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之我见

2017-12-12张倩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张倩华

【摘要】本文提出在数学课堂内提倡:“问题-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数学课堂当中。

【关键词】问题讨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56-01

对于八年级数学来讲,这门科目既枯燥又难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探索和大胆尝试“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并使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以独特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学了,那么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有效。如教学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底边对折,发现两底角重合,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有时候,某些知识点无法这样去做,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鼓励的语言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如:“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非常重要,学会了本节课,就等于你学会了这本书的一半,因为这节课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大的收获。”

此外,在导入上面,还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等,如在“抽样调查”一节中,我这样导入:小明的妈妈让小明买火柴,并叮嘱说一定要能划得着。小明回来时对妈妈说:“妈妈,买回来了,一根根我都试过了,全都可以划着。”同学们于是在笑声中进入课堂,继而也了解到了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二、关于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恰当

问题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在数学上,其所遵循的模式有一条是固定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意义,问题提的较难又达不到效果。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先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去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六边形呢?学生会主动地把推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迁移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中去。在讲课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课本的预习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讲课时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把大的问题化成几个小的问题。由于数学的连贯性较强,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化为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把要弄懂的知识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是一条常用的办法。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节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里面有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告诉他们,所谓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就是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区别在于解集的范围。

关于问题的提出必须要合理,简单,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能够答出来,但是要避免一些无聊的问题,如1+1=2,对不对?等等。合理的问题可使学生的兴趣被很快的调动,而不合理的问题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自己去提,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三、要使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

问题讨论模式其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所以关键在于讨论。在我们上课的过程当中,得出一条结论,那就是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动性强,所以为避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说一些无关的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就必须进行巡视,并且顺便参与到某个小组当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如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在教学中,本人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目:测量如图河的宽度,某人在河的对岸找到一参照树木A,视线AB与河岸垂直,然后该人沿河岸步行10步(每步约0.75米)到O处,进行标记,再向前步行10步到D处,最后背对河岸向前步行20步到C处,此时树木A,标记O,点C恰好在同一视线上,则河岸的宽度为米。

这道题目是鼓励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得出对应边相等。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然后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解这种题目,要鼓励他们多讨论,多发言,多提出自己的观点,寻找共同点,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四、进行恰当的点拨,使知识系统归类

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一个小结,这样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满堂灌”现象。有时,在一节课当中,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的零散,那么教师在此时就应当对此进行恰当的归纳。

如在讲三角形的定理一节当中,其知识点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点。对于本节课的归纳应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出现有漏洞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而不可越俎代庖,自己表演。

五、恰当迁移,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数学课而言,并非仅仅靠听一听或者讨论就可以懂,而是应该体现在做题当中。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出题的难易程度也应该由易到难,每个知识点都顾及到,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提高。

对于做题,应主要采取演板的方式进行,把问题具体展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对于所犯的错误,使大家都能看到,以便类似的错误不再出现。问题讨论模式的开展,从根本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我们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

六、小结

经过一年的实践,本人所教的两个班每次成绩都居于同层次前列,并远远超出其他同层次班级,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在大胆实践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思索与创新,从而使课堂更加的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以前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237到243页.

[2]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7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