音合成系统、Office system 2007中的Outlook移动服务等。

虽然身在外企,张亚勤却一直努力致力于一件事:将“微软中国”打造成“中国微软”。据统计,微软在中国每赚1块钱,它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就会赚16块钱。张亚勤利用微软这个平台,对推动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张亚勤始终记得小时候他母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回国后,他通过微软这个平台投入大量资金,与国家教育部联合推动了“长城计划”“携手助学”等计划。无论是对中国良好科研氛围的培养,还是对国内科研实力的提升,张亚勤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亚勤的愿望是,有一天中国也可以在“世界科技奥运会”中勇夺冠军,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领导者。

淡泊与平常心

从聪明到智慧只有一步之遥,世间多见的是小聪明,缺乏的是大智慧。聪明是一种能力,而智慧是一种境界。

如今身为微软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的张亚勤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管理者。很多和他共事过的人都为他的气度所折服,认为他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张亚勤说话的声音和外表给人很温厚的感觉。他能不经意间“检查”你杯子里的水是不是需要添,也会很周到地让你先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他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也是愿意与世界和谐相处的人。

“我跟这个世界很少冲突,一般都比较和谐。”他语调平静,没有一丝的疏离感。12岁就独自一人坐20多个小时火车到北京求学,张亚勤也没有觉得不适应。到美国生活,他与异国文化也能和谐共处。张亚勤把这归结为“喜欢学习”、“糊里糊涂地什么都不在乎”。他活得简单而自足。

在美国当学生会主席时,张亚勤天天搞活动,帮别人跑前跑后。国内企业代表团到华盛顿访问时,他去接机,是当时著名的“免费司机”。与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活得很封闭不同,张亚勤在国外可谓朋友遍天下。

他虽然总处于“最好”的位置上,却不是执著于第一的人。在一次微软的员工大会上,张亚勤说:“如果5年之后我仍然是这里最资深的人,最有名的人,那就证明研究院的失败。”

张亚勤的观念里,和最好的人为伍,做第二或第三也挺好。人应该在自我与外界之间找到平衡。

猜你喜欢

张亚勤母亲
母亲的债
张亚勤的非典型“科大范儿”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