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关富:起起落落的平湖调之路

2017-12-12褚米兰

曲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平湖绍兴市绍兴

褚米兰

“天下新闻日日新,耳朵笃起眼睛盯,轻重缓急奇真怪,大事小事分灵清……”一听到这个开场白,我想绝大多数绍兴人都知道这是“绍兴师爷”郑关富在说新闻。活泼逗趣、调侃轻松的主持风格使他成为绍兴几乎无人不晓的大明星,他机智正义、幽默风趣的形象更是在观众心目中深深扎根。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郑师爷”的另一个身份——绍兴平湖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呢?

一入“平调”情深似海

郑关富出生于1945年。母亲是一名越剧演员,也可以说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郑关富从小就对母亲的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有机会就跑去看大人们演戏。而他在曲艺方面的天赋也为他踏上曲艺之路打下了基础。而最终选择走上这条艺术之路,还是因为他的外婆,外婆常对他说:“技艺傍身,吃喝不愁,要多学点能谋生的行当。”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表演就是一门技艺,如果有这个特长傍身,上了舞台,那就能过日子了。

怀着“讨生活”的朴素想法,1960年,郑关富开始曲艺学习,主要学习乐器。1961年,为抢救绍兴平湖调这一快要消逝的曲种并培养曲艺传人,绍兴创办了曲艺训练班。除绍兴平湖调外,还设有绍兴莲花落、鹦哥班(即绍兴摊簧)、绍兴说唱、评话等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负责选拔学员的老师去挑选学员,当时正在学习乐器的郑关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形象、气质、声腔,一看就是学平湖调的”,就这样,郑关富没有经过“提心吊胆”的考试就进入了曲艺培训班,师从钱大可、胡绍祖。当年的曲艺培训班共招了26名学员,其中7人为绍兴平湖调学员,后来有个叫王雅娟的学员因生性好动受不了坐唱而去了鹦哥班。自此,学习绍兴平湖调就剩下郑关富、王玉英、汪嘉宝、林映青、沈麟和傅尧英6人。

“唱平调者需通国文”,这就需要平湖调学员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因此,比起别的曲艺班学员,他们还要多上语文课。当时郑关富才十五六岁,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一专多能的要求使他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乐器的弹奏,还要背诵大量诗词,学习平湖调的平仄格律,学习压力是极大的。而郑关富凭着对平湖调的兴趣,废寝忘食地练习,争取每步都做到最好。回想当年的学习历程,郑关富仍心存感恩,认为学了平湖调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更磨练了意志。

6個月的学习后,学员们开始上台演出了。郑关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演出时的情景。那次演出是在宁波举办的曲艺会书,6名学员都参加了,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他们登上了舞台,郑关富轻轻拨动着手中的三弦,悠悠平调娓娓唱来,扎实的弹奏功底和字正腔圆的唱腔使他获得了“唱得极好”的评价。之后也就开始了边学边演出的旅程,演出的剧目以《曾记梨花细雨天》《白蛇传》等传统剧目为主,后来也逐渐排演现代曲目,主要有《渔家乐》《送肥记》《礼拜天》等。直到“文革”开始,平湖调的学习演出也中止了。

二入“平调”前缘难续

1973年,国家恢复曲艺演出,绍兴又重组曲艺团。然而绍兴平湖调的6名成员只回去了郑关富和王玉英两人,为此郑关富招收了彭秋红为徒,他们组成三人演出队,从事商业演出。那时候的演出大多以《李双双》《追踪》等现代剧目为主,市场效果倒也不错。可惜好景不长,曲艺市场渐渐没落,曲艺团又做了内部调整,撤消了绍兴摊簧与绍兴平湖调,独剩绍兴莲花落。

平湖调演出中止后,郑关富原本也是要转行调往其他单位去的。但局领导不同意,希望他能留下继续为曲艺事业贡献力量。郑关富也因难以割舍与平湖调的“情缘”而留了下来,然而却不得不转行改唱绍兴莲花落。纵然千般不愿,可是一想到自己是一名曲艺演员,为曲艺事业添砖加瓦是他义不容辞的义务,他便全身心地投入绍兴莲花落的学习和创作中去了。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各曲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郑关富“转战”绍兴莲花落并不容易。可他并不气馁,不服输的性格让他终于战胜了自己,在莲花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1988年,他在浙江省第二届曲艺会演中表演的绍兴莲花落《糊涂官审糊涂案》荣获表演三等奖;1990年,郑关富、阮余庆创作的绍兴莲花落《一只金戒指》在浙江省第三届曲艺会演中获创作二等奖和表演二等奖;1991年,《糊涂官审糊涂案》获绍兴市第三届鲁迅文学艺术百花奖二等奖;1998年,在浙江省“国土之声”绍兴莲花落演唱中这个作品获金莲花奖;2008年,由郑关富、马志友、倪齐全创作的绍兴莲花落《征母》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虽然在莲花落舞台上郑关富摘得累累硕果,得到了普遍认可与好评,但这些并没有使他感到满足,他始终怀着一颗“平调”之心,毅然坚持练习三弦、二胡等绍兴平湖调主奏乐器,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着绍兴平湖调从沉睡中苏醒,他始终坚信绍兴平湖调这朵“睡莲”终会再度绽放。

三入“平调”尽心尽责

这一等便是20年,绍兴平湖调终于“老枝发新芽”。2004年底,绍兴市文化馆为抢救平湖调这一古老的曲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保护、传承工作。郑关富听说后,心里十分高兴,当年不得不暂时舍弃的平湖调终于复苏了。他常说,人志在,家族兴;有志在,报国恩。作为一个儿子,有振兴家族的义务,作为国家的儿子,国家需要就要挺身而出。怀着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郑关富全力以赴地参与到绍兴平湖调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从收集资料到现场演出,再到录制唱片,每一项工作他都尽心尽责地完成。在绍兴平湖调保护传承之路上,到处都有郑关富的身影。

辛勤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2006年5月,绍兴平湖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保护名录;2007年5月,由绍兴市文化馆创排,郑关富、彭秋红、王玉英、汪嘉宝、鲁宏明表演的绍兴平湖调《白雪遗音》,在浙江省第三届曲艺新作大赛暨全国“群星奖”选拔赛中获得演出一等奖;同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决赛上,《白雪遗音》又获“群星奖”大奖和“群星奖”创作奖。看到绍兴平湖调登上全国舞台,并捧得如此大奖,郑关富欣慰道:“作为绍兴平湖调的第一代学员,对老前辈总算是有个交代了,平湖调终于焕发出璀璨的光芒。”2008年1月,郑关富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绍兴平湖调传承人。

秉着要让绍兴平湖调世代流传的信念,即使是在平湖调并不景气的年代,郑关富也不忘带徒授艺。1973年,他收彭秋红为徒,后来又相继招收了林剑萍、周均达、许先平等学员,但最终只有彭秋红坚持了下来。师徒二人于2004年,录制绍兴平湖调专题唱片,内含《曾记梨花》等十余首平湖调节诗。1986年,郑关富被调入绍兴县文化馆担任曲艺辅导老师,进行全县的曲艺辅导;1998年被聘请为绍兴市中学生艺术团专业指导老师;2011年,受绍兴县文广局的邀请,担任绍兴小百花曲艺国遗班授课老师,专门传授绍兴平湖调的演唱;2013年,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开设绍兴平湖调普及传习班,受邀担任传习班授课老师,一做就是三年,除对学员在乐器方面进行专业辅导外,还在唱腔上进行指导,传授《曾记梨花》《渔舟》《单刀赴会》《点秋香》等节目,努力培育传承队伍。

如今,虽然涌现了一批绍兴平湖调爱好者接下了传承保护绍兴平湖调的接力棒,并有众多学校成为培育、滋养绍兴平湖调的土壤,但郑关富为使这一曲艺奇葩重新焕发青春,仍在平湖调的保护传承工作中不遗余力,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猜你喜欢

平湖绍兴市绍兴
清白泉
吟荷
谁的蛋
晨游湘园
绍兴大闯关
我的家乡绍兴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网剧《平湖往事》开拍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