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嗓音保健

2017-12-12赵新攀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变声期嗓音声带

赵新攀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99-01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声带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乐器”,因为珠圆玉润的歌喉给人的感染力是任何乐器都望尘莫及的。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拥有一幅好嗓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是所有歌者梦寐以求的事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懂得如何正确的指导学生运用好这个宝贵的“乐器”,帮助学生唱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所以,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学习声乐的心得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嗓音保健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歌唱器官分类

如果说把我们的歌唱器官比做是一件乐器的话,那么歌唱就是一个制作并演奏乐器的过程,但是由于我们歌唱器官的特殊性他又区别于任何乐器。制作一件乐器只要选好用材,做工精细,严格的按要求完成后就可以使用,而我们的歌唱器官就不一样了。歌唱器官主要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听觉感受器官。

1.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

2.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

3.共鸣器官,实为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部分。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声乐中所说的“胸腔共鸣”实际指的是大气管与支气管的共鸣作用。这些圆的管状腔体,由于共鸣空间较大,适合低声区的音响在这里形成共鸣。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它既是语言器官,又属于歌唱的共鸣腔体。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

4.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

5.听觉感受器官主要是耳。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声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在声乐中起着鉴赏、监听、分辨、引导歌唱的作用。与其他歌唱器官相互配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歌唱过程中引起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

嗓音疾病主要有:声带充血,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咽炎,急慢性喉炎。在学习歌曲过程中,许多不自觉的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嗓音。粗略分析一下,主要有如下几种:

1.盲目追求音量。许多初学唱歌的学生,为了扩大音量,达到理想中的音响效果,不从发声器官各个共鸣腔体的有机平衡去考虑,而是简单的撑大喉咙,有强力度去冲击声带。久而久之,声带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学习。

2.呼吸方法不正确。歌唱的呼吸必须是一个整体,任何部分的声音共鸣都要依靠呼吸的支持才能发出正常的色彩。歌唱的呼吸是科学发声的核心。呼吸运用不当也会给发声器官带来病变。呼吸不积极,就会造成声带闭合不好,产生漏气现象,长此以往,声带将失去它的发音功能。

3.喉咙太紧。在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走了模仿的道路,为了达到某种声音效果,有意把喉咙逼紧。当气流振动声带通过咽部时就会造成咽喉的明显疾病。

三、正确的嗓音保护方法

在日常的演唱中有许多不好的习惯不自觉地就损伤了我们赖以唱歌的“乐器”。所以,要想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要在平时注意保养好我们的“乐器”。下面是嗓音保健的一些方法:

1.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理的使用嗓音。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理的使用嗓音是对嗓音的最好保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我建议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

2.身体不适时上课要学会间歇。在感冒、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时,最好不要长时间唱歌。因为这时,人声带的耐受性有所下降,有的人已出现喉部病变。

3.大量用嗓后不要马上喝冷饮。喝冷饮可使血液循环受阻,不利于疲劳的恢复,大量用嗓后应喝些温开水。

4.每天的饮水量要充足。这是保证声带表面形成正常的黏液保护层的基本条件,此保护层就像润滑油一样保护着声带。

5.避免在运动时大量、高强度的用嗓。运动时声带肌肉极易疲劳。

四、变声期的嗓音保健

在小学高年级有部分同学开始进入变声期,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声期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为了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了解青春期前后的嗓音变化和身体的一系列改变。

2.要保持心理和情绪的稳定。研究表明,情绪紧张常常会造成声带关闭不全、水肿、长息肉等病态。所以,精神愉快,对安全度过变声期有重要意义。

3.要有充足的营养。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说话声音粗糙的青年,其身高与年龄极不相称,体质虚弱。经查,原来是变声期营养不足所致。因此,变声期一定要多吃些肉类、蛋类、乳制品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煎炸的食物,更不要吸烟、饮酒。

4.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保护嗓子的重要措施。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供血障碍,使高级神经活动出现紊乱,且不能有效地发挥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对喉肌的调节和支配。因此,处于变声期的孩子要按时起居,每天最好睡足9小时。

5.要节制用嗓。大声争辩、大喊大叫、高声唱歌最容易使声带受损,应尽量避免。

6.定期请喉科医生检查喉部,及时纠正其不良倾向。

嗓音的训练与保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由于不正确的观念及方法,深受痛苦的大有人在。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心得及经验就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嗓音的训练与保健从歌唱器官、歌唱过程中引起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正确的嗓音保护方法及变声期的嗓音保健浅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老师、学生有所帮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声期嗓音声带
教师嗓音健康管理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青少年变声期,保护嗓子是关键
惊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八大特色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