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

2017-12-12杨建抗

考试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指导

杨建抗

摘 要:紧紧扣住“明理”点,指导行为方向,为“导行”建构意义支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原有品德情感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品德情感;指导;“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明理、导行”。新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目的,就是要交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以确立生活处事的基础和行为的标准。“明理”,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观点;二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思想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理”,另一方面又要注重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从课的整体优化着眼,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注意行为方式的指导和行为技能的训练——这就是“导行”。

一、 明理,丰富品德情感

紧紧扣住“明理”点,指导行为方向,为“导行”建构意义支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原有品德情感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具体形式有图像的直观,音响的感受,气氛的渲染,师生感情的交流,品德行为的模拟等。这些形成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品德情感。让学生领会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是产生品德情感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把握“知”与“情”的内在联系,把品德知识作为情感教育的载体,寓情于知。由“知”产生“情”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明“理”悟“情”。第一,要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启发学生思考品德现象的前因后果,明白深刻道理,掌握品德规范要求。第二,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明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情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品德规范的认识。

引导学生由某一品德现象的感知联想其他相应的品德现象,能使学生进入某一品德情境,从而产生相应的品德情感。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启发学生从多方面进行一连串的联想。如教学九年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学生了解长征组图《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陕北会师》后,启发他们联想许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联想许多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的模范人物,再联想身边的学习榜样,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高度责任感。

二、 表达品德情感,渗透“导行”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表达品德情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行为善恶的敏感性,孕育趋动行为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行为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外部表现,许多品德情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动作来表达。如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爱祖国的情感转移到爱国旗、唱国歌上,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行为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1. 向国旗敬礼;2. 唱好国歌;3. 保护好国旗,不让它受脏、受损;4. 做一个中国好公民,不为中国人丢脸。这样学生把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具体行为中,从而达到穩固品德情感的目的。

三、 深化品德情感,注重行为方式指导

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实践后,获得的反馈信息有两种: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规范的再认识,直接关系到品德情感是否得以深化。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积极氛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品德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观察人们对自己品德行为表示肯定的神情、动作、语言等,使学生的品德情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体验中得以深化。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反对、讽刺、嘲笑自己品德行为的消极因素。如教九年级《选择希望人生》时,让学生探究交流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可以“小张报考研究生”为例,材料中的小张确立了报考研究生的目标后判若两人,由此可得出结论: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面对别人的嘲笑,小张能够一笑置之的原因是他的心中有了坚定的理想,他在为目标而努力,不在乎别人的嘲笑。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激起了某一品德情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以往相应的行为表现。回忆时,学生就会自然地把掌握的品德认识与自己行为表现联系起来,并为自己的行为符合品德规范而产生自豪感、愉悦感。

学生品德行为实践后,引导他们通过想象也可获得精神满足,达到深化品德情感的目的。教学中,当学生向国旗敬礼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你们这么尊敬国旗,老师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你们知道老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吗?假如你们的父母,社会上的群众看到你们这么爱国旗,他们会有怎样的表情呢?他们会说什么?类似这般想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更加爱祖国、爱国旗。教师也可用此方法激发学生的品德行为动机,使他们在充满美好的想象中去履行自己的意愿。

四、 将“导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思想政治课的“导行”不仅要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且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教育”要避免走形式,走过场,一定要针对行为践履的内容和要求,推出相应的检查,考核举措。例如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导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这样设计的——教师用饱含激情和期待的语言说:“我们学了这一课,懂得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课外老师希望同学们制作一张表格,把你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的责任和自我评价列出来,并把表格给家长签名。下节课,老师请你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再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好吗?”显然,与同学交流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表现道德行为。这是善于将“导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成功一例。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陈思坤.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02):152.

[3]《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