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会学的能力

2017-12-12钟永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梯形内角长方体

钟永生

【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数学教学发展趋势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主体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会学能力的主要体现。要培养学生会学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操作学习、迁移学习、发现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法指导;会学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76-02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数学教学发展趋势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主体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会学能力的主要体现。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可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正是古谚“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给我们的启示。

一、指导阅读学习的方法,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义务教育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和例题呈现了按照“扶—半扶半放—放”,这一编排特点,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应该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养成圈、点、划的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应做到:①规定阅读范围;②老师提出必要的阅读要求;③要求学生在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例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内容“年、月、日”时,教师首先规定阅读范围,然后提出阅读要求:这节课你们学到哪些知识?把看不懂、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知识记下来,然后让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后,老师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生:我想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为什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28天或29天?怎么判断闰年、平年?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等?上述问题的提出既使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又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新知的欲望。又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指导学生按以下三个层次阅读课本①初读,观察课本中的直观图示、算式,感知什么是乘法分配律;②细读,对照等号左右算式,分析、寻找异同点;③精读,让学生讨论质疑、释疑,掌握乘法分配律。

二、指导操作学习的方法,建立空间观念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几何形体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不仅能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操作的目的和操作程序,指导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时,学习长方体的面时,我设计指导操作的四个步骤:①摸一摸:上课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制的长方体(或火柴盒),摸一摸长方体的面;②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说一说: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④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再让学生通过对点、线、面三个方面的分析,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建立起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指导迁移学习的方法,“会学”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依据数学科特点,运用迁移是学习的一条重要方法,以旧知为基础,以旧引新,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从而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先让学生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已学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人人动手,很快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来梯形的高,于是依据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紧接着教师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用别的拼凑方法,探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体现了“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的不新,旧的不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会学新知识,扩展了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四、指导发现学习的方法,掌握数学规律

布鲁纳认为:“人类全部生活中突出的特点是人会亲自发现事物,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把学生看作一个积极探索外在世界发现事物的规律主体”。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性质或解题方法,与其教师歇力的演示、讲解,不如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发现,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发给每个学生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硬纸片各一张,引导学生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发现折成的两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其余两个内角都是直角的一半;学生又把长方形也沿着对角线对折,发现折成的两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其间教师问:这样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一个学生马上回答:把长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已知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因此,一个三角形内角之和是两个直角,即等于一个平角180°,这样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180°(见图1),

接着教师让学生把图2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有的用撕角的方法,有的把它们剪开,拼成图3所示,发现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这时学生就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性质。

这样教学,学生把自已发现的数学规律会记得更牢。这样正是教学论关于学生是特殊认识活动—教学主体这一基本的体现。

总之,要培养学生会学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操作学习、迁移学习、发现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曾莉芳.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88-89.

[2]张桂永,栗荣芳.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J].生物学教学,19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梯形内角长方体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三角形分割问题
自卑的梯形弟弟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征答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