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振兴吉林东北大鼓的几点构想

2017-12-12刘季昌

曲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鼓吉林东北

刘季昌

一、以东北大鼓兴衰史为鉴振兴吉林东北大鼓

从1783年算起,东北大鼓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这200多年的成长史大致经过了诞生-成长-辉煌-衰落四个阶段。

诞生(1783)

东北大鼓诞生,一说清乾隆年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来沈阳献艺,吸收当地民歌小调演变而成,一说清道光、咸丰年间(1841-1861年间),辽西一带有“屯大鼓”艺人走屯串户演唱。后来“屯大鼓”艺人进城献艺,发展为奉天大鼓。

东北大鼓在吉林的活动,也可上溯至清光绪年间。据口传资料,清光绪年间,吉林就有大鼓演出,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

黑龙江省的东北大鼓是从辽宁传入的。大约在清同治二年(1863),由蒲树清和赵铁嗓在双城流动演唱传入。可见东北大鼓作胎于农村,是吃农民乳汁长大的,开始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这是它的根。如果离开东北味,东北趣,与东北观众的亲切劲,那就没有了。

成长期(1783-1930)

东北大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羽翼渐生的成长过程大约经历了150年。

早期的东北大鼓曲调比较简单。因其合辙上口、简单易学,逐渐在民间传开。这是东北大鼓的胎记,也是它赖以成长的营养素。后来这种乡土艺术,在红白喜事、寿诞节令的演出中切磋技艺,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出现了走乡串户的职业、半职业化的民間艺人。因这种“屯大鼓”“土大鼓”“臭糜子调”乡土腔调,好学好唱,亲切入耳,逐渐在乡间和城镇普及传开。

最早演唱者操小三弦自弹自唱,并在腿上绑缚“节子板”来击节,也叫“弦子书”。清末民初(1900年前后)有了女演员以后,发展到自操鼓板击节,由弦师改用大三弦伴奏,称为“女大鼓”。演出的节目多以《回杯记》《瓦岗寨》《彩云球》《四马投唐》《白玉楼》等中篇为主,兼有《劝人方》《妓女悲秋》《大烟叹》等教化短段,这样的唱本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也常常自吟自唱。这是东北大鼓在民间繁衍和发展的基础。

鼎盛期(1930-1966)

这个时期大约有三四十年。19世纪末,京奉铁路通车,工商业的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有些大鼓艺人从农村流入城市,同时关内的兄弟曲种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等来到东北作艺,彼此切磋借鉴,交流观摩,为东北大鼓丰富曲目、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通过借鉴和学习兄弟曲种的表演和唱腔,东北大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发展。

20世纪30到60年代,东北大鼓的演出活动更是空前繁荣,在沈阳的各茶楼、北市场、小河沿等地,到处都能听到东北大鼓。吉林、长春两地东北大鼓的艺人在茶肆和露天场所演出,已经相当普遍。作艺者不光有当地的鼓书艺人,也有往来于沈阳的关凌阁、车德宝、霍树棠,营口来的梁福吉,关内的任占魁,“江北派”刘桐玺、孙桐枝以及名票左占春、傅润斋等。任占魁落户吉林市以后,与吉林东北大鼓名票周氏兄弟编写了大量三国、红楼鼓词,传留后世。

30年代初,有大批东北大鼓女艺人进入大中城市献艺,如知名的女艺人刘问霞、金蝴蝶、尹莲福、侯莲桂等。其中刘问霞曾获得过“奉天大鼓鼓王”的称号。朱玺珍到天津演出,得“辽宁大鼓皇后”响誉。

东北大鼓在这种繁荣氛围中形成争奇斗艳的五大流派:“东城调”,代表人物任占奎;“江北派”,代表人物刘桐玺;“奉调”,代表人物霍树棠;“南城调”,代表人物徐香久;“西城调”,代表人物陈青远。演出曲目更是空前丰富,多方面多角度地满足广大观众审美需求。

电台播送,报纸刊登,街谈巷议离不开东北大鼓演出评论和花边新闻。东北大鼓的鼓迷们更为之倾狂:欣赏的鼓板和鼓套子,就如同今天欣赏的架子鼓演奏;欣赏四胡、三弦如同今天的电声乐队;换手联弹,就是迷人的管弦乐队。

短小精悍、迅速明快的艺术特色使东北大鼓在争芳斗艳的艺术百花园中占得先机,与时俱进。

衰落期(1966至今)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文艺百花凋零,东北大鼓受到严重摧残,几乎濒临灭亡。整个鼓曲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便与时代和生活渐行渐远:山东大鼓逐渐退出舞台了,响彻北方的鼓曲巨擘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也大大缩小了活动地域。鼓曲本来是时代的宠儿,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因为与时代、与现实生活、与人民大众拉开了距离,成为日益衰败的曲种。

东北大鼓200年的兴衰历史,为我们梳理出一条重要信息:东北大鼓的诞生-成长-辉煌-衰落,都与是否能够满足审美主体与时俱进的需求密切相关,与能否不忘本源发挥社会功能相关,与能否不失时机地推陈出新相关。

二、振兴东北大鼓吉林具有历久弥新的四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有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引,有省市政府文化文艺领导部门和专业曲艺团、业余文艺团队的支持,有广大东北大鼓爱好者的殷切希望和热情相助,这是圆东北大鼓复兴梦的动力。

第二个优势:有50年鼓曲改革的成败经验。这些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曲种的成败兴衰,与形成它的地域胎记密切相关,与它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与它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密切相关。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以上这些继承、发展和振兴东北大鼓的经历,都是我们在下一步振兴东北大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

第三个优势:振兴东北大鼓,我们有丰厚的鼓曲艺术人才储备,编剧、编曲、表导演人才济济,有丰富的鼓曲资料宝藏可以利用,如《吉林民间音乐集成》《吉林曲艺史料》《长春曲艺资料》,还有吉林广播电台的资料库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磁带资料可以借鉴。有专业和业余文艺组织泰友曲艺社、飞跃艺术团、聚乐茶馆和资深的业余曲艺活动家支持。有积极弘扬民族艺术的东北戏曲频道、东北大鼓爱好者群、榆树东北大鼓网相助。

第四个优势:对于如何摆脱东北大鼓当前所陷的困境的构想,经过多年实践、摸索,提出几条比较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endprint

第一条:挖掘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工作的构想。推陈出新,在全面挖掘传统的过程中,应以源于我省的“东城调”和在我省影响比较大的“江北派”为主。这两派东北大鼓在我省影响大,资料丰富(据知我省榆树等市县演唱东北大鼓的历史也很悠久)。在挖掘整理中筛选出适合发挥社会功能的曲目和擅于表现叙说、交流,节奏明快、幽默喜人的曲调和曲牌,古为今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

第二条:大胆改革,与时俱进,适应观众要求的构想。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同心,才能适应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培养青年观众。“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也是今天欣赏优秀传统艺术的主力军。我们不妨仿拟一句“青年兴则曲艺兴”。培养青年观众,就要加入青年们喜欢和熟悉的时代元素,打开交流的大门,与他们互动交朋友,争取让他们成为最热情观众。

第三条:抓好曲目建设的构想。剧本是一剧之本,抓好曲目文本创作很重要。可以“借鸡下蛋”请创作高手(比如何庆魁、张宏杰、李颖、杨柏森、宫庆山等名家)写作品,还可以“以蛋养鸡”,借用兄弟曲种成功的文本(如京东大鼓《三鼠登科》《卖肉》《食疗》)以点带面,先集中力量搞一到两个曲目精品,扩大影响,进行交流推广。

第四条:演出场所的“让开大路占两厢”构想。以深入城乡小剧场、茶馆和深入工矿企业机关学校为主,扩大影响。这方面吉林省曲艺团、泰友相声社、飞跃艺术团等都有丰富经验。可以與他们合作,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打开局面。

第五条:发挥鼓曲短小精悍、迅速快捷的优势,抢得市场先机的构想。不失时机地以传统经典和现代曲目参加全国和省市会演、大赛,为东北大鼓争取荣誉。

第六条:建立东北大鼓艺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开展各项工作的构想。建立东北大鼓艺术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发展和振兴东北大鼓的长规划短安排;加强新闻媒体和网络视频的支持;扩大交流和学习研讨影响范围;开辟研讨和发表园地,加强文本唱腔等交流。也可以采取“派出去”(学习)或“请进来”(请专家讲演和交流经验)的办法,提高专业水平。

第七条:深入基层,普及东北大鼓知识的构想。通过介绍演唱作品、人物、曲种、唱词、唱腔、伴奏特点等,加强与业余文艺活动群体合作,培养业余东北大鼓爱好者,扩大东北大鼓的观众群和支持面。

以上几点建议和设想,仅供参考,并求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鼓吉林东北
Make ’Em Laugh
大鼓里有什么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大东北的春节
神奇的大自然
张大鼓剿匪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